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清平药市]炒大蒜?炒药材?还是在炒新闻?

2009-12-12 17:25 作者: 傅青主 17200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炒大蒜?炒药材?还是在炒新闻? 
    ——关于农副产品炒作论的几点看法

近期由于大蒜、辣椒等调料类品种以及多个中药材品种快速升价,“炒作说”“跟风说”此起彼伏。甚至中央电视台为此还专门做了一期节目,以期证实这种说法的真实性。

对此种观点,笔者认为,目前的农产品行情不可否认有一定炒作和跟风因素推动,但不是主调。事物的发展总有主因和次因,有内因和外因,其中主因和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炒作和跟风只起到辅助作用,其主因、内因还是市场的价值规律。关于这个价值规律笔者在前期的连续多篇文章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在此不再一一重复。只是希望媒体和旁观者在进行结论时能更深入地了解市场真实行情,多听听一些真正的市场参与者意见,去伪存真。毕竟——他们才是真正处于一线,真正对行情走势有第一手的把握。(这个观点大家可以看看我后边的《天涯论坛:金乡大蒜经营者的真话》一文,虽然个别观点尚待商榷,但整体上他说出了大部分真实情况),结合我们中药材市场的现状,我想针对这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本轮药市行情总体上是市场规律和行情周期的反映

2009年这波行情受到的整体经济回暖、医药经济繁荣、疫情造成消费增加以及20072008年低谷反弹等因素影响(详见拙作),而其中当然不乏炒作及市场跟风因素。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品销售活动中没有炒作和跟风在内呢?大到股票、基金、黄金、房地产市场,小到家电下乡、脑白金脑黄金等等无不能避免。只是农副产品、中药材属于相对特殊的商品,其价格波动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引起关注。但在缺乏战略储备,缺乏有效调控机制的背景下,价格出现波动当属正常现象。只要不超过一定幅度,最终还应交给市场这双大手来进行价格调节。大家可能也已经注意到,随着大量自然风干辣椒和印度进口辣椒的上市,市场上的辣椒批发价已由810/斤下降到现在的7.57.75/斤,后市可能仍有落势。

二、农副产品价格尚未虚高到市场无法接受地步

随着经济回暖,市场对通胀预期不断加大,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到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上周称,明年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水、电力、天然气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并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但据国家统计局12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增长0.6%,告别持续九个月的负增长。统计局发言人在当日的发布会上表示,CPI转正主要受食品、居住价格上涨带动。现在不存在通货膨胀,当前价格水平还在低位运行。

以上政府公告说明,目前国内整体价格水平仍处低位。在全球经济仍处在低谷徘徊的大背景下,国内必须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民众如果对经济发展前景不看好,纷纷把手中的钱存入银行,可能对经济造成的损失要远大于经济小幅过热造成的负面影响。何况,农副产品特别是中药材对国内整体经济盘面影响才有多大?按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在甲流感横行的特殊时期,这种升幅稍为显眼罢了。

附表一:20091-11月经济运行数据(国家统计局1211日发布)

统计时间 

11月数据 

1-11月数据 

指标 

绝对量(亿元)

同比增长(%

绝对量

同比增长(%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1339

15.8

112733

15.3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

470

16.3

5250

13.7

中西药品

199

22.6

2026

21.2

四、居民消费价格

0.6

-0.9

其中:城市

0.4

-1.1

农村

0.9

-0.5

其中:食品

3.2

0.3

非食品

-0.7

-1.5

其中:消费品

0.9

0


三、资源性产品更有必要对供需缺口反应灵敏以保证可持续利用

资源性产品特别是多数野生中药材品种,其储藏量和每年产新量是有限的。绝不允许无限止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不允许粗放式低成本消耗。否则对不起我们的子孙后代,这些观点我前期也曾多次提到。通过市场手段进行价格调节是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之一。从1-11月份国家整体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详见附表一),中西药品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达21.2%,其中中成药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就超过40%。要生产就要有原料消耗,如果仅仅允许下游产品销量增长,而不允许上游资源性产品随之享受经济增长红利,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甚至有点“只许州官点灯,不许百姓放火”的意味。当然这种增长速度也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四、媒体或市场风传炒作观点可能会对价格平抑起到反作用

媒体一遇到类似资源性产品涨价往往异口同声地归结为炒作。但有没有想过,资金是趋利的,而掌握资金的人不会全是盲目的。如果供需没有大的缺口谁愿意平地生风、无中生有去炒作。囤积和跟风是一种对需求缺口最直接的市场反应,结果最终会使这种缺口逐步弥合;没有供需缺口的炒作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货烂在手中卖不出去,最终血本无归,此种例子这些年比比皆是。对于一些常年经营者来说,根据行情走势和自己的年销售量,提前多进一些货放起来以降低成本又有什么错呢?

而真正作过囤货生意的人又都知道,历来赔钱的都是大庄家,赚钱的反而是进仓快出仓快的散户。反正大货还没卖,散户急什么?所以一传言某个品种有庄家参与炒货,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该品种仍会升价,有货的观望一下再卖;没货的抓紧买点货看能不能打个短线。一来二去,本来不涨的东西也真给炒涨上去了。媒体和外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心可能是为了打击炒风,但结果却是对行情上升起到推波助澜的副作用。明明是很正常的市场关系,很正常的价格波动,实在不算新闻。经过大家捕风捉影,添油加醋,硬是把普通现象当新闻报,煽风点火。与其说人家在炒大蒜、炒辣椒,倒不如说大家在炒作新闻。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媒体热炒的炒作跟风论基本上属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轮药市行情周期尚未见顶。并且随着股市指数持续振荡和药市行情不断走高,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企业进入中药材原料供应端。这对我们中药行业未必是件坏事,因为只有不断有资金进入的行业才有长期发展的希望。要知道随着国家一轮一轮的降价,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低,例如国内最大的药企国药控股集团目前的配送毛利润也才只有3%左右。

结合到具体品种类别,我认为前期长期价格处于低谷的部分家种品种、甲流概念品种至少尚有半年到一年的好行情;而资源紧缺的部分野生品种更将进入持续价格上升通道。在供需矛盾的大背景下,即使部分品种出现短时间的价格稳定甚至下滑,也可能只是市场消化和接受的平台期,并不能影响其价格曲线整体向上的大趋势。

             附件:《天涯论坛:金乡大蒜经营者的真话

                          作者:不详

看了中央二台经济半小时关于大蒜的专题报道,作为一个生在金乡县混在大蒜圈里的人,我是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又到他们官网看了一下文稿,更是觉得漏洞百出,甚至出现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大大小小找了十多处,我想给他们一句“真是白来金乡跑一趟”的评价,不知道是不是冤枉他们了。闲话少扯,咱们直入正题。错误前三甲:
    1.
一早来南店子的都是千万富翁?
   
“ 在金乡县县城南店子村的一处空地上,每天早上天刚亮,就会有几百名大蒜销售商在这里聚集,相互交流并议定价格,他们每个人手中的存货都有几千吨甚至上万吨。”
   
南店子市场每天有几百名“大蒜销售商”聚集?就我在南店子混了3年的经历来看,这一早在这里聚集的绝大多数都是经纪人啊,经纪人就是销售商?但手里有货的应该是储存商啊?大蒜的价格就是这几百个人议定的?他们是销售商(卖蒜的)还会在0708年把大蒜的价格议定在几分钱斤?不可思议!几百个人手里都有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货,几百乘以上万,金乡的蒜全部是这几百个人存的?他们每个人都身价千万? 
   2.还有越冬的棉花?
  
“ 看来那些改种小麦、棉花的农民还是没赶上这波行情,没能从大蒜涨价上找回去年的损失”。
   
大蒜与棉花是不冲突的两季轮作作物,大蒜10月份播种,来年5月份收获,棉花5月份播种10月份采摘,怎么可能出现不种大蒜改种棉花呢?这是农业常识啊大哥,调查得深入细致。
3.
卡车司机用美元收蒜?
“东拼西凑了40万元之后,刘军以每斤2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了300吨大蒜”。
   
每斤大蒜2块钱,1吨就是4千,104万,100吨就把40万花完了,刘老板那40万怎么收了300吨大蒜?难道他有海外关系东拼西凑的美元?这点儿小账都算不明白,是记者们粗心大意还是轻信了别人的信口开河?就这种态度做调查……
 

其他错误与漏洞
4.
乔装改扮的装卸工
“游资疯炒大蒜:装卸工一笔净赚50万”
    
这是在他们官网查到的这期大蒜专题的标题,很是疑惑,“装卸工一笔净赚50万”装卸工是谁?报道中说的净赚50万的是卡车司机啊?怎么这里成装卸工了?装卸工是什么一个群体?什么经济实力?什么收入水平?什么社会关系?“装卸工净赚50万”明显是——在修辞学里叫“夸张”,在生活中叫“造谣”

5.
王老板的大蒜计划存两年?
  “记者:“今年你们是几个人一块搞,现在存了多少货?”
  大蒜经销商王爱国:“今年我们45个人搞了有两千吨。”
  王爱国的大蒜都放在当地专门存放大蒜的冷库里,一季下来每吨需要支付250元的费用,两千吨的现货,王爱国只要一出手就能赚到700多万元,但他却宁愿向冷库继续交纳存放费,也不急于出货。”
   这里有两个疑惑,第一,记者您看王老板的储存合同了?确定他们搞了两千吨?没忽悠你?第二,王老板不急于出货需要向冷库续交库存费?哪里的规矩?金乡好像没这规矩,一季就是250,不过期不用续交
  6.捕风捉影的信息也成依据?
  有消息说,目前有5000万元温州游资进入到了北方大蒜市场,同时还有山西煤老板的资金也在源源不断涌向大蒜市场。
   消息可靠吗?谁提供的?
  7.别总拿甲流说事儿
  1116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对民间流传的“吃大蒜防甲流”的说法进行回应,他表示,大蒜确实有杀菌的作用,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大蒜有预防甲流的功效。然而,钟南山的这番话并位没有遏制蒜价上涨的势头
   “吃大蒜防甲流”的说法是推动蒜价上涨的动力吗?“钟南山的这番话并位没有遏制蒜价上涨的势头”很正常的啊,遏制了才不正常了,除非“吃大蒜防甲流”的说法就是推动蒜价上涨的动力
  8.调查还需全面
  全国各地大蒜的零售价基本上都已经突破每斤4元,个别地方大蒜的价格甚至超过了猪肉,达到每斤5.5
   广州大型超市里的价格以达到8块左右一斤,调查要全面,你可以到新华网查查
  9.找个行家问问行不?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研究员杜庆清:“像去年可以看到种植包括生产价格,一公斤大约在一块钱左右,那么今年,是不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种植面积减少了,其他的化肥价格、电价格是不是上涨了,我觉得这部分占的份额比较小,所以说从种植成本这个概念来讲,目前这个价格上涨那么高,还有一定的泡沫,你想涨上40倍、涨上十几倍、几十倍泡沫不小。”
   “去年可以看到种植包括生产价格,一公斤大约在一块钱左右”是忽悠人滴,5毛钱斤是最低成本,不包括蒜农雇工的成本,加上雇工的费用蒜农的成本在7毛左右,蒜农总不能不要利润了吧?加上蒜农的利润买给收购商得1块多了,收购商再加上代收、分拣、包装、损耗、库存等乱七八糟的费用,成本从1块五到2块三四不等,哪来十几倍几十倍的利润?扯淡不?,做好企业调查,找个行家。
  10.炒蒜也是新闻?
  记者:“肯定还是有炒作的因素?”
  杜庆清:“对,有炒作的因素在里面。”
   外行了不是,哪年没炒大蒜的?炒大蒜还是新闻了不成?
  11.调查清楚发言
  由于每斤大蒜只能卖到几分钱,路途远一些的连运费都不够,有些农民索性把很多大蒜堆起来,任由它烂在地里。
   卖到几分钱一斤的是储存商的大蒜,不是蒜农的大蒜,07年蒜农卖蒜的价格最高到1块多钱,最低的也六七毛钱,08年蒜农虽无利甚至亏本但销售价格也是3毛起步,这两年的大灾之年是储存商的,算不上蒜农的,把蒜倒掉扔掉的也是储存商,不是蒜农。这个要市场调查仔细。再说储存商连续两年巨亏,就不兴人家挣两个了?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1.甘草种植产区变迁:甘草种植最初起源于内蒙古,随着时间推移,种植重心逐渐向西转移至宁夏、甘肃,如今,新疆已成为其主要产区。2.甘草种植方法与生长周期:甘草通常采用种子直播方式进行种植,适宜播种...

菟丝子,一个历史有过高价的品种,在本次市场大周期行情中引无数商家目光聚集,行情也出现震荡波动,但从整体价格走势看,并非理想,是什么在制约菟丝子行情的攀升?目前菟丝子即将进入种植期,今年的种植情况...

桔梗近期走动加快,行情震荡,我把近期动态向大家做以下汇报:首先,桔梗前几日出现价格上浮,主要体现在内蒙货源,我们从年前产新时看,年前内蒙货大家都担心掉价,而且2023年市场反应桔梗产新量大,所以...

秦艽分野生和家种,其家种已是市场流通主流,并在近段时间商家对这个品种关注的热情较高,成为继木香之后又一云南道地中药材品种中的人气品种,今年以来,秦艽的行情先是出现了下滑,后平稳,然后再上涨,到近...

眼下适逢陕西商洛地区的桔梗、猪苓等中药材品种春耕生产的季节,近日笔者针对桔梗和猪苓品种周边产地做了个简单走访询问,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