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云南中药材“被涨价”两成 中药材市价超历史水平

2010-12-06 14:56 作者: 1 3253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霜雪、干旱等气候原因,造成今年西南地区部分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包括三七、天麻、草果等,市场物价因此上涨。同时,部分社会资本一边利用气候原因夸大宣传,一边又大量收购、囤积部分减产中药材品种,造成市场供应紧张现象,并以"左手"卖给"右手"的方式,如此几个循环,推高了部分中药材的市场价格。而同期,由于惠农政策、出口量增加等多种原因,中药材市价超过了历史水平。
 
  可以说,今年的中药材价格上涨,无论对市民、从业者,还是种植户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造成的行业影响也是前所未有。此轮价格上涨,究竟给市民和行业带来了哪些变化?我们又该怎么应对呢?
 
  原因
 
  国家统计局昆明调查队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1-10月份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6.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8%,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是引发上述指数上涨的一个大类,达到18.6%。而在这一组组涨价数据面前,原因,成了社会各界追问的焦点。
 
  气候致产量锐减
 
  11月26日,家住新迎北区的田大妈像往年一样,来到昆明菊花园中药材市场批购鲜天麻。尽管市场内有多处商铺在批销鲜天麻,但每家报价都比往年高了3-4倍,这令田大妈百思不得其解:咋个涨得这么高?
 
  田大妈告诉记者,去年,贵州赫章鲜天麻的最高批价只是15元/千克,昭通彝良天麻也不过20元左右,但今年赫章天麻批价翻了三、四倍,达到50元/千克,昭通天麻也增至100元左右。
 
  “看来,这钱是越来越不经用了。”田大妈说道,往年100元钱,能购买6公斤左右的赫章天麻,而今年只能买到2公斤左右,而且还不是昭通天麻。
 
  尚先生印证了田大妈的说法。他说,今年的价格,突破了历史水平,达到最高。哪怕是出货高峰期,今年批价也高达40-45元/千克,昭通天麻更是达到90多元。这让做了五、六年鲜天麻生意的尚先生始料未及。
 
  他告诉记者,2005年-2008年,菊花村药材市场的天麻批发低至6-7元/千克,高不过10-15元/千克,零售价最多也只是30元/千克。到2009年,批价在往年的基础上浮动3-4元,在14-19元/千克,哪有像今年这样涨的离谱。
 
  据尚先生分析,今年上涨的原因之一是干旱,在天麻主产区之一的昭通、丽江、贵州的毕节、大方、赫章等地,产量只有往年的二三成。如贵州赫章,今年天麻的总产量只有20多吨,与往年50多吨的产量比,减产达三分之二;而市场的需求量则以每年10%的幅度在增长,造成了价格的上涨。仅产地的统货收购价,今年就达到25元/千克左右,加上运费、损耗等,批销价增至40-50元/千克,零售价60-70元/千克。
 
  三七成资本追逐“样本”

  即便是这样的价格,尚先生依然认为,还算符合市场的价格规律:量少价高,且在合理承受范围,说得过去。
 
  而对于云南的其它一些物产,如三七、草果等药材,或药食两用的产品,尚先生则认为,完全违背了市场规律,人为炒作痕迹比较明显。
 
  他说,去年三七的批价在50元/千克左右,但到今年4月份,120头的三七也要600元/千克(一千克的重量约等于120单株三七茎块),现在到了350元/千克,价格涨了7-12倍。这主要是有人做庄,用大盘资金操控了三七的市场价格。$pager$
 
  昆明中药材商会会长、昆明市华胜中药材行董事长陈立胜对此没有否认。随后,记者在菊花园市场的随机询价,证实了尚先生所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户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就有来自广东的投资商对三七做了一个“局”:先是在三七产地--文山州文山县成了一个三七合作社,然后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以高出当时市价5-8元/千克的价格,大量收购三七囤积,既“赢得”了农户欢迎,又造成市场需求“旺盛”的假象。次年,又在该专业合作社的牵线搭桥下,与文山州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名曰:农户 合作社 基地 公司=农业产业化生产。同时,仍筹集巨量资金,在文山边大量高价“吃进”三七囤积,边小量放货于市场,左手买右手,如此几个循环,推高三七的市价。
 
  而此时,又恰逢区域性的霜冻和特大干旱,造成三七产量减产。于是,该投资商趁机利用干旱"题材"作文章,夸大气候对产量的影响,造成市场紧张的局面,再次推高的了三七市价。同时,这番利好因素,又促动了许多小盘资金炒作三七,并挖掘中药材的炒作品种,特别是云南特有的、具有地域性的,如草果、八角等。
 
  上述不愿具名的商户指出,事实上,三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2-3年),即便是因干旱的影响,也需要2-3年后才能看到,并非广东投资商所言。
 
  对“大盘资金操控三七市价”的说法,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印证了上述说法。据报道,为三七上涨的事,从国家到云南省有关部门都予以高度重视,并到滇、粤等地进行了调查。
 
  “除三七外,今年另一宗被游资推高的中药材品种当属‘太子参’。”尚先生说,2009年初,太子参最高价不过20元/千克,但到现在上涨了15倍,达300元/千克,而且还不一定能出大货。其中的玄机与三七差不多,只是现在这个"做局者"尚未被媒体探悉而已。
 
  尚先生说,只要是没被大盘游资“锁住”的药材品种,大多在一段时间后会下跌。如草果,去年初的价格在30元/千克左右,但今年干旱时期被炒至70-80元/千克。雨季,及政府对价格的监管后,草果市价现跌至50-60元/千克,且下跌趋势仍存在。
 
  冬令补身 补出“高价”
 
  除了上述因素外,云南绿生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胜认为,此番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与农副产品的普遍上涨有着极大关系。刘胜说,中药材的种植都是依托农民,而随着国家对农民、农村、农业"三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效成为“三农”问题核心。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药材作为农产品的一种,提高收购价是趋势;同期又由于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上升,市场售价自然也就应“景”而涨。
 
  另外,中国药食同源的生活文化也是今年中药材上涨的一个原因。刘胜说,草果、八角、生姜、枸杞、党参、大枣、当归等品种,既是中药材也是调味品或滋补食材,特别是随着秋、冬季的到来,上述品种的销量会有一个节令性增长。
 
  小坝干菜批发市场的白女士说,现每周草果和大枣的销量,与前3季相比,增15%-20%,如遇气温下降,销量将轻松增到30%,如枸杞,现每公斤的批价就比之前又涨了2-3元。
 
  小街干菜批发市场的多位商户,对白女士的说法也表示赞同。同时也认为,除了气候、炒作因素外,扩大内需的调控需求和市场需求是“领涨”此轮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另外一个原因。
 
  出口拉高药价是趋势
 
  对这轮涨“声”原因的探究中,也有不同的解读。云南金不换公司销售经理木崇文的说法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推动了中药材出口量增加,国内价格自然走高。但记者随后致电昆明海关、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得知,目前,云南省中药材出口大多是以边境贸易方式进行,在上述两部门,目前尚无详细、全面数字可以佐证这一说法。
 
  据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文山支局提供的数字显示:经该局植检出口的中药材,目前主要是三七。今年共出境检验21批次,货值66.93万美元,主要销售地是日本;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出境检验只增加了一个批次,但货值增加了41.92万美元。显然这一数字,与木崇文所言的涨价原因,大相径庭。
 
  不过,据中国联合市场调研网对2010年中药材价格行情分析预测,随着中医学不断被世人接受,尤其在防治“非典”、甲型流感疫情中发挥了特有功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刮目相看。仅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药材饮片出口量为14.3万吨,同比增长18.6%;出口金额达3.4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出口平均价同比增长13.5%。中药材饮片出口整体呈现量价齐增的现象。其中,中国-东盟自贸区成为中药贸易新亮点。1-6月,我国对东盟中药进出口额为2.0亿美元,同比增加42%,占全球中药市场的16.5%。
 
  就此数据,云南中医学院王教授说,我国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出口,大多是通过广东或上海的口岸,以大货贸易方式出口,因这两地既有成熟的口岸也有完备的贸易渠道等原因,成为了我国中药材出口的主要集散地。云南尽管与东南亚、南亚相近,也是中药材出口、销售的主要目的地,但由于贸易商聚集度、渠道等尚不完善,因此从统计数字上难以辨析出口量的增跌。

  影响
 
  暴利之下 谨防伤农
 
  今年的中药材价格上涨,无论对市民、从业者,还是种植户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造成的行业影响也是前所未有。对此,他们又是如何面对这样的现状的呢?$pager$
 
  市民:平静面对 决不囤药
 
  面对中药材价格一波又一波的上涨。昆明市民对此更多的是:泰然处之,从容应对。
 
  如前述的田大妈告诉记者,每年她都有购买鲜天麻的习惯,一是为了保养、滋补家人的身体,二是晒干后作为云南特产,逢年过节时送亲朋好友。今年鲜天麻大幅涨价后,田大妈表示,冬季的滋补计划不会改变的,送亲朋云南特产的习惯也不会改变,唯一改变的是选择。她说,冬季滋补的食材品种,云南很丰富,如牛蒡、山药、草乌等,价格实惠;还有茶叶、菌类等也很有特色。
 
  对中医药比较信赖的市民来说,中药材价格上涨似乎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经济压力。但记者走访后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
 
  在北市区的圣爱中医馆,前来治疗哮喘的杨本祥老人说,每年秋冬季节,都要包煎10多副中药,才能缓解哮喘发作,整个费用在500多元。今年药材普涨后,整个费用上涨了近2倍,达1000多元,这对于月退休工资不足2000元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一边是需要治疗的病情,一边是拮据的经济境况,杨本祥的回答案是:找专业医生诊断、复查,用偏方治疗。他说,今年在选用了2个偏方后,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费用也没有增加。而有着杨本祥这样的生活智慧的市民,记者在采访中还遇到很多。
 
  采访中,尽管每位市民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措施,但他们都表示:无论怎么样,都应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进行,而非盲目、乱服用中药替代产品。同时,许多市民表示,中药材是一个特殊商品,即便是价格涨得再高也不去囤积。
 
  药商:重识资本的力量
 
  此轮价格的上涨,应该说是许多中药材批发商从未预想到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云南绿生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术容说:“以往,经营的方向都是以客户为中心。客户需要什么产品,就现时调集、组织,但是今年药材普遍大幅上涨,而且上涨得不可预测,难以掌控。可以说,目前99%的中药材批发商的经营方向,都转向了以市场为中心。”

  熊术容介绍,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年代,价格、数量都是以合同形式固定了的,剩下只是什么时间交货的问题。因此,以往只要搞定了几个大客户,全年的销售额、利润都有了保障。而现在不同了,药材价格一天一个价,甚至一两个小时就变了价,很难掌控。因此,在这轮价格上涨中,不仅改变了从业者对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也改变了业界的交易、接洽方式,而且这样方式将存续于业界,并深刻改变从业者对市场经济、资本市场的全新理解和认识。
 
  产业:价贱伤农
 
  尽管中药材价格上涨得很“夸张”, 但业界普遍认为是好事。他们表示,这既带动了农业种植户的积极性,又增大了市场销售额,还推动了中国中医药的发展进程。而持不同意见的人士认为:受暴利影响,更多的农户、企业会转入利大的品种种植,或炒作,带来的结果可能是,量升价贱伤农,损害产业健康发展。
 
  昆明向飞中药饮片厂厂长刘向飞(音译)说,据我了解,去年文山有一大批三七种植户和三七收购商,在帮助广东投资商过程中收益不菲。他认为,在这样的利好因素下,会影响农户盲目扩大三七种植面积,这或将促动三七,或利好品种产量的大幅提升,造成价格的下降,打击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若三七市价持续"发热",形成有价无市的情况后,将会造成制药厂对三七原料的替代,或弃用。但无论那种情况,这对中国中医药产业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措施
 
  昆明中药材行业商会会长陈立胜:
 
  引入资本 建立药材储备库
 
  “中药材的价格波动,暴露出云南省对中药材储备库建设工作的忽视。”昆明中药材行业商会会长陈立胜说。
 
  陈立胜认为,通过非典、禽流感等疫情疫病的防治证明,中药材储备库是社会的“稳定器”、政府的“防火墙”。
 
  他说,当年,非典突袭时,国家通过媒体公布“防非”的中药处方之后,全国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了板蓝根、甘草等几味中药库存空虚、市场告罄,中药材价格陡然上涨,造成药材进价与中成药价的价格倒挂,影响了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因此,陈立胜建议,有关部门应依照国家对粮食储备管理的模式,建立云南省中药材储备库,这对平抑物价将起到积极作用。在管理上,储备库实行市场调控与政府调控的双重机制,与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联网。运作上,按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企业建设,产权两制的原则,即政府划出地方,拿出规划范围,引导市场资本参与建设,产权、使用权实行政府和企业双重机制。这样,储备库既有组织吸储药材的能力,又有灵活的自我造血功能;既可确保疫情出现时的用药供给,又可以平抑物价,缓解需求的压力。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4月18日,益盛药业(002566)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4亿元,同比上涨2.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473.27万元,同比上涨14%;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广西冬种时期为每年的10月到次年清明前后,大多数地区的田地都是空闲,一是冬种药材少,受天气变化影响大;二是忙碌了大半年,农户也希望得到较好的修整。但是,也有些具有使命担当、有丰富经验的.......

日前,在玉龙县太安乡的沪滇共建项目云南白药生态科技产业园区内,工作人员在翻晒当归。(本报记者赵庆祖摄)人勤春来早。丽江的春天格外美。近日,记者到玉龙县,进基地、访企业、问农户,在山水间感受沪滇协...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把中药材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产业培育,不断健全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带动农牧民增收。近日,在翁牛特旗五分地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