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重磅》第57期:中药材三七价格新周期探讨(一)

2017-12-01 13:43 作者: 李诚 24850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中药材大宗商品三七的价格新周期论探讨,意义重大,不仅关乎三七未来价格趋势的演变,更关乎整个中药材市场周期趋势的判断。不仅仅是对个别品种的预测分岐,更是中国市场经济重大的基本规律的争议。



  图1:云南文山三七市场


  三七,当然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是,没有脱离普遍性的特殊性。更没有能够永远脱离“ 基本面”,永远逆“ 供给和需求规律”的特殊性。



  图2:三七市场交易场景


  一、三七新周期论


  中药材市场2016年小牛市产生很多新理论,其中,“ 新周期论”最为吸引眼球。



  图3:三七40头行情走势


  三七将不再重走中药材历史价格运动的周期性:高价-回调-低谷-复苏-高价,这样的循环往复的历史。特別是改变爆涨多年后,必然在底部横盘震荡,以便调减生产和消化余量库存,之后才会开启新一轮的上涨周期。而是一反历史常态,上一轮价格的“ 波峰”反而成为新一轮价格的“ 底部”,反而是新一轮价格的“ 支撑”,所以,三七将会进入“ 新周期”,通俗说就是一棵神竹总往上长!一节接一节,只有地,没有天!


  新周期论认为三七仅仅是“ 突破口”,从此,中药材大宗商品市价,三七头羊引路,一群品种羊跟进,仿佛爬山,一山更比一山高。


  这样就是新周期论。


  二、无地论探讨



  图4:云南某地田连阡陌三七种植区


  为什么三七市价会进入新周期?一个重磅的理论推手就是无地论。


  1、无地论简介


  正是名贵药材三七,却在不经意间陷入了一场关乎兴亡继绝的危机。业界人士预测,若不尽快纾困,五到十年内,一场“三七荒”或将无可避免。


  “无地可种”危机深化:三七受制于“连作障碍”。肇因于三七的生物特性,种过三七的土地,不能贸然再次种植,否则易发生病害,甚至造成绝收。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了适宜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此前普查,在现有种植模式下,从2016年开始十年内,云南可能出现三七用地荒。从目前情况看,这个时点可能提前到2020年左右。


  如果出现三七荒,我国中医药相关联行业将面临重大危机,众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成药将成为无源之水,这一前景令人担忧。


  2、无地论小解



  图5:路边这样的种植三七的大棚随处可见


  果真如此,三七将贵如黄金,犹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后印象派梵高的向日葵,都是世之绝品,无价之宝!


  的确,三七,象很多中药材一样不能重茬,人参、黄连、黄芪、生地、桔梗等都一样。


  种过三七的地要复种三七,据说要休耕廿年之久。这样仅需10年,可能5年,具体到2020年,将没有可供种三七之地。所以,现在的库存和未来三五年的产新货都是稀缺之宝贝,贵如钻石。结论显而易见:此刻不买,又待何时?



  图6:文山县某老七地重复利用集成试验示范项目规划示意图


  3、回顾三七大历史大空间


  云南全省适种之地都种上了。那么,我们就可以相信:三七在地三五年之内采挖完,将不会再有地能够产出三七吗?


  请看三七的道地沿革:


  “ 本草纲目”李时珍:三七“生广西南丹诸州番洞深山中”。此处南丹为广西南丹县,距云南文山县约700公里,高速车行10小时左右。所谓诸州,应指广西南部几个州的区域。


  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明朝叶权“ 贤博編”:“ 广西东兰、那地、南丹三州蛮洞中山谷之间,出一种金枪药,名三七,状类土白术,味甘如人参而厚,草本生者……广西靖江王府中传有服法……本草方书具不载,一神药也。”靖江王府在广西省桂林市,至今是名胜古迹旅游胜地。东兰是广西河池市东兰县。那地,今天广西无那地为名称的县,叫那地村的有五处,在河池、百色、上林各县市。


  “ 植物名实图考”吴淇浚:三七“ 余闻田州至多”。此书为中国清代植物学专著,1848年出刊。此处田卅指广西百色田阳县。


  曹炳章:“ 三七原产广西镇安府……。有野生种植之分”。曹为近代医家(1877-1956年)。浙江鄞县人。于中医古籍之保存,作出贡献,精选古医籍365种,编成《中国医学大成》。此处历史上的镇安府可能在玉林和悟州一带。


  “ 药物出产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著陈仁山:三七“ 产广西田卅为正地道”



  图7:《岭南采药录》


  “ 岭南采药录 ”1936年出版,作者萧步山:称三七为田七。在广西、广东沿海地区及东南亚地区也常用此称呼。“田七”这个名称与普洱茶一样,都是因集散地而得名。历史上广西田州府(现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曾经是三七的集散地,所以又叫“田七”。


  以上说明:


  1、古文献记载野生三七400多年前在广西发现广泛分布。


  2、广西历史上50一100年前三七家种成功,被认为正地道。


  3、根据古文献推断:历史上三七在广西南部几个州都有成功的种植历史,而且地域泛围广扩,家种三七持继了数百年。只是近二三十年逐渐减种,可以说,广西种三七的产地土壤已经休耕到位了。


  4、云南三七逐步发展,目前到达了顶峰,适种三七土地稀缺。


  这样,云南无地可种的三七药农,寻觅可种之地。顺理成章,轻车熟路,扎根广西,租地大规模种三七,看来是可行的。


  可以预见,三七远走广西,只不过是认祖归宗,只不过是历史轮回,否定之否定的必然。不由得让人唏嘘:三七产地变迁采用大历史大空间周期循环的方式。


  5、三七会走出云南?


  还有更让我惊奇的,我的-位亳卅朋友他说:要搭乘“ 一带一路”时代的列车,去东南亚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寻适合之地,去种三七等中药材,那里土地和劳动力便宜。试种,已经开始,此事给我的启示:一批中药材种植业的开拓者,有了走出国门的勇气和雄心。那么,进一步思考,美国或加拿大呢?这一点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宁可他人作不到,万万不可想不到、防不到。该有何预案以应对呢?否则,可能十年八年之后,突然在市场之上发现了“越三七、 西三七、花旗三七”,到那时狼已据山巅,腑视国产三七市场!就大大的晚矣!


  走出国门这种闯劲,又有强大的后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日益强大,像中国航母驶向远洋一样,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在全球最优配置资源,发挥各地域经济优势,生产质量最优、成本最低的商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可能不仅仅是梦想。


  请看先行一步,走出国门的中药材种植业――茯苓 。靖州新闻网红网靖州站8月8日讯: 2015年,福建药材种植商飘洋过海到了非洲。非洲气温较高,原本生长期为1年的靖州茯苓在非洲9个月就能成熟采挖。试种当年,靖州茯苓在马达加斯加大获成功。去年,靖州茯苓又被推广至南非,2个国家种植茯苓200万窖,鲜茯苓年产量达5000吨。今年,药材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截至7月底已经种植茯苓菌种500万袋,预计今年鲜茯苓年产量超过1万吨。


  令人惊喜,先行者旗开得胜,后继者――走出国门发展中药材生产,在全球范围布局――或几经磨难,也一定会马到成功。


  6、道地产地变迁的辩证观


  三七不是地下的矿产不可移动,不是不动产。三七是珍贵药用植物,近五百年三七的产地变迁史充分证明,三七产地会变迁。


  我们遵重珍稀中药材的道地性,特別遵重近二十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皆多因素叠加,遵重雨雪风霜、山川河流、天空大气,这样的大自然,选择了文山,选择了云南,成为三七的主产区。又遵重市场,选择了文山作为唯一的三七集散地,又选择文三市场成为三七价格的发布地。以文山为代表的云南,为中药材皇冠上的这颗明珠闪闪发光,作出伟大的历史供献,享誉中华!永载史册!


  但是,从大历史大视角观察,和从更广阔的自然空间审视,中药材传统产地的迁移又是绝对的。江山代有人材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规律: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既然由于种种原因,三七传统主产地可由广西移居云南,那么,当今天云南既然已经无地可种三七,那么,三七为什么要绝种绝收,自取灭亡,而且危及到中成药生产企业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三七为什么不再寻风水宝地,或为什么不再回迁广西呢?


  国内多数学者亦认为:决定药材质量主要是种质,相同种植环境与管理条件下,种质是决定因素。所以,既使三七搬迁新居,只要道地三七的基因世代相传,香火永继,三七不会变味。



  图8:商家三年生的三七


  7、数十年三七种植实践


  云南並不是三七的唯一产地,也不是仅仅云南的土地能够种三七。中药材界权威朱圣和主编“ 中药材商品学”三七題目下,关于产地,这样介绍:主产于云南文山……广西靖西、睦边、百色等地。此外,四川、贵卅、江西等省亦有生产。


  被奉为圭臬的“ 中药大辞典”:主要栽培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北、江西等地有野生。


  中国药材公司编著“ 中国常用中药材”:三七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四川、湖南、贵卅、福建、江西、湖北、浙江亦有少量引种。云南,广西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历史悠久。


  “ 中药材产销”王惠清编著:四川、贵卅、湖北、江西在80年代初引种成功。


  “ 四川中药材栽培技术”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南川种植研究所和四川省中药材公司,编著:


  “ 四川省引种载培较多的越西县,……三七生长发育正常。但由于冬季气温较低,种子多不能成熟,为了避免这一缺点四川在临近越西的普格县建立了三七种子生产基地,……(自然条件)与云南主产区砚山气候相似,三七生长良好,能正常开花结果。”


  再看在“ 六五”期间,三七种植的产量,各地所占的份额




  以上数据是中国药材公司的经济指标统计数字,此数字在当时药材系统统一管理和领导下的逐级上报汇总所得。尘封的数字会说话:在八五其间广西也是三七的重要产地之一。看起来产量很小,其实当时社会需求只在300吨左右。


  1980年至1985年云南和广西的三七产量相比大致2:1,还有贵州、四川、广东、湖南、湖北、江西都有家种产量,年不足10吨。1984年中药材市场放开,由于三七市场波动大,次产区和小产区逐渐被淘汰。云南得益于三七市场,三七集散功能和信息功能,经历三十年市场的洗礼,至今云南成为一家独大的三七产地。


  但是,从另一面我们看见,可种三七之地,历历可数。特别是广西、贵州、四川、江西都大有前景。


  8、无地论无益于破局


  再说,“ 无地论”,必然引发恐慌性大量囤积已经严重供大于求的三七。囤积风会哄抬价格。三七供大于求,生产该调不调,令七农疯狂种植,让七农把三七产地扩散到我们意想不到的地域去。三七不是种得越多越好,丰产不丰收,浪费了稀缺的土地资源。


  当然,无论是三七认祖归宗,还是远走他乡,趋动力是三七的价格,种三七收益可观,药农自然寻地种植。可见,越大量囤积三七,仿佛种一棵树,三七市价顺着树往上爬去!那么,三七种植业也就火起来。


  无地论是三七新周期论的一根顶梁柱,我看不稳。因为,野生三七不止云南,据古文献记载很多省份都有;400年以来家种三七不止云南,据历史记载很多省也都有;种植成功並提供三七商品的有十多个省,特别是广西也是传统三七主产地之一。这样可供种植三七的土地,不止云南独有。



  图10:三七产地初加工


  所以,宣传十年五年,就无地可种三七是不科学的。还不如发动全国的植物学、中药材种植学、生物遗传学等多学科的专家攻克三七连作障碍,保护三七在云南健康发展。还是事实求是地对待三七连作难题!


  如果心胸再放得宽广一些,全国一盘棋。从全国适宜种三七土地的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统筹规划,保护稀缺的土地资源,大轮作和小轮作相结合。当前,云南种三七的地力耗尽,可以休耕种其他作物。广西、四川等适宜种三七的土地,大力开发,地租便宜,地力足高产,待二三十年之后,广西休耕,主产区再回家云南,这样大周期产地循环,此为大轮作。当然一个产区内也可以采取小轮作。一个省内的种三七土地,有种有休。这要克服盲目的作大作強的思维,也要克服地方主义。特别是有远见的大企业集团的三七基地,为什么扎堆云南,不去开拓生产成本更低的适应之地呢?如此,三七种植业会健康发展。


  三、需求为王


  三七活血化瘀,是防治当今富贵病的良药。各种普及宣传和推广手段,把三七从中药房的药斗子,送进寻常百姓家。于是,三七的年需求量,从2013年的七八千吨,三四年之间增长到高达2万多吨,三七粉功不可没,是三七需求增长的主角。但是,鉴于目前三七粉的普及程度,现在更需要开发高科技优质精品,绿色精品,服用方便,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这时,需求才能再上新台阶。



  图11:三七粉服用方便,为老百姓喜闻乐见。


  三七产业辉煌,需求为王。如果期盼三七开创新周期,无地论靠不住的,需求強劲增长才是新周期的强大动力。



  图12:为适应市场需求,三七品规出现细分


  三七产业良性健康发展三五十年,那时,不刻意追求三七的天价,名义价格必然天价。其实,天价毫无意义,追求三七有益人民的健康长寿才是终极目的。不刻意追求符合西方标准走向国际市场,三七名牌也一定会以传统中医药文化经典风范走向世界。


  支撑起这座人类医药史上丰碑的应该是一个最暴炸性的数字,事实胜于雄辩的数字告诉全国全世界的是三七对人民大众的疗效:统计吃三七粉的治疗成功率。1仟万三高人,或l00万,或10万,或1万,治疗成功率。当然,一期二期三期临床实验,必不可少。而实实在在的社会的大规模的医疗实践更有说服力。征求自願者,实事求是地科学统计。治疗效果说话!敢于这样大规模地验证,说到底,来源于对三七功效的自信,来源于对中医药的自信。我翘首期待这样的惊天动地的数字!


  玩点实的,别玩虚的。把三七吹成万金油,神化三七,万一有一天走下神坛怎么办?一方面宣传还有一波行情,平安无事喽,却悄悄地进村了。怎么让人相信什么战略储备呢?什么五年以后无地种三七,三七开始新周期呢?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价格由供给和需求矛盾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三七产业,万万不可依靠炒作价格为驱动力,那样三七产业就变味了。


  脚踏实地做基础工作,统计大众治愈效果,才是老实人办老实事,普罗大众才敢于享受三七治疗富贵病的神奇疗效。三七的需求才会以20%或30%的速度递增,三七才会走向世界,那时才一货难求。中国老人相见,美国胖人相见,头一句見面打招呼的话都要问:“ 你吃三七了吗?”同时带动中医药走向全世界普及,象美国的大片、肯德鸡、可口可乐。这时,我们中医药人才可以自豪地说:中医药万岁!三七万岁!




往期回顾:《重磅》第56期:2017年川姜黄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胖大海近年很多商家关注它的市场行情,眼下境外的圆果正在产新,笔者将所掌握的新货供应情况和未来行情走势分析分享如下,供各位同行交流探讨。胖大海,原产于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

2023年何首乌的行情打破了多年的沉寂,家种货价格几乎翻番,野生货在云南产区升幅也接近80%,创下了多年来何首乌的最好行情表现。近期,广东家种货已经陆续开始产新,野生货也断断续续的有批量上市,今...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也是最常用的40种大宗药材之一。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

2023年11月29日,笔者撰写了《云木香涨价深层原因解读》一文刊发在中药材天地网《药财有道》专栏,笔者在该文中预言“云木香统货突破20元的关键价位将指日可待。”并指出“2024年.......

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黑马品种层出不穷,有高的出奇的也有表现亮眼的,在这其中紫菀也称的上一匹“黑马”品种,并在去年因为价格达到了历史极值(7月份、8月份曾突破100元的高价),其今年的产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