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当今,旅游已成文化选项、生活组成。老少人众,得暇常结伴行焉。然或懵懵懂懂,旅进旅退,或走马观花,赶凑热闹。至若启迪人生,愉悦深层,较精力付出,尚多亏缺。
昔徐霞客遍访清幽险伟,成记游之绝唱,诚晓旅游真谛者也。近吴湖帆友乎山水画轴,亦深谙旅游三昧。盖夫真山真水,奇秀各异,而皆如诗画,以至诗画与自然浑焉莫分。赏山水能得其诗情,藉诗情能玩其画意者,方可言旅言游,否则,空其名,少其实。古人于兹体悟多多,著述亦夥。综而观之,《黄帝内经》首篇《上古天真论》于何旅何游,答之最切,曰:“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徐霞客者,其功在自得也;吴湖帆者,其务在恬愉哉!
沪西南之松江,得浙江天目余韵,山水甚可观。吾每怀吴湖帆之情,踵徐霞客之行,往而游焉。游必记以诗文,间或亦涂鸦水墨。兹择一二,遗笑方家。
松江醉白池
松江, 地 甚 古。 昔名华亭, 亦名云间。 若依晋代陆云自称“云间陆士龙”计,去今亦千有七百余载矣。城中“醉白池”者,曩日画家董其昌私园也。有清池一,园名之所得焉。池中莲荷遍植,每至盛夏,卧红摇翠,随风翩舞。临池多台榭,尝观主人作画;今皆顾影向空,主人久去,惟芙蕖聊与为邻。
芳池寂寂荷清新,
画阁虚堂竟日邻。
惟有锦鳞莲戏罢,
依稀犹忆憩园人。
天马山斜塔
今松江城厢北偏西有山名天马者,似行空天马,奔来人间。高约百米,为“云间九峰”最。古木葱茏,岩障错落。向日寺宇丛列,香火盛极,游登皆佳。一古塔,山所驮者,槛檐久毁,砖青苔苍,已阅千年矣。塔身倾仄,斜率尤甚意大利之塔名比萨者。若月夜过此,则山光似映霜雪而修塔弄其倩影,亦难得之绝妙景也。
天马何为恋俗世,
山头旧塔亦迷糊。
累他千古月明夜,
斜倚清辉向玉壶。
机山平原村
机山与天马隔溪望焉。南麓墟里之名平原村者,晋文豪陆机故里也。机曾官平原内史,世亦以陆平原称。《绍熙云间志》谓:机山“因陆机得名。山下有平原村,亦因陆平原名之。”杜甫有句曰“陆机二十作《文赋》”,则宏文之作,机或闲居山麓村中。山以人名,村以人名,此山此村,亦郁郁乎文哉。
煌煌文赋千秋笔,
郁郁机山百代峰。
指点古村何处是,
柳烟渺渺水淙淙。
昆冈二陆堂
天马、机山南偏西,有昆冈,今名小昆山。《吴地记》谓:陆机陆云之祖,茔葬是地,而“机云兄弟皆负辞学名,时人以‘玉出昆冈’”,乃名焉。冈不高,缘曲径而上,野菊修簧,丛聚杂呈,花竹掩映间近筑“二陆草堂”,颇得依山抱势之趣。登临扶槛,凭窗望远,吴楚天低,人间换了之情,奕奕然溢荡胸次。
天低吴楚风烟净,
拾级登临二陆堂。
千里晴窗青未了,
衣冠两晋总茫茫。
诗文成,复书画焉。画以水墨,书以四体,亦恬愉为务,自得为功耳。是附正楷、甲金、隶、行四体而书四绝于后。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中,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时间的标尺,更是农民们预测天气、安排农事的重要依据。每一个节气的到来,都携带着自然界特有的信息,指导着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今日,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
中药故事——芍药东汉神医华佗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但每味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棵芍药,他就把...
原标题:新华深读|老字号焕新:“和100多年前的人用同款”,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平均“年龄”近140岁的中华老字号,近来引人注目地强势回归了。“居然你还在!”那些老年人心头的“白月光”、中年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