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保供应、强监管、重科技——全方位推动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发展

2025-05-15 13:32 作者: 国新网 902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加快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国新办3月21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回应社会关切。

 

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陆建伟介绍,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持续提速,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了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供应 从源头提升中药材质量

中药材是中医药的源头,直接关系到中药质量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刘莉华介绍,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供应能力持续提高,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000万亩左右,比10年前翻了一番。其中,板蓝根、甘草等大宗药材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石斛、肉苁蓉等小宗野生药材的生态栽培模式发展迅速,较好保障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已形成东北、华中、西南等七大道地药材产区。

 

“中药材是特色农产品,既要发展保数量,又要优化种养模式提质量。”刘莉华说,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重点在生产布局、科技支撑、生产管理、产业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强化关键措施,着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稳定供给。

 

良种是中药材生产的基础,也是中药材质量的源头保障,《意见》专门提出要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刘莉华表示,当前我国已完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基本摸清中药资源家底,建设起31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和3个资源库保存珍贵种质资源。同时,通过实施国家科技项目,选育优良品种超700个,先后建设40多个国家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可保障120种药材的良种繁育。

 

林草中药材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效。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森林药材种植面积为6225万亩,产量超600万吨。其中,林下种植中药材3850万亩,年产值1048亿元。对此,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司长王俊中表示,国家林草局将积极引导各地充分利用优良森林生态环境,以森林药材和林下种植中药材为抓手,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林草中药材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监管 让群众用上更多放心药

近年来,中药临床试验的申请数量和中药上市申请数量不断攀升。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24年,受理中药临床试验申请共100件,新药申请40件,全年共批准12个中药新药上市;2025年以来,已有8个中药新药获准上市,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司长杨霆介绍,针对加快中药新药上市工作,国家药监局采取了多项措施。在审评审批体系方面,遵循中药新药的研制规律,优化调整中药注册分类,建立具有中药特色的注册申报路径。

 

“不同于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药承载了数千年的中医药理论和人用经验智慧。”杨霆介绍,国家药监局特别构建起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审评证据体系,以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成功率,加快疗效显著的中药产品上市步伐。

 

“国家药监局将积极支持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中药新药的转化,鼓励运用符合产品特点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改进已上市中药品种,持续加快推进中药新药的研发上市,助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杨霆说。

 

中药质量安全涉及的链条长,涵盖中药材种植养殖、中药饮片炮制、中成药生产经营使用等多个环节。《意见》对中药的全链条、各环节都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

针对社会各界关注的中药质量问题,杨霆表示,国家药监局在中药材源头管理、中药过程控制、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已上市中药质量提升等方面均有具体举措。当前,中药饮片整体合格率已达97%左右,中成药整体合格率在99%以上,较好保障了中医药临床服务需求。

 

科技支撑 助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也是实现自主创新颇具潜力的领域,无论是青蒿素治疗疟疾,还是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都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鲜活案例。”国家中医药局科技司(中药创新与发展司)司长陈榕虎说。

 

据悉,我国在中医药领域已建设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并组建起一批交叉创新团队。同时,广东横琴实验室、天津海河实验室、湖北时珍实验室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中医药科研平台,与国家级平台共同形成央地联动、多维立体的中医药创新体系。

 

陈榕虎透露,未来,国家中医药局将重点聚焦中医药产业重大科学问题,推进多部门、全领域、跨学科联合攻关。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在中医药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和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包括聚焦重大慢病、疑难疾病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的临床需求,研制一批临床疗效突出、竞争优势显著的中药创新药。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加快迭代升级,为中医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工信部即将发布《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中药工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目标、路径。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5月10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中医药交叉学科与智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医药大模型评测标准》等多项重磅成果,标志着中医药领域在智能化、标准化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刘敏蒋玲慧杨仁邵阳报道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从唐代药王孙思邈在邵阳采药行医的故事伊始,到2024年全市中药材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20.28亿元,从田间地头道地药材的传统种植到智能化工...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第五年,也是关键的最后一年。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正成为各地推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抓手。从乌蒙山区的天麻种植到海南的鳄鱼养殖,...

初夏时节,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麟凤镇麟凤社区的芍药基地繁花似锦,层层叠叠的粉白花瓣在云雾缭绕的青山间舒展,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打卡。这片蓬勃生长的“花海经济”,正是威信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贯彻花卉产业...

5月9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南丰镇张家沟湾村的千亩黄芪种植基地,药农们正忙着种植黄芪。近年来,当地立足县域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中药材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实验种植当归、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