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佛慈制药产品大涨价,背后另有悬疑

2024-03-14 13:19 作者: 健视局 8778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3月11日,佛慈制药发布公告称,鉴于原材料以及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公司对主营中成药产品的出厂价进行调整,平均提价幅度为9%。

 

佛慈制药主走OTC零售渠道, 明星产品包括六味地黄丸、逍遥丸、香砂养胃丸、阿胶、安宫牛黄丸等,早已具备品牌效应,几乎没有受到集采、重点监控等政策的冲击。尽管如此,佛慈制药还是提醒投资者:产品调价可能对市场销售有一定的影响,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这几年,医药企业几乎都面临产品降价的压力,唯独品牌中药企业还能顺势涨价,令一众创新药企羡慕不已。抛去“药材涨价”这一老生常谈的理由,品牌中药更具备消费品属性,不依赖医保报销,定价相对自由,是当下医药板块中另类的存在。

 

佛慈制药近两年的业绩相当稳定,财报显示: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分别是1.06亿元、5911.93万元,同比增长13.6%、11.80%。同期毛利率并没有太多增长,保持在28.61%和28.9%。

 

如果原料上涨,为何毛利率没有下降?既然毛利率稳住了,佛慈为何要涨价?

01

佛慈两次提价

业绩因此飞升

 

提价消息释出后,资本市场给出了态度:佛慈制药股价连续两天累计上涨近15%。

 

佛慈制药的独家品种“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是个很好的例子,其组方包括黄芪、莱菔子(炒)、白术(炒)、山楂(炒)、山药(炒)、桑叶、大枣。

 

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白术在河北安国市场的年涨幅超380%,黄芪和莱菔子在全国多个市场均有10%至50%不等的涨价,山楂全国涨幅较小但也在5%以上。这意味着,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的七味原料中有四种在近一年明显涨价。

 

但是,能够成功把原料上涨的压力传导到下游,就是药企的本事了。

 

01

佛慈制药近几年多次上调产品价格。2015年6月,佛慈制药对逍遥丸、香砂养胃丸、补中益气丸、小活络丸等15个主要浓缩丸产品出厂价平均上调12%,阿胶出厂价上调34%。2018年3月,佛慈制药对浓缩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胶剂、颗粒剂、片剂等多种剂型的100多个产品出厂价平均上调17.6%。

 

每一次涨价,都直接推动了公司收入规模、净利润的增长。健识局梳理财报发现,佛慈制药两次提价后,2016年、2019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中药材天地网的数据显示,白术、白芍、辛夷、蝉蜕等多款常用药材都位居“综合200”月涨幅榜单前列,价格涨幅均相比于去年同期超过20%。在中药材价格一路上涨的同时,2022年以来佛慈的毛利率并没有显著摊薄,表明公司控制成本的能力非常强,基本对冲了药材涨价的压力。

 

财务数据显示,佛慈制药的存货周转天数大概在150天左右,这表明公司并没有大量囤积中药材,原料成本基本是随行就市。此番涨价,可能是预留了未来的原料成本上涨空间。

 

健识局获悉,佛慈制药在国内市场依靠经销商销售、终端连锁药房直供等模式,以OTC销售渠道为主,医疗渠道占比较小,公司业绩受集采、重点监控等政策影响较小,终端产品涨价也不会受到政策限制。

 

有分析人士指出,现如今,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比较敏感,涨价这柄利器,终归是一把双刃剑。

 

02

涨价推高公司业绩
并非所有品种都行

 

近年来,片仔癀、广誉远、同仁堂等公司的产品都曾宣布提价,效果有好有坏。

 

中药材涨价是所有中药企业宣布产品涨价的通用理由。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曾公开表示,原料药垄断市场,价格一再上涨,让生产企业很难受,“价格提升20—30倍,搞得我们没法生产。”

 

理论上,中药材的生长更易受自然因素影响,种植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优质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另外,中药饮片集采也是中药材原料上涨的原因之一。中药饮片集采后,中选企业将大量的中药材用于率先保障临床,上游原料一定程度缺乏。

 

02

 

最终,那些敢于提价的中药企业都有一个最强大的共性:聚焦OTC渠道,不受集采、医保控费等影响。

 

东阿阿胶、片仔癀等产品早就退出医保报销目录,同仁堂乌鸡白凤丸等明星产品也主动从医保目录中撤出,一方面避免了被集采的尴尬,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可以依靠产品的品牌力,确定更灵活的销售价格。这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多家机构发布研报看好中药行业投资潜力。万联证券研报指出:中药板块多数上市公司投资估值整体处于历史低位。

 

但是零售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业内普遍认为,只有常用中成药的市场前景比较可观,其他品种要想仅凭院外就做成大品种,难度比较大。

 

保障中药材高质量、平稳的供给,才是中药行业发展的正道。靠单一的涨价模式是不可能实现企业稳健良性发展的。

 

今年两会上,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菁提出建议,加大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建设转变。羚锐制药创始人熊维则希望加大对中药材种植产业专项补贴力度。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中国基金报记者赵心怡南深斥资6.6亿元,云南白药拟6.6亿元收购聚药堂100%股权。8月15日晚间,云南白药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拟以6.6亿元现金收购聚药堂100%股权...

5日下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专题发布会上,针对“中医药在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方面有何优势”提问,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进行了解答。张忠德称,基孔肯雅热是由于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

编辑说: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十起药品领域欺诈骗保和违法违规案例。这是国家医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用药品追溯码打击回流药专项行动以来,公布的第二批典型案例,涉及倒卖医保药品、串换药品等。

日前,陕西省药监局发布《2025年全省药品经营使用监督管理工作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等方面的监管,扎实筑牢药品经营使用环节质量安全底线。根据部署,陕西将开展...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以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为核心,深入践行“药材好,药才好”核心理念。作为云南中药材产业的领军企业,云南白药集团始终致力于打造“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