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药监局行动!严查这些行为!

2023-04-26 11:11 作者: 医药健康资讯、蒲公英 14244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近日,福建省药监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福州海王金象中药制药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劣药麻仁丸,被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的劣药1160盒,罚没款合计约13.63万元。

 

       福州海王金象中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麻仁丸(批号2112100;包装规格:60克/瓶/盒),检验项目“溶散时限”不符合规定。经查,该公司生产上述批号麻仁丸8417盒,留样10盒,检验7盒,共入库8400盒,从2022年3月7日起开始销售,分别销售至11家经营企业,截至2022年3月15日,该批次全部销售完毕。

     

       福州海王金象中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劣药麻仁丸行为违反了《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福建省药监局福州药品稽查办根据《行政处罚法》《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做出上述处罚决定。

 

       据企查查信息,福州海王金象中药制药有限公司是中成药、西药、医药原料、食品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有限责任公司,是上市公司深圳海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中成药,年产值超亿元。公司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现有产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茶剂、丸剂等17种剂型,涉及200多个品种。

 

       最近发现全国各地药监加大了生产劣药的检查力度,不断有案情被爆出,让人触目惊心。

 

       4月23日,黑龙江药监局发布了行政处罚通知,黑龙江祥泰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因生产劣药海金沙”、“炒酸枣仁被处罚,其中炒酸枣仁企业提出复检,复检后除原检验项目性状不合格外,增加不合格项目杂质。

 

       4月20日,四川药监局发布通知,四川省卓宇制药有限公司因生产销售劣药胖大海案,监管机关拟依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该行政处罚案件公开举行听证会。

 

       4月19日,贵州药监局发布了行政处罚通知,贵州仙龙药业有限公司因生产劣药黄芪被处以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

 

       4月18日,安徽药监局发布了药品抽检质量公告,共计安徽人民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新盛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徽松堂国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4批次药品抽检不合格,对上述不符合规定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要求相关企业和单位采取暂停销售使用、召回、并督促相关企业切实进行整改。 

 

       4月13日,河南药监局发布了2则行政处罚通知,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劣药肌苷注射液因可见异物不合格被处罚,河南百年康鑫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木香顺气丸因装量差异被处罚,随着新版药品管理法发布,装量差异不合格依然成为制剂企业的魔咒。

 

       4月7日,辽宁省药监局对辽宁新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劣药“乳酸依沙吖淀软膏”进行处罚,没收劣药乳酸依沙吖淀软膏(批号:220803)25906盒;没收违法所得99元;罚款1287495元;同日,安徽省药监局公示1则行政处罚信息,对安徽鸿坤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劣药茵陈,被罚52.4万元。

 

       3月底,安徽药监局发布了2则行政处罚通知,其中亳州金芍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因生产销售劣药土鳖虫被处罚17.2万;亳州市慈济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因生产销售劣药炒酸枣仁被处罚51.2万。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为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我省药品监管部门和检验机构对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实施了监督抽检。现将本期药品抽检信息通报........

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常规检查中发现,楚雄瑞达康医药有限公司存在企业关键岗位人员不足、检验设备与产品检验需求不匹配、部分检验数据管理不到位、生产管理不足等问题。根据《药品检查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基金报记者赵心怡南深斥资6.6亿元,云南白药拟6.6亿元收购聚药堂100%股权。8月15日晚间,云南白药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拟以6.6亿元现金收购聚药堂100%股权...

5日下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专题发布会上,针对“中医药在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方面有何优势”提问,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进行了解答。张忠德称,基孔肯雅热是由于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

编辑说: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十起药品领域欺诈骗保和违法违规案例。这是国家医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用药品追溯码打击回流药专项行动以来,公布的第二批典型案例,涉及倒卖医保药品、串换药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