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李诚:中药材生产发展路径思考

2017-03-28 10:41 作者: 李诚 10486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中药材生产是中医药产业链的源头,是资源的“ 三江源”,理所当然应受到高度关注。


  那么中药材生产,如何稳中求进、解决健康发展问题呢?



  图1:甘肃某地,新发展的万亩连翘种植基地


一、中药材生产主力军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论,讲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图2:东北某地,万亩板蓝根生产基地。



  近年来有很多中药材生产的热点:政府主导的形象工程、某县万亩山萸肉、某市十万亩板蓝根等。而最近资本的力量,水库理论和闭环流通成为药材行业的流行词。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中药质量是否符合药典标准也更加受到行业重视。


  可是,当前中药材生产的主体是谁?历史和现状如何?未来何去何从?这才应当是我们要首先思考的。


  反观现实,如今中药材生产的主力军是农民,种药的是药农、种黄连的是连农、种人参的是参农。千千万万药农才是这个产业浩浩荡荡的主力军!


  药农的生产关系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力水平低下,属于小农经济。生产资料是土地,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家庭承包制,一个家庭拥有的土地三五亩,而且是分散的。大多还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使用的劳动工具大多还是祖辈留下的简单工具。只有在平原才有简单的机械。所以,中药材生产的基本状态,无论从生产关系还是从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是小农经济。


  图3:中药材生产源头,基础力量极为薄弱。


  劳动力状况更显衰落!近三十年的城市化,青壮劳力进城了,留守中药材生产战线的,是38601部队(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他们是传统生产的维持者。可以称为“ 传统药农”。但是,他们很难能成为现代化中药材生产的开拓者。如今,还看不到有文化高素质新一代的劳动力进入中药材生产领域的动向,看不清希望之光!


  特别要关注的是近几年大城市的吸虹效应,北上广深如一个巨大的黑洞在飞速旋转,把人才资金技术统统吸进去,正如马太效应:“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因此,药农的经济状况是中国社会各阶层中最贫困的,最底层的。而资本和现代科技进入中药材生产的步伐,相比进入中药材流通领域,都显得步态拖踏。


  当然,中药材大宗品种的主产地,的确有极少数人发财了,水蛭大王、黄连大王、浙贝大王等等,确是一支产地雄起的力量。但是,他们並不是依靠种养业发财的,而是经商代购,编织了广泛的人脉网,有了产地直销能力,从而发达。当然,产地药农向宜农宜商的蜕变,可喜可贺,让产地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可惜,这只是少数人,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中药材生产小农经济的现状。


  中国的载人飞船上天了,中国的船母远航了,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老二了,中国的北上广深高楼林立敢比伦敦、纽约了,但是,如果你去石柱黄水看看黄连的生产一定感慨唏嘘!现状是西部落后于东部,农村落后于城市,农业落后于工业,最可悲的是中药材生产成了落后中的落后,还在小农经济的古道上艰难盘跚!


  社会生产的进步一定是生产分工,更专业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肯定地说,中药材生产的现代化,必然伴随生产环节更精细的分工,或者有更专业的独立生产环节,或者发展出中药材生产的服务业!这样的专业化服务才能使中药材生产现代化的进程开花结果!但是,这一切依稀还在梦中!


  中药材生产的现状是小药农们从事着全部生产过程的全部工序,比如自己育种育苗,重复着千百年来祖辈传下的经验劳作,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条件和设备,无力培育优良品种,无力发明现代化的耕、种、收和加工等一系列的机械,无力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信息……今天中药材生产者还在挑着不可胜任的担子,其实挑不动,也挑不好……


  这里还是要特别提到:药农中不仅裂变一批成功的药商,还自发地产生一批信息人。过去三十年大多集中于全国十七个专业市场,近两年产地信息人迅速崛起。时间会造就一批品种分析师和专家。这是中药材生产现代化进程中值得欢呼的进步!虽然,还没有改变中药材生产的小农经济的衰弱的处境。


二、当前中药材生产的主要矛盾


  牵牛要牵牛鼻子,对中药材生产的诸多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应提到战略高度予以解决。


  中药材生产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变。价格放开,自由竞争。然而千千万万药农,在强手林立的竞争中,是弱者。他们没有实力,更难奢谈药材的定价权。在市场周期性的大起大落中,高价时追种,低价时割肉。潮起潮落中,多数没有发财,这是为什么?


  中药材大宗品种的价格,说变脸就变脸,暴涨暴跌。药农为什么没有逃避跌价亏本?又为什么没有享受涨价发财?市场经济,商品卖出去,那是惊险的一跳,鲤鱼跃龙门。跳过去才能转化为货币,生产过程才划上圆满的句号,下一个再生产才能继续。那么,药农了解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吗?


事例——五味子:

  下面是我亲身经历的事例:去年北五味子价格从30多元涨到40元时,我在网上查货源,发现东北一地,当年发展了数万亩人工种植的五味子。我仿佛发现了金矿,买他种的五味子。结果希望变成失望,此地无货可供!因为当年扩种的五味子三年后进入盛果期,恰逢严重供大于求,市价几年低谷,大多砍掉了。可是,砍后到去年,市价连连暴涨,竟然破百,再上120元之上!这时,当地电视台,再次号召种五味子可发家致富。看,又一轮恶性循环开始了,追涨种,逢低砍!三年赶三年砍,三年拿鞭子三年拿刀子!中药材生产者怎样才能走出这个怪圈呢!其实,这不是个人的功过是非。识一木见森林,特殊性反映了普遍性。东三省在五味子上,高价期疯狂种植了数万亩,高产年份产量数万吨,而后低价期十五年中砍掉70%以上,年产量降到2000吨左右。如此生产大上大下,产量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五味子不是一个个例孤案,几乎全部中药材大宗品种,都有过这样的悲喜剧!难道还不是中药材生产的疼点吗?



  图4:黄连悲喜剧,多年来不断轮回上演。


  药农为什么踏不准市场的节拍呢?我们试以黄连为例。的确,当连农看到自己种的黄连市价暴涨了就想扩种,这单个连农是理性的。可是这个信息是尽人皆知的,大多连农也这样理性思考,都扩种,甚至这个财富效应,如巨石投入水中激起一圈又一圈向外扩展的波浪,于是场外资本(煤老板、房地产大享、基金、国企、上市公司)蜂涌进黄连种植产业。当这批扩种黄连产新时,则供大于求,市价暴跌跌破成本。个体理性美梦的结局是集体非理性的的恶梦!这在经济学上称为合成谬误!反之,当黄连跌价,连农避险减种或弃种,大多数连农都这样理性弃种,投资和投机资本逃离,结果到产新时供不应求,价格暴涨。而黄连的悲喜剧近三十年来已经重复两次了。


  政府指导中药材生产的计划也和药农一样,追涨种植,八十年代的要发财种药材,九十年代的调结构种药材,近二三年开始的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都造成部分中药材“产能过剩”,价格烂市!


  很明显,这才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主要矛盾:中药材生产小农经济和大市场的矛盾。


  但是,当前我们中药材生产界,大多只关注技术性问题,大多只关心策略问题,关注规模扩张,极少关注效益这样的战略问题。除非到了中药材市场陷入危机,喊着要国家建立中药材储备,但一旦到了市场繁荣期就忘了。在周期性的起伏中,被动地循环着。


  中药材生产怎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实,稳中求进健康发展呢?


三、中药材生产发展的几个关系


  衰败的小药农经济和现代化市场经济的矛盾,解决之道:不能倒退回去依然搞计划经济,也不能依靠建立国家储备,伸出“ 看得见的手”来解决中药材市价暴涨暴跌的顽疾。


  我认为实现中药材生产现代化应该坚持如下原则:


3.1 发挥两双手的作用


  市场是一双看不见的手,能让财富增长。市场的灵魂是价格机制和公平竞争。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是一双看得见的手,更好更有效的作用,宏观调控,主要是货币、财政,税收、公共产品,人口,环境的管理。不是微观调控。放开市场,放开价格,鼓励公平竞争,优质优价。充分发挥价格调节供给和需求的作用。这样两双手才会弹出美妙的乐章。


  不可以单纯追求生产规模、数量扩张,要去产能、调结构,走优质增效战略。接受三年拿鞭子三年拿刀子的历史教训,生产稳中求进,健康发展。


  生产发展规模的战略,理论上应该是反中药材生产和价格周期,逆向思维和反向操作。但是,建立大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在科学的供求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品种具体分析,还可以尽力而为。


  市场只能解决效率问题,财政资金属于社会财富二次分配,也应该解决公平问题,所以,不要再补贴多种药,不要补贴资本种药。让所有的生产主体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市场上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企业不可能在摇篮中靠喂奶长大。


  钱花在培养人上,以人为本,培养各级干部、新药农、中药生产服务性人材。投资在公共品的建设上,在大宗药材道地产地,交通、通讯、能源、环境、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大投入,优先发展。


  再说,空气、水、土壤的环境治理是国家该管的,具体说中药材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含量超标,化肥超量等等,这一切从全局看,国家应该对中药材大宗商品产地建立土壤普查档案,做好综合治理方案,监督检查。土壤不达标禁止种植,宁可先治后种。禁止或定量使用农药化肥,这样才能保证中药材生产绿色安全。


  当然,基于建国以来,农业农村农民奉献多而发展慢,如今国家财政二次分配反哺农民,理所应当。可以采取按土地承包定权数,年年补贴到户。这样切切实实让药农得到实惠。简单易行,实施成本低,防止权力腐败,而不是补给资本和权力,锦上添花。


3.2 品种战略


  中药材生产品种的发展战略要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宗旨,依靠市场优质优价,具体定位:


  野变家:保护资源,保证供给,如全蝎、重楼、关防风等。


  家变野: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特別在丘陵山地林中,满足高端需求,如黄芩、柴胡、桔梗等。


  道地产地消失的重生再造:如杭白芍、易县知母、江苏茅苍术等。


  养生保健类大健康品种:人参、西洋参、太子参、党参... 是发展战略的重点。


  这里特别强调请中国科学院,研究院,大专院校的专家们发挥 “科技之光 ”,大力宏扬徐绵堂教授攻克黄连和天麻难关的精神!


3.3 土地规模和生产组织形式


  是否一律改变土地小而散的现状,作到土地规模化,集中连片呢?因为,我国中药材主产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万万不可以一刀切,因为,中药材品种种植难度千差万別,所以,可以考虑因地制宜,各种途径,多种形式探索。


  生产难度大,地域要求高,且山高坡抖,如黄连,可以传统的一家一户种植,作到精耕细作。


  平原地广,大宗药材主产地,可自觉自愿创办药材协会,分种联营,药农组织起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应对市场,变单纯的生产活动为生产经营,延长产业链。


  互助组,合作社,土地入股,劳动计酬,以及农业公司等等,顺其自然发展。


  企业基地,基地联盟,公司加农户,都是积极的探索。


  这样逐渐地由小农经济过渡到现代化的中药材生产。生产关系的改革,是通过市场竞争,市场选择,消费者选择,一批批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企业在竞争中胜出,中药材生产的现代化就实现了。


3.4 专业化分工和新兴服务业


  农耕时代一个家庭负责中药材生产全产业链,如今,社会进步就要裂变,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尽力分工成为独立的新的产业。专业化经营:如育种育苗,除草施肥,采挖收获,产地鲜药加工,仓储养护,物流运输,机械设备制造,市场信息,药材销售,电商期货,金融服务等等。政府要大力提倡发展支持中药材产业的第三产业从生产中裂变出来,成为新服务业,没有优质的服务业,土地集中规模化生产必然是孤军冒进,落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


  应当全力支持药农逐步稳妥地延长产业链:生产+经营,生产+信息,生产+电商,生产+加工(包括鲜切片),生产+市场奔向全国……


四、中药材生产现代化的突破口


  道地药材产地和市场是中药材生产现代化的突破口。


  传统的中药材道地主产地,就应该定位为“ 中药材生产基地”,应该是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图5:长白山道地人参的生产环境。


  因为,中药材其实是一方的土特产,比如抚松人参,石柱黄连,新渥浙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对中药材地域性的深刻理解有千百年的历史了,故称为“道地药材 ”!


  而且,200个这样的大宗品种道地产地的产量占到全部中药材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中药这个传统产业的现代化,从区域布局的角度,道地药材的传统产地应该放在首位。


  在中药材生产发展进程中,我们曾经走过弯路,曾经提出“ 南药北种,北药南移”这样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主义的口号,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中药材质量的下降。当前,很多农业大省和欠发达省份把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调结构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往往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


  历史证明:每次的生产大上大下都主要是新产区在折腾。所以,新产区发展中药材生产一定要慎重!新产区不要轻易提倡“ 要发财种药材”这样不切实际的口号!这样脱离实际瞎指挥的行为,三十多年以来,已经重复发生多次了,每一次市场的繁荣期,每一次中药材价格普涨,都伴随着头脑发热的盲动,特別是1998-2003年和2015年至今这两次,规模大,范围广,折腾的结果是劳民伤财。


  所以,我们的战略定为:优先发展道地主产地现代化,带动次产区,稳定新产区。


  对道地药材主产地,不是简单地奖励种药一亩地补贴几百元,而是投资公共品,基础设施高铁,高速,机场,城市轨道,城市绿地环城森林,河流湖泊整治,土地无害治理,教育医疗,社会治安,法律治理,人文文化,廉洁高效,市场硬件,甚至电水煤气空气……


  道地药材产地市场,是开启产地财富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目前产地市场已经崛起,但是,三十多年以来始终没有得到中医药主管部门的认可,只承认全国性17个中药材的专业市场,产地市场没有“户口 ”,如今,孩子都比娘大了,市场的重心已经下移到道地主产地了。我们应该从中药材市场产地化的实际出发,打好这个攻坚战,就可以带动整个中药材生产及产业的现代化。


  道地产地和产地市场要点:


  1.道地大宗中药材市场国家认证授牌,纳入全国市场体系。


  2.培养道地产地中药材产业人材。


  3.生产经营化,产地直销,产业链延伸,初加工到深加工现代化。


  4.服务业的套配发展齐头並进。


  5.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实施的首站,始发站。


  6.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源头。


  抓住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中药材生产,再抓住关健一环---大宗道地药材主产地和市场这个突破口,就可以脚踏实地推进了,用一二十年完成,有希望实现中国特色的中药材生产产业的现代化的千秋大业。


  综上所述,希望中药材生产实现现代化。要发挥两双手,决定性和更好的作用,有效配置资源,走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质增收之路。药农奔小康,从源头保障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李诚


  2017年3月26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广西冬种时期为每年的10月到次年清明前后,大多数地区的田地都是空闲,一是冬种药材少,受天气变化影响大;二是忙碌了大半年,农户也希望得到较好的修整。但是,也有些具有使命担当、有丰富经验的.......

日前,在玉龙县太安乡的沪滇共建项目云南白药生态科技产业园区内,工作人员在翻晒当归。(本报记者赵庆祖摄)人勤春来早。丽江的春天格外美。近日,记者到玉龙县,进基地、访企业、问农户,在山水间感受沪滇协...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把中药材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产业培育,不断健全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带动农牧民增收。近日,在翁牛特旗五分地镇的...

深耕酸枣仁研发,让道地药材更“地道”——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一线探访⑤3月28日,在河北国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质检研发楼精密仪器室,工作人员正在检测酸枣仁中皂苷A和斯皮诺素的含量。河北日报记者马...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喻玲、袁钦银)4月15日,在神农架林区松柏镇白莲村淫羊藿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挖穴、笼行、覆膜、浇水、压苗、回填、覆土,一株株新栽植的淫羊藿苗随风摇曳,展现出一幅抢抓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