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湖北药农痛砍数百亩金银花调查

2016-07-07 09:14 作者: 长江商报 7330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长江商报消息 金银花6年前批发价360元/公斤导致全国大量种植,如今售价已跌至百元


  □本报记者 刘迅 实习生 黄嘉佳 发自湖北蕲春


  往年购销两旺的中药基本原材料金银花,如今批发价一落千丈,全国药农一筹莫展。


  8月中旬,长江商报记者深入“中国药都”之一的湖北蕲春,进行了实地调查探访。


  “金银花开来金银。”这句话曾是2003年“非典”肆虐之后,被急速催热的金银花产业的生动写照。2009年“甲流”后,金银花甚至疯狂涨到360元/公斤。全国金银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张。


  对此,长江商报记者连日来走访市场发现,受金银花价格影响,有的种植户忍痛砍花。这味清热解毒、消火祛暑的中草药,在经过曾经的风光无限后,为何遭遇价格低迷?


  金银花价格遭遇狂跌


  在正逢金银花采摘的季节里,53岁的高应生和工人一起,赶在花骨朵盛开前,采下花蕾、烘干。忙活一个星期,8000斤鲜花制成1600斤金银花干花。


  在湖北省蕲春县漕河镇黄婆坳村的山坡上,高应生拿出今年新加工的金银花。密封袋口一开,淡淡的清香散出,色泽明黄鲜亮。“东西是好,就是卖不出以前的价了。”老高无奈地说。


  今年是高应生回蕲春老家种金银花的第四年。几十万元投资进去,没等来高产期,金银花的市场价格就一落千丈。


  站在山头远眺,老高时常看着满山的金银花整理思绪。


  种植药材前,高应生家境不错。他和妻子在广东有一家自己的门店,专门给客人定制服装。一年下来,雷打不动存进银行户头10万元。


  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应生听广东韶关种金银花的亲戚说,金银花市场价格高,利润可观,比当裁缝挣钱多。老高实地考察湖南隆回一带,漫山遍野都是金银花。当年市场收购价颇高,约300元一公斤。老高动了心。


  2010年,他回到老家蕲春,在漕河镇黄婆坳村盘下一片荒山,准备大干一番。隔年,他从湖南购进4万株金银花种苗,种满山坡。


  “我那会干劲足啊,扛起锄头上山整地。”老高回忆,他一个裁缝转行种植中药材,完全是门外汉,凭着一股热情,边种边学。


  金银花是多年生植物,一般在3年后进入高产期。老高一门心思扑在金银花上,盼着丰收时,能赚到中药材的“第一桶金”。他没想到,自己只顾埋头种药材,短短两年时间,外面市场价格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老高到县药材办坐坐,碰到几个药商。聊天时,众人感叹金银花身价跌得太凶。老高听得心里一惊,小心翼翼打听行情。原来,2009年到2010年是金银花市场行情最好的时期,最高时涨到360元/公斤。随后,全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1年至2013年达到高产期,市场价格一落千丈。


  “我那会后悔死了,亏了老本。”老高拍着腿说,当年,金银花批发价从高位跌到60元/公斤,中间差价到300块。去年,干花收购价低到50元/公斤。


  8月21日,高应生带着长江商报记者在山上转了一圈。金银花对周围空间要求比较高,定期要修建枝叶,保持通风。一年除草、施肥、采摘等人工费,少说3万元。2013年,老高几乎贴光老本,工钱全靠四处借钱才算结清。


  种植户忍痛砍花


  市场变化太快,高应生不愿相信。自己坐车跑到湖南隆回一带转了转。“当初山坡上种满金银花,现在起码砍了一半以上。”老高说,湖南人也在金银花上栽了跟头。


  光靠金银花撑着,哪年才能翻本?老高听了药材商的建议,又借来一笔钱,在金银花林里套种白芨。虽是冒险,但从市场走向看,这种中药材全国种植面积少,深加工利润大,目前市场批发价560元一公斤。


  老高翻出账本给长江商报记者算了笔账:白芨稍大点的种苗6元一颗,一亩山地种下来3.2万元,光种苗当年就花了16万元;再加上荒山整理16万元,另外还有鸡粪、肥料、除草等,以及农资、人工开销。


  “我现在总算初步形成规模。”老高说,最困难时,他一边看着金银花、白芨,一边抽空出去做木匠。他认为挺过价格“寒冬”,市场上的货源少了,金银花的价格还能回暖。今年,金银花价格每公斤比去年略涨30元。


  不仅是高应生,金银花还伤了不少种植户的心。据当地媒体报道,2013年时,蕲春县狮子镇发展金银花达到6000亩。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狮子镇等乡镇发现,受市场价格影响,几年前高涨的金银花种植“受挫”,有的干脆挖了金银花,重新调整种植品种。


  在距蕲春县城30公里的郝子堡村,长江商报记者沿路寻找金银花基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前几年种得多,武汉一家企业来这搞基地,但市场价格不行,今年6月收了一季后,山上的金银花就没人打理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农说,他家2013年种的40亩金银花去年全部挖了,现在改种蕲艾,比金银花收益大。


  张国强就是放弃金银花进行改种的老板之一。2010年,他在上武松村承包一片荒山种植金银花。当时瞅准市场前景不错,没料到价格变化太快。


  金银花种在地里,花钱像流水。去年,老张作出大胆决定,几百亩金银花全部挖了,改种紫薇花、樱花等,每年都能有产出,再套养山羊、土鸡,用他自己的话说,“转行做生态农场”,全程数字监控,不出办公室全方位监控。他畅想将做成农家乐的旅游点。


  但对于金银花,老张也没舍得完全放手。他转向金银花产业加工,他一年投入10万至20万元在狮子镇收购农民采摘的鲜花,自己的生产线生产金银花酒、金银花茶,打造自己的“金银花”品牌。


  “一窝蜂”种植导致产量过大


  不仅是湖北省蕲春县,在我国山东、陕西、河南、河北等金银花主产区,本应是货源充足、供销两旺的季节,但这味用处广泛的中药材却显得有些落寞,价格仍处低势,交易市场略显冷清,全国药农一筹莫展。


  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金银花价格也曾遭遇过几十元一公斤的贱卖,2003年“非典”时身价大涨,药商从中获益。2005年至2010年,全国金银花价格基本缓慢上升。2009年“甲流”肆虐,金银花价格跟着水涨船高,甚至突破百元大关。同年9月一举突破200元/公斤,到了2010年1月,金银花价格走高势头不减,涨至360元/公斤历史最高价。


  此后,金银花开始偃旗息鼓,最高价还未停留几天价格便开始逐步下滑,2012年5月,价格跌至65元/公斤,此后价格又慢慢上调,逐渐稳于每公斤100元左右,直到现在,今年价格略有小涨。


  这味传统的常用中药材,“身价”为何一落千丈,遇到何困局?


  公开资料显示,金银花是国务院确定的70种名贵药材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由于它抗菌消炎、抗痛毒疗效甚佳,成为“非典”、“甲流”、手足口病等防治处方的首选药。


  蕲春县药材生产办办主任张军分析,前几年爆发“非典”、“甲流”,金银花价格暴涨,花农在那时大面积种植金银花,近几年正是这批金银花枝繁叶茂、产量迅速增大的时候,市场供大于求。


  高价刺激金银花大面积种植,且全国无数个产区还在发展金银花。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金银花保有库存量还有几千吨等待消化。


  此外,一场金银花与山银花的争斗闹得沸沸扬扬。据200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金银花植物来源有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和毛花柱忍冬4种,自1977年起,这种多来源的金银花在全国使用了38年。


  2005年《药典》修改后,将金银花分裂为金银花和山银花,山银花包含华南忍冬、红腺忍冬和一个新近扩大种植的灰毡毛忍冬,而金银花则单指忍冬。从此之后,南方金银花异名。但《药典》中对两者“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以及“用法与用量”的描述完全一致,实际仍经常混用两者。


  2010年新版《药典》中则对金银花和山银花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明确区分。原本占据市场主流的“南方金银花”产业陷入迷途,更是直接影响金银花销量。


  实际上,金银花、山银花的市场价格相差较大。山银花每公斤仅25至30元左右。张军拿出两者样品给记者解释,山银花和金银花制成的凉茶在口感、颜色上是有区别的,金银花颜色偏黄,味道清淡,口感带苦,山银花颜色发绿,口感偏甜,药性不凉,“除非是行家,一般难分辨出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材商表示,金银花广泛用作凉茶配料,但近些年一些比较大的凉茶企业选择了更为便宜的山银花代替金银花,造成市场需求减少,此消彼长之下行情难免一年不如一年。更有收购商为了增加利润,故意压低收购价格,对金银花价格打击很大。


  由于目前市场低迷,种植户产生消极心理。张军认为,金银花产业的发展依旧看好。


  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高应生尝试将金银花包装好,通过网络销售。他说,市场反响还不错,价格比药商收购价要高,价格能到100元一斤。而张国强也正在研制金银花新品种,依据产量向市场推广。


  农忙过后,为节约人工成本,湖北蕲春漕河镇黄婆坳村药农高应生来到山上为金银花除草。


  每人每天80元的人工费让高应生备感压力。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傅坚 摄


  告别炒作 中药市场正逐步回归理性



  告别炒作 中药市场正逐步回归理性


  长江商报消息 5种“高价”中药材价格普降两成以上,一半品种都在下跌


  □本报记者 刘迅 发自湖北蕲春


  湖北省蕲春县金银花跌价伤农,仅仅是中国中药材市场的一个缩影。


  上个月,国家商务部发布《2014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中药材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的就有5种,三七、党参、甘草、当归、太子参跌幅较大,而这几种药材当年几乎都曾炒出令人咋舌的高价。


  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药材交易市场,药材商纷纷感叹,受整体价格波动,今年全国各地药材生意都不好做。中药材价格是否从高位回归理性?未来又将有何趋势?


  药材商感叹“生意难做”


  俗话说,“药到蕲州方见奇。”湖北省蕲春县是我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就有一家在这里。《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中药材,蕲春境内便有1000余种。其中,常见中草药400多种。


  8月20日,长江商报记者来到蕲春县李时珍大道,“湖北李时珍国际医药港”便建于此,这里有近百家中药材经营户。依托蕲春“华夏中药谷”的优势,医药港也是长江中下游最大中药材集散地。


  走进医药港,各种药材开架销售,不少药商从武汉、英山、大悟、随州等湖北其他地区来此打货。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十多家经营户,听到的感叹如出一辙:部分中药材价格一路下跌,今年生意不好做。


  大众药行老板潘勇胜有着20多年药材经营经验,他家的药材有300多种,购于全国各地,销往湖北、江西、广州等省份。他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中药材价格确实整体都在跌,下跌品种所占比例约为五成,仅10%的品种价格在上涨,其中野生中药材由于市场上货源少,价格优势明显。


  “尤其是甘肃、云南产的常用中药材,跌幅很明显。”潘勇胜说,甘草、三七、黄芩、天麻等中药材价格都在下跌。尤其是三七,前几年由于人为炒作,批发价飙涨到1000元/公斤,这两年价格如同“过山车”,今年三七40头批发价约240元/公斤至250元/公斤,而统货更便宜,一公斤约200元。


  甘草往年统装货批发价为14元/公斤,今年降到10元/公斤;黄芩统装货去年20元/公斤,今年降到14元/公斤;野生黄芪从去年32元/公斤,今年跌到25元/公斤;天麻从去年的130/公斤至140元/公斤,今年跌到110元/公斤。


  潘勇胜注意到,从去年起,除阿胶类外,其他高档中药材价格都不容乐观,如冬虫夏草、鹿茸、铁皮石斛等价格均在下跌。他分析,受国家政策影响,高档消费呈下降趋势,市场供大于求。此外,这两年资本转向股市,人为炒作逐渐渐渐回归理性,价格开始回落。


  但例外的是,阿胶类今年仍在一路走高,潘勇胜预计,胶类整体涨幅20%左右。蕲春益群药业经理王青山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山东产的正规阿胶,从去年1000元/公斤,今年涨到2800元/公斤,“这和国家严管阿胶质量有关,药厂必须更换新的批准文号,才能继续生产。药厂成本增加,价格跟着水涨船高”。


  实际上,今年一小部分中药材价格略有上涨。潘勇胜说,茯苓从16元/公斤涨到22元/公斤。莲子、决明子、艾叶等药食两用的中药材,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增强,价格略有小涨。


  “中药材价格变化快,最快3天一更新。”潘勇胜说,他和全国药商打交道,都反映今年普遍生意不好做。“安徽亳州一朋友说,今年能保本就不错了。”同样,蕲春一药行老板预计,和去年同期相比,店子营业额预计减少40万元。


  中药材价格整体下跌


  药材商觉得钱难赚,中药材市场价格是否真在下滑呢?


  8月20日,在蕲春县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该中心吴主任拿出一组数据。去年11月,蕲春的三七价格大幅下降。长江商报记者看到,去年11月14日当日,三七价格为200元/公斤,比11月5日300元/公斤下降33.33%。


  吴主任分析,三七价格在去年11月中旬大幅下降,因为当时正值三七新货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我国三七种植主要在云南文山,而文山三七由于受2009年以来三七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2年高峰期扩大种植的三七刚好在11月陆续上市。此后,三七价格一直保持该价位。


  直到今年3月,蕲春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监测的18个主要品种中,上涨的15个,持平的3个。“部分中药材中间商在岁末年初时囤货,留作后期销售,造成中药材价格上涨。加上雾霾天气影响,这段时期中药材需求量增加。”吴主任分析。


  长江商报记者观察发现,这次中药材价格后劲并不足。今年7月最新监测报告,与去年同期相比,中药材价格主要以降为主,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的品种10个,上涨的品种7个。特别是三七、胖大海、白菊花等价格降幅较大。其中,三七批发价比去年同期下降56%。胖大海下降42.9%,白菊花下降41.5%,甘草下降29.4%,桔梗下降24.6%,当归35元/公斤,也比去年同期下降12.5%。


  蕲春县部分中药材市场价格“跳水”,和全国大市场行情密不可分。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几乎在同一时间段,甘肃、云南等地的中药材价格也面临同样窘境。云南的石斛、三七、玛咖价格纷纷跳水。


  目前,产自云南文山的铁皮石斛批货价格在230元/公斤左右,而铁皮石斛价格曾经在高峰期一度达到1200元/公斤;紫皮石斛价格也由曾经的700元/公斤左右,降至目前的100元/公斤左右。


  被唤作“金不换”的三七是云南中药材一张名片,但其价格也遭遇断崖式下跌。今年5月19日,三七120头报价已跌至119.7元/公斤,而在几个月前这一类三七价格还在300元/公斤左右徘徊。回顾三七价格波动趋势,120头三七从最高峰的900元/公斤跌至现在的100元/公斤,也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根据中药材天地网的监测显示,进入5月份,三七非标准头120头价格在100元/公斤至110元/公斤,标准头价格在115元/公斤至120元/公斤,20头标准头在380元/公斤至400元/公斤,这样的价格较2013年的价格下跌了70%至90%。


  部分中药材批发价格跳水,但老百姓却并未有明显感觉。在武汉市中医院,一患者拿药时表示,同一服药,今年价格比去年贵了40多元。各大医院也正面中药材价格压力,拿冬病夏治敷贴配方中最常见的细辛来说,去年1公斤进货价为160元,今年涨到280元,醋延胡索去年1公斤进货价116元,今年涨到140元。武汉一家三甲医院中药房负责人估算,中药材价格整体涨约1/3,个别药材价格翻了近一倍。


  潘勇胜解释,零售价格不像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有的中间商存在囤货提高价格,相对价格波动有一定延后性。


  盲目扩种、资本退出是主因


  缘何前几年市场行情火热的中药材价格连连跳水?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中药材价格在过去已经“高烧”4年。长江商报记者从“生意社”披露的中药材价格数据中看到,自从2009年开始,药价经历了4年的大涨。其中价格涨幅最猛的三味药材麦冬、黄连和太子参在2011年8月分别上涨至2009年同期市场价格的4.7倍、2.5倍和14.3倍。


  蕲春县药材办主任张军说,中药材价格曾在2009年至2012年经历了持续的价格上升期,这一轮持续的价格上涨,激发了药农前所未有的种植积极性。受涨价潮诱惑,中药材种植农户们也纷纷加大了种植量,从而导致进入收获期后,市场供大于求,也促使价格普遍下跌。同时,很多生产企业为了避免风险,都参与批量采购,在推高市场价格的同时,也造成了如今“滞胀”的局面。


  除了盲目扩种导致供大于求外,一位医药行业的销售人士也分析称,中药材礼品市场一直都存在,中药材作为资源性物品,也很容易被人为炒作。在当前的反腐力度下,高档药材销量下滑,导致价格有所下降。


  另外,“中药材价格近期明显下降,与前期的炒作有直接关系。”湖北一家中成药销售总监说,现在炒作的水分被挤干了,价格自然就下来了。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贾海彬曾认为,原本高价的中药材品种价格下滑远未到底。


  潘勇胜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以往每到下半年,是进补的旺季,人参等中药材需求量大,价格看好,但今年形势却不容乐观,“拿红参来说,目前跌幅虽不大,中等品相的从去年700元/公斤降至目前650元/公斤,全国几个药商分析,今年参类肯定还会继续下跌。”


  国家对中药材质量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提出要求。长江商报记者获悉,从去年开始,中药材饮片企业面临新一轮GMP换证。按照业界估算,目前已有7.6%的公司失去了饮片生产资格,最终可能有超过10%的公司要被没收证书。


  湖北省巴东县一家中药材经营企业经理黄德才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对于药企来说,每批中药材必须具备检验报告书。也就是说,如果因原料不合格被查到,GMP证书就会被吊销。在这一政策下,企业不敢再如以往随意到中药市场进货。


  “企业不敢随意进货,市场上的散货大量囤积,找不到出路。”黄德才说,目前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是,上游药市非常清淡,直接影响中药饮片的成交量价,“据我所知,不少药农和经销商都喊难赚钱,全国各大药材交易市场都相对疲软。”


  位于湖北蕲春的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药行老板潘勇胜正在等着生意上门。本报记者 傅坚 摄


  全国“药乡”打造产业链预防风险



  全国“药乡”打造产业链预防风险


  长江商报消息 湖北蕲春借网店年销售7000万元艾草,甘肃2.6万户药农参与中药材保险


  □本报记者 刘迅 发自湖北蕲春


  中药材价格如同“过山车”,如何抵御市场风险?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湖北蕲春,当地深挖中药材品牌,一个由艾草编织的产业链正在迅速膨胀。蕲艾收购价格已从过去3元一斤,涨到现在8元一斤,农户、企业都赚到了钱。


  在甘肃定西,当地鼓励企业、个体经营者开设各类网店,让定西的中药材网上销售,以此抢回中药材话语权。


  中药材价格何时回暖?有业内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在中药材价格周期性规律下,下半年价格可能持续走低,明年有望回暖。


  蕲春127家网店全球推销蕲艾


  湖北虽不像云南、甘肃等药材种植大省向外输出,但在中药材品牌挖掘上独一无二。蕲艾就是湖北省深挖中药材品牌的一个成功案例。


  中药材价格起起伏伏,艾草价格这几年一直稳中有升。蕲春正是看准了这块“金字招牌”,将自己“蕲春四宝”之一的蕲艾,在全国打出了名号。


  在鄂东南地区,但凡婴儿出生或者夫妇新婚前,大多要过一道“洗澡门槛”——用采摘晾干后的蕲艾叶为主要原料,煎水沐浴更衣,以示健康无灾。


  蕲春县药材办主任张军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艾草处处有,但蕲艾的药效“独一无二”。“蕲艾无毒,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是不可多得的中药材品种。蕲艾的挥发油含量比普通艾草高一倍,黄酮含量比普通艾草高30%。”


  端午前后采摘的蕲艾,药用价值最高。8月20日,长江商报记者在湖北李时珍养生集团生产车间看到,新鲜加工后的蕲艾,在工人的手里轻巧一卷就制成蕲艾条。该公司董事长、蕲艾产业协会会长田群说,除蕲艾条外,蕲艾产业前景颇广,艾精油、牙膏、香薰、卫生巾都是主打产品。未来,蕲艾将像沙县小吃一样,通过职业培训,将品牌带到全国各地。


  蕲春传蕲艾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骆百林种植、生产艾产品,并在线上、线下拓展业务,他计划未来5年在全国开1000家养生加盟店,主销自己的蕲艾产品。


  去年,蕲春蕲艾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97家企业参与蕲艾产品研发生产,127家网店将蕲艾推销到全国各大城市及海外,借助“互联网+”,该县诞生了20余家皇冠、蓝钻级别的蕲艾电商,蕲艾网络年销售过7000万元。


  这一年,投资20余亿元的蕲艾产业园项目成为国内首个在Q板挂牌的蕲艾企业。淘宝网上搜索“蕲艾条”,销售店铺超过5500家。蕲春县年新增医药工业企业16家,达到249家,药物交易额18亿元。


  2015年初,龙头药企李时珍医药集团上马蕲艾中药饮片等三期工程,年产值将突破20亿元,年利税过5000万元。7月中旬,湖北时珍本草科技有限公司、赤方蕲艾有限公司、蕲春地道药材公司3家企业申请使用蕲艾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志,并通过省质监局初审,意味着该县蕲艾产业发展将跨入一个新平台。


  一个艾草编织的产业链正在蕲春迅速膨胀。长江商报记者拿到一组最新数据:2014年蕲艾制品全年实现销售5.77亿元,今年1-6月实现销售4.06亿元,同比增长41%。今年蕲艾文化节后,7月份全县蕲艾制品企业实现销售0.877亿元,单月环比增长29%。其中,6月16-19日蕲艾文化节,两天实现交易额2979万元。


  张军说,蕲春在品牌挖掘上尝到甜头,蕲艾收购价格从过去3元一斤,涨到现在8元一斤,预计明年价格还会继续攀升,农户、企业、药商都赚到了钱。


  甘肃网络售药夺回话语权


  除湖北外,全国各地都在想办法应对中药材价格下跌。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甘肃中药材资源覆盖区域广、资源种类多、种植产量大。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于全国首位,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20%。


  “甘肃的中药材行情看陇西,陇西的中药材看首阳。”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甘肃中药材的上涨起始于2009年,2012年达到巅峰。药材种植户、药材商从中药材市场分了一杯羹,也着实因为价格波动尝到了苦头。


  为了应对中药材价格下跌,去年甘肃定西市下发《定西市2014年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方案》,在陇西、渭源动员药农参加保险,规避种植、市场风险,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的能力,建立风险保障体系。去年,两个试点县有15户种植企业、8个种植合作社和2.6万户药农参加了保险,投保面积8.77万亩,收缴保费470多万元。


  近年来,中药材初加工无硫化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一位接触中药材5年的经销商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过去多数中药材含硫是在初加工时就使用硫磺,比如:白芷、白术、白芍、丹皮、毛知母,菊花等。这些药材含水分大,直接晾晒时间长。如果遇到阴雨天,没有晒干的药材容易腐烂变质,如白芷,药农采挖出鲜货后便直接用硫磺熏,一般熏蒸24小时后,才摊开晾晒。如果遇到下雨,堆起来继续用硫磺熏,等天气放晴后再摊开晾晒。


  今年,更多的含硫超标药材被厂家纷纷退货,加工购买无硫药材的人越来越多。甘肃引导仓储企业推广使用先进贮藏技术和作业标准,探索无硫仓储方法,推广使用仓储保质新技术。


  此外,甘肃还动员药企网上卖药材,主推甘肃自己的药材品牌。该省在淘宝网上开“甘肃馆定西分馆”,鼓励企业、个体经营者开设各类网店,让定西的中药材网上销售,增加地产中药材特别是党参、当归、黄(红)芪等主要品种的话语权。


  据当地媒体报道,该省引进一批国内中药制药企业集团来定西投资建设,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尽可能地延长产业链条。同时采取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加快现代制药行业战略性重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认知度,扩大国内市场销售额和出口贸易额。


  建预警机制 防盲目种植


  “由于不理性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展,中药材供求关系失去平衡。”8月21日,湖北一位不愿具名的药材经营商预计,以三七为代表品种的中药材价格下降预计将持续至少2至3年。


  蕲春县大众药行老板潘勇胜则认为,中药材行情有个规律性:三年一个小周期,五年一个大周期,现在刚好就在这个节点上了。“今年下半年价格可能持续走低,明年有望回暖。”


  农户、药企、政府究竟该如何应该应对价格重围?张军认为,中药材属于特殊的农副产品,要想稳定打造品牌注重深加工,从而有更多的定价权;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协会、企业等多方面联合,建立有效预警机制和储备制度。


  此前,全国多城市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已在呼吁建立更加及时的预警机制,以防止盲目种植。


  “目前这种现象,还是对接的机制不完善。现在跌价,对下游需求企业来说,应该说是一种利好,但长远来看,整个产业链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对需求企业同样需要积极参与到预警机制的建设中去。”湖北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武汉市政协委员侯立新说,应由国家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建立信息发布预警机制,充分发挥中药材专业信息平台的作用。


  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立品认为,可采用“政府+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政府的引导下,以龙头企业带动,让合作社和农户更多了解全国市场价格的波动,以此来减轻在价跌时农户的恐慌心理,也避免价低时农户盲目抛售导致中药材价格更低的情况。


  “国家应建立和实施种植户补助政策,在必要时采取国家和企业收购储备,发挥储备的‘蓄水池’作用,解除种植农户的后顾之忧,解决药企的尴尬。”业内人士建议,政府还要加强监管,将中药材价格炒作行为暴露在监控体系下。


  市民正在挑选用蕲艾制成的各种功能性保健产品。本报记者 傅坚 摄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

“白术价格疯涨比黄金还离谱”“个别中药材价格暴涨900%”......近日,中药材价格大规模上涨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广州清平路一中药行工作人员表示“白术现在120元/斤,去年才30多元/斤已经涨价...

最近一段时间,药材火了,药材火了,很多品种涨价了,涨的很风狂。有库吗?有,库存很大,亳州冷库,安国冷库,乡镇冷库异常爆满。有缺口吗?没有?三年四年用不完。为什么这么疯狂?因为人气高,很多人赚钱心切,急

央广网怀化4月20日消息(记者杨清实习生贺雨婷)70亩板蓝根示范基地热火朝天、2万亩艾叶长势喜人、6万亩林下天麻破土萌芽、3千亩鱼腥草收销两旺……在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各乡镇,中药材种植、管护、采...

为推动全国连翘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产研与产销对接,助力陵川县中药材全产业链提升和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4月20日,由中国中药协会和山西省社会组织总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连翘产业大会在陵川县双创礼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