•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探析药市走势

2011-08-23 14:05 作者: 杨均 43961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笔者按:药市近期疲软走迟、药价降多升少、人心涣散、人气低落,药市将走向何方?很多人迷失方向,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又该怎样前行?记得去年中秋节前,药市火爆、人气鼎沸,当时我就预感到药市要回落,并写下“药材市场几乎疯狂,涨价幅度出乎想象,外来游资势不可挡,涨价品种轮番上场。忠告:赚取莫忘赔钱;经验:疯狂过后是灭亡;奉劝:高价品种早出手;教训:赚了行情没赚钱!”的信息发给了一些朋友与同仁,提醒、告诫、共勉,若不是去冬今春连旱,今年灾情不断,药市早就回头了。面对现在药市疲软,笔者再次与大家共同探讨药市、研究其下步走势,并力争从中找出出路与对策。

    药市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中药材价格一路飙升,步入为期两年的连续上涨通道。此次中药材涨幅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堪称近十年之最。让我们首先来回顾与研究一下其上涨的原因。

第一部分:药市连续强劲上涨探因

    以中药材天地网编制发布的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综合200指数为例,2009年初还在1000点左右,今年最高已上涨至2900点附近,累计涨幅近两倍。为什么中药材价格,会在这长达两年的时间中,持续强劲上涨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五大因素起助推作用。

    第一、生产成本增加。中药材生产成本包括:土地成本、生产资料、用工成本、运输成本、仓储费用、资金利息等,近几年这些成本,均随着国内通货膨胀而同步上涨。

    第二、需求量增加。中药的价值被越来越多人认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养生的兴起,促使中药材需求进一步增加。一些疫情造成短期内某些药材需求量猛增。如2003年“非典”、2009年“甲流”,均使部分中药材用量增加、价格上涨。

    第三、“报复性反弹”。在2009年以前,国内药市行情,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低谷,造成中药材基础生产的全面萎缩。据2008年调研数据,国内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与2000年相比,萎缩幅度超过30%;野生药材资源的枯竭,问题也日益严重,超过40%的野生药材面临短缺的困境。中药材供不应求的长期积累,反映在价格上,就是强劲的反弹。

    第四、灾害天气频发。中药材和农副产品一样,其生长大多受天气影响,近年频发的灾害天气,使很多药材受灾减产。如2010年上半年的旱灾,云贵川中药材种植受到严重影响。去年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旱涝交替,今年北方几省5月以前的冬春连旱等,均造成部分药材的大幅减产。

    第五、提前储备与游资炒作。当部分品种供求关系出现变化时,一些原料使用厂家为规避高价,便提前储备、一进就是两年用量,这无形中给供不应求品种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涨的作用。另外,一些社会闲散资金的流入药市,并引入股票操作理念,盯上了盘子小、用量大、多年生、产地单一、耐储藏的中药材品种,作为其炒作对象。他们利用供求矛盾的预期、自然灾害和疫情等各种题材,制造舆论,囤积炒作,使得某些品种连续上涨、价格翻番。

第二部分:拐点显现,药市后势何去何从


    从今年七月份开始,中药材升少降多,中药材天地网综合200指数开始回落。近日指数已跌至2678.33点,比最高时的2900点下跌了7.6%,目前仍在2700点附近徘徊。拐点己经显现,后市将何去何从?

    我们知道:中药材的价格是由生产和需求决定的,价格的高低是由供需矛盾造成的。中药材的生产(供给)受土地、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周期、同类商品价格(主要是粮食价格)等生产要素所决定的。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政策决定了中药材生产是千家万户、大群体小规模、无序化的种植,中药材生产的无序性,造成了中药材产量的忽高忽低,质量的参差不齐。中药材的生产周期,又使它不同于工业产品的机械化大生产,中药材的生产时间很长,少则半年,如泽泻、补骨脂、草决明;多则4-5年,如丹皮、白芍;甚至更长几千万年,如龙骨、龙齿。因此我们说中药材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源,资源就有它的稀缺性,它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而中药材的需求是相对刚性的,如中成药大多是组方生产的,它的用量不会因中药材便宜或昂贵来增加与减少。$pager$ 
     药市拐点显现,后势何去何从?我们应该研究一下,现阶段的中药材的生产状况,了解一下中药材供给的特点和趋势。 

    我认为有三个基本不变与四个明显改变:

    中药材的供给三个基本不变:

    一是中药材生产的大群体小规模、无序化的特点没有改变。因为土地承包责任制没有变,而且是一定30年,这个重要的生产要素5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二是中药材生产周期没有改变。4-5年生的白芍现在还需4-5年才能产新;

    三是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没有根本性改变。

    中药材的供给四个明显改变:

    一是药材种植成本越来越高。一方面种药的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化肥、农药、种籽的价格比2000年前高出了好几倍;另一方面劳动力价格节节攀升,现在农村一个劳动力一天100-150元,10年前是20-30元,高出了5倍。

    二是自然灾害的频发,造成世界粮食危机。澳大利亚的大水、美国加州的洪水、俄罗斯的干旱、中国南方低温寒雪、北部极寒,今年中部干旱等极端恶劣天气,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粮食价格不断上涨。

    三是农村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种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80后、90后的农二代已经不愿意,再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了。

    四是很多中药材种植的重茬问题,造成了许多产区不断转移、药材种植量逐年下降,如人参、三七、白术、黄芪等品种。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中药材的需求现状。我认为同样有三个基本不变与四个明显变化:

    中药材的需求三个基本不变:

    一是中药发展的大政方针没有改变。医改政策中的医药报销目录及报销比例没有改变,如变化也只能是调高报销比例;

    二是中药材需求相对刚性没有变。即无论价格高低,中药还是该用多少用多少,因为它是治病救人的,不是食品,香蕉便宜了多吃,贵了少吃。柴胡、板蓝根不行,有病多贵也要吃,没病再便宜也不去吃;

    三是中药的组方生产没有变。中药配伍,讲究的就是君臣佐使,不能替代,单味不成药,所以不管一味药多贵,只要组方需要配药,就必须用,六味地黄中的牡丹皮,不能因价格高而换成便宜的陈皮。 

    中药材的需求四个明显变化:

    一是财政投入加大了,笔者 从8月9日至8月10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中医药工作厅局长座谈会上获悉,近几年,各级财政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央财政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中医药事业财政投入屡创新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总量逐年增大,二是投入增长速度加快。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时,中央财政投入已达到12.37亿元,相当于2005年的6.8倍。截至目前,2011年中央财政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已达57.3亿元。其中,用于地方专款达49.3亿元,这比2003-2010年八年的总和还要多。预计在“十二五”期间,中医药事业的财政投入将会更大。

    二是中医药作为自然疗法,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所接受,去年天津天士力集团的丹参滴丸以药品进入美国Ⅲ期临床试验就已证明这一点。一方面内需扩大了,全民享受医保及30万中医的培养政策,会使中药材的需求持续性增长,农村合作医疗使全国在短期内净增九亿消费者;另一方面出口增加了,有资料显示中药材出口额近几年以 15 %的比例增长。

    三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保健意识增强,健康产品和保健食品的需求增加了,如王老吉、何其正、霸王凉茶、酸梅汤、劲酒、五粮液黄金酒等。

    四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加,对中医中药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供给这架马车,会被需求这列火车远远的抛下,供需矛盾目前虽然略有缓和,但长期来看,仍会进一步加大。今后一个阶段中药材价格如何走?个人认为,会以上一个周期为基期,波长更长,波峰更高,即许多品种出现历史上的天价,且高价位盘整的时间会更长。但不排除中药材品种自身固有的周期性变化,带来的价格浮动。

    回首以往,暴涨之后常见的是高台跳水,是止不住的暴跌。但今年似乎是个例外,面对淡季走销萎缩以及国家政策面的阻击,金融放贷的收紧等,药市的回调似乎在“闲庭信步”。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以上两个三个基本不变与四个明显变化。同时,药农的议价意识也提高了,比如青翘,今年就是丰产也难丰收,因为鲜青翘低于7元就无人上山采摘,干青翘25-26元就是成本价。反过来说,若暴跌一步到位,虽在终端消费市场会一时畅快,但必然会使药农的生产积极性受挫。从长远来看,对药材的种植与恢复极为不利,反过来稳步回调,则对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是件好事。

    至于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还要落到哪里才是个底?笔者曾与业内多位专家探讨过,大家认知基本相同:再回落到2000点以下有困难,但预感回落至2400点上下,可能性较大,即从现在的2700点开始,还要再下跌300个点。所以说,近期药市还很难摆脱下滑通道,下跌与盘整将是市场主色调。 

    面对于药市的现状与趋势,药商有何出路与对策?笔者正在思考、探讨、分析、研究,待闲暇静心之时再写,敬请留意。
   
    以上文章中的部分内容,是借鉴河南日报新闻特稿部记者赵力文主任、安国药业发展局杨青局长的观点与看法,在此笔者向他们表示敬意!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胖大海近年很多商家关注它的市场行情,眼下境外的圆果正在产新,笔者将所掌握的新货供应情况和未来行情走势分析分享如下,供各位同行交流探讨。胖大海,原产于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2023年何首乌的行情打破了多年的沉寂,家种货价格几乎翻番,野生货在云南产区升幅也接近80%,创下了多年来何首乌的最好行情表现。近期,广东家种货已经陆续开始产新,野生货也断断续续的有批量上市,今...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也是最常用的40种大宗药材之一。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

2023年11月29日,笔者撰写了《云木香涨价深层原因解读》一文刊发在中药材天地网《药财有道》专栏,笔者在该文中预言“云木香统货突破20元的关键价位将指日可待。”并指出“2024年.......

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黑马品种层出不穷,有高的出奇的也有表现亮眼的,在这其中紫菀也称的上一匹“黑马”品种,并在去年因为价格达到了历史极值(7月份、8月份曾突破100元的高价),其今年的产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