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梗功效与作用

《中国药典》

【名称】紫苏梗

【拼音名】Zǐ Sū Gěnɡ

【英文名】CAULIS PERILLAE

【别名】苏梗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茎。秋季果实成熟后釆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性状】本品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和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r\n本品呈类方形的厚片。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有的可见对生的枝痕和叶痕。切面木部黄白色,有细密的放射状纹理,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

【鉴别】(1)本品粉末黄白色至灰绿色。木纤维众多,多成束,直径8~45μm。中柱鞘纤维淡黄色或黄棕色,长梭形,直径10~46μm,有的孔沟明显。表皮细胞棕黄色,表面观呈多角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草酸钙针晶细小,充塞于薄壁细胞中。(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迷迭香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3∶3∶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r\n

【含量测定】避光操作。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甲酸溶液(38∶6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理论板数按迷迭香酸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迷迭香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60%丙酮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60%丙酮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再称定重量,用60%丙酮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5~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10%。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辛,温。归肺、脾经。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暧气呕吐,胎动不安。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5~10g。

【储藏】置干燥处。

【摘录出处】《中国药典》

《*辞典》

【名称】紫苏梗

【出处】《本草蒙筌》

【拼音名】Zǐ Sū Gěnɡ

【别名】紫苏茎(《雷公炮炙论》),苏梗(《药品化义》),紫苏杆(《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b]皱紫苏、尖紫苏[/b]等的茎。秋未,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小枝、叶片及果实,晒干。或在夏末采收苏叶时,切下粗梗晒干。前者称为"老苏梗",后者称为"嫩苏梗"。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

【生境分布】产湖北、江苏、河南、四川、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

【性状】老苏梗:呈方柱形,有槽。长0.3~1米,中部直径约0.7~1.3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淡棕色。具纵沟及顺纹,上有稀疏的柔毛。分枝对生,或已除去。上部分枝常残留花萼或果实。质硬体轻,断面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或中空。嫩苏梗:色淡或青绿色,质松,髓部较大。以老而粗壮、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除去杂质,用水浸泡后,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甘,微温。 ①《纲目》:"辛,温,无毒。" ②《药品化义》:"味甘微辛,性微温。" ③《本草崇原》:"气味辛,平。"

【归经】《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功效】理气,舒郁,止痛,安胎。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①《本草图经》:"宣通风毒。" ②《本草蒙筌》:"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用宜。" ③《本草通玄》:"能行气安胎。" ④《本草崇原》:"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 ⑤《得配本草》:"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附方】①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圣济总录》苏橘汤) ②治水肿:紫苏梗八钱,大蒜根三钱,老姜皮五钱,冬瓜皮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①《药品化义》:"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其性微温,比枳壳尤缓。病之虚者,宽胸利膈,疏气而不迅下。入安胎饮,顺气养阴;入消胀汤,散虚胀满。" ②《侣山堂类辩》:"紫苏枝茎能通血脉,故易思兰先生常用苏茎通十二经之关窍,治咽膈饱闷,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予亦常用香苏细茎,不切断,治反胃膈食,吐血下血,多奏奇功。盖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肝主血而心主脉,血脉疏通,则食饮自化。《经》云,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下血,通其络脉,使血有所归,则吐下自止。"

【备注】同属植物白苏的茎(白苏梗)在江苏、四川等地与紫苏梗同等使用,并通称为苏梗。参见"白苏梗"条。

【摘录出处】《*辞典》

《中华本草》

【名称】紫苏梗

【出处】出自《本草蒙筌》

【拼音名】Zǐ Sū Gěnɡ

【英文名】Perilla Stem

【别名】紫苏茎,苏梗,紫苏枝茎,苏茎,紫苏杆,紫苏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或野紫苏的茎。[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rguta (Benth.) Hand.-Mazz. P.furtescens (L.)Britt .var .purpurascens (Hayata )H. W. Li[br]采收和储藏:9-11月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小枝、叶片、果实,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茎直立,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紫红色或绿色,被长节毛;叶片阔卵形、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渐尖或突尖,有时呈短尾状,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有时锯齿较深或浅裂,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下两面均疏生柔毛,沿叶脉处较密,叶下面有细油腺点;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轮伞花序,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形,全缘,具缘毛,外面有腺点,边缘膜质;花梗长1-1.5mm,密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3mm,10脉,外面部密被长柔毛和有黄色腺点,顶端5齿,2唇,上唇宽大,有3齿,下唇有2齿,结果时增大,基部呈囊状;花冠唇形,长3-4mm,白色或紫红色,花冠筒内有毛环,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筒内中部,几不伸出花冠外,花药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径1-1.3mm,有网纹,果萼长约10mm。花期6-8月,果期7-9月。[br]这一变种与紫苏的区别在于:果萼小,长4-5.5mm,下面被疏柔毛,具腺点;茎被短柔毛;叶较小,卵形,长4.5-7.5cm,宽2.8-5cm,两面被疏柔毛。小坚果较小,土黄色,直径1-1.5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性状】性状鉴别 (1)紫苏梗茎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及叶痕。体轻,质硬而脆,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与木部分离形成空洞。气微香,味淡。[br](2)野紫苏梗 茎表面淡黄棕色。余与上同。[br]均以外皮色紫棕、有香气者为佳。[br]显微鉴别 紫苏茎横切面:茎呈圆角状四方形。表皮细胞切向延长,外壁被角质层,幼茎有较多的非腺毛4-8细胞;腺毛头部1-2细胞;腺鳞直径约56μm。皮层较薄,外侧有厚角细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髓部较大。

【化学成分】紫苏地上部分含紫苏酮(pe-rillaketone),异白苏烯酮(isoegomaketone),白苏烯酮(egomaketone),紫苏为然(perillene)[1]亚麻酸乙酯(ethyllinolenate),亚麻酸(linolenic acid) 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2]。

【作用】1.孕激素样作用 根据孕酮可以使雌激素激发的动物子宫内膜碳酸酐酶活性增加,并与孕酮剂量成线性关系的效应,在连续3d肌注已烯雌酚的基础上,给子紫苏梗注射液0.1g,0.2g,0.4g和0.6g(生药),腹腔注射,连续4d,其作用与孕酮相似,使小鼠子宫内膜碳酸酐酶的活性剂量相关性显着增加,说明其治疗先流产及安胎的机制也与孕酮相同。此外,紫苏梗也能使小鼠子宫内膜较明显增厚,表明其与孕酮一样,也能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的增长[1]。[br]2.干扰素诱导作用 以水从回苏叶和梗中提取的干扰素诱导剂,在家兔及兔睥、骨髓和淋巴结细胞悬液的试验中,均证实有干扰素诱导作用[2]。

【炮制】除去杂质,用水浸泡后,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理气宽中;安胎;和血。主脾胃气滞;脘腹痞满,胎气不和,水肿脚气,咯血吐衄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散剂。

【附方】①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 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 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圣济总录》苏橘汤)②治水肿; 紫苏梗八钱,大蒜根三钱,者姜皮五钱,冬瓜皮五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1.《药品化义》: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其性微温,比枳壳尤缓。病之虚者,宽胸利膈,疏气而不迅下。入安胎饮,顺气养阴;入消胀汤,散虚肿满。[br]2.《侣山堂类辩》:紫苏枝茎能通血脉,故易思兰先生常用苏茎通十二经之关窍,治咽膈饱闷,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予亦常用香苏细茎,不切断,治反胃膈食,吐血下血,多奏奇功。盖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肝主血而心主脉,血脉疏通,则食饮自化。《经》云,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下血,通其络脉,使血有所归,则吐下自止。[br]3.《本草图经》:宣通风毒。[br]4.《本草蒙筌》: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用宜。[br]5.《本草通玄》:能行气安胎。[br]6.《本草崇原》: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br]7.《得配本草》: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

【摘录出处】《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