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饮片 正文

分享

从服务延伸到风险暴露:中药饮片代煎代配的逻辑裂缝与未来出路

2025-07-24 09:53 作者: 咚咚 5380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文 / 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产业研究员)

 

01|引言:代煎代配不是“中医落后”的补课,而是“疗效底线”的考验

中药饮片的代煎代配服务,最初是医院和中医馆为满足患者“不便煎药”需求而提供的便民服务,属于中医诊疗过程中的延伸性辅助环节。近年来,在“互联网+医疗”“中医药振兴发展”政策推动下,该项服务逐渐演化为独立的产业形态,并受到资本市场、连锁中医馆、医药企业的关注。

 

但真正的中医为何往往并不推荐“代煎代配”?这背后不仅是“古法熬药”的情怀问题,而是事关中药疗效可靠性、医生用药可控性和患者体验稳定性的根本问题。

 

代煎

 

02|市场概况与发展潜力:一座还未开发完全的“200亿矿山”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权威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中医门诊总量已超过10亿人次,其中中药饮片类处方占比约为25%–30%。以此推算,全国每年涉及中药饮片的处方量约在2.5亿至3亿张之间。若按代煎服务渗透率15%、平均单价20–40元估算,当前代煎代配市场规模约为75亿至120亿元。

 

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与供应链分会于2025年4月发布的《第三方中药代煎行业分析报告(2025)》指出,2024年我国第三方中药代煎代配市场已达172亿元,行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化基础。

 

随着“互联网医院”“居家康复”“慢病管理”等中医药新场景快速发展,预计代煎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以上,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中药代煎代配正在从传统医疗配套服务向“重服务+轻药品”的复合型消费新业态演进,潜力可观,值得关注。

 

03|参与主体与服务模式画像:三类玩家、三套逻辑

(1)中药饮片企业建设的代煎中心
逻辑:基于“饮片出货+服务赋能”双轮驱动,延伸服务链条,增强客户粘性;
优势:拥有饮片质量话语权,可实现“饮片+煎煮+配送”一体化;
短板:重资产、设备利用率受限、高度依赖医院订单量。

(2)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参与的代煎平台
逻辑:药品配送服务商顺带承接处方后服务,作为医院周边服务延伸;
优势:渠道优势、配送能力强、易形成区域网络;
短板:药学服务能力弱,盈利能力薄,主要用于保客。

(3)中医馆、诊所自建小型代煎中心
逻辑:提升用户体验,锁定院内处方服务链,提升患者复诊率;
优势:灵活、响应快、用户黏性强;
短板:质量不易保障、监管资质模糊、规模难扩张。

 

04|行业发展核心瓶颈:本质上是“不可控”

(1) 缺乏统一质量标准,熬药是否科学“凭感觉”
先不提终极的基准物质控制标准,目前国家甚至未出台《中药代煎服务质量规范》的强制性行业标准。地方虽有探索(如江苏、广东、北京等),但执行标准、设备认证、人员培训、过程追溯等方面缺乏统一落地要求,造成质量水平极度不均。

常见问题包括:

熬药方式无法精准匹配医生处方(先煎、后下、包煎等);
设备火候程序难以微调,批次差异大;
药材品质与饮片标准不一致,甚至存在“农产品冒充药品”的现象。

(2)监管身份模糊,法律风险较高
代煎机构往往游走于“非医疗机构又涉及药品处理”的灰色地带,涉及《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法》等法规交叉监管,审批程序、备案方式各地不一。

不少诊所、小型中医馆虽提供代煎服务,却不具备相关药品处理资质,处于“事实运营+资质缺失”的违规状态。

(3)中药疗效机制决定了“不易标准化”
从中医角度看,中药疗效的形成依赖三个“变量”协同:

药材品质是否真实、有效成分是否充足?
炮制是否合规?
煎煮方法是否贴合处方法则?
标准化流程如果忽略了医生个性化加减逻辑、患者实时反馈调方机制,将导致“外形标准,实质偏差”,本质违背中医“辨证论治”理念。

 

05|是否有解?可控的代煎代配需要“数智化全链条闭环”

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构建“全过程数字化+质量可控+全透明追溯”的代煎代配体系。

路径建议如下:

建立全国统一中药饮片商品质量等级标准(如荃豆中药推动的中国中药协会的团体标准);
搭建数字化饮片溯源与批次一致性控制平台;
将电子处方、药材采购、煎药程序、包装流程、物流配送等打通,形成“一药一方一履历”;
引入AI控制煎煮参数,优化煎煮时间与程序;
为每一包代煎汤剂建立“数字身份证”,反馈给医生和患者,实现闭环医疗。

 

06|政策建议与行业出路

(1)尽快出台《中药代煎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国家标准
明确行业边界、设备要求、从业人员资质、安全评估、质量追溯等制度要求。

(2)将代煎服务纳入医保支付链条
探索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社区康复服务包、慢病管理等方式,引入医保支付场景,提升服务可及性。

(3)鼓励产业龙头构建区域“中心代煎工厂”
采取“平台+中心厨房”模式,为区域内医院、诊所、中医馆提供集中代煎,提升服务质量与成本效率。

(4)引导民营资本与数智平台协同参与
重点支持有数智化基础、有饮片资源、能形成全国服务网络的企业(如荃豆中药)牵头,打造行业新范式。

 

07|中医药现代化不能以牺牲疗效为代价

中医不是不能现代化,但中医必须坚持“疗效为本”。代煎代配的本质并不只是熬药,而是医生治疗方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质量、剂量、火候、服用方式均有专业逻辑。

如果“代煎”脱离医生掌控,只求“标准化”“效率化”,反而可能导致“治病方程式”失灵。唯有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可控的代煎”,用数据工具还原“个性化中医逻辑”,代煎代配行业方能真正成为中医药现代服务体系中的一环,而非“疗效妥协”的代价。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中药材天地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01全国中药饮片集采持续落地新增山西、福建、上海三地7月29日,山西省医保局发布《关于执行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集采中选结果的通知》。《通知》表示,2025年7月3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执行以上集采中选结...

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关于执行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集采中选结果的通知晋医保函〔2025〕37号各市医疗保障局,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省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省直医疗机构,各有关企业:按照《全国中药饮片采...

中药饮片质量关乎民生健康,而问题中药饮片的查处难题一直存在。实践中,执法人员、药品经营者对于虫蛀中药饮片的判定、处理以及药店后续如何管理中药饮片等存在疑问,在此笔者根据执法经验提出自己的思考供业...

文/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一、政策背景:“无保质期”的时代终结2023年7月1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

安徽益晟堂制药有限公司:本局于2025年4月3日发布《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暂停生产销售通知书》(皖药监药暂停〔2025〕2-9号),通知你单位暂停生产销售中药饮片。依据《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