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中医药趣事之中药名对联

2016-12-19 18:26 作者: 编辑:周兴 10734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相传,在明朝末年,有位文人去拜访一位老中医,刚踏入庭院,见满园翠竹,不禁脱口而出:避暑最宜淡竹叶。老中医一听便知对方出的是中药名联,不假思索,随声应道:伤寒尤妙小柴胡。进入堂屋,此人想难倒老中医,便出了一长联: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老中医胸有成竹,坦然答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如云母天仙。此人闻之,不禁被老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医药、文学功底所折服。此联妙就妙在将十余种中药名自然编入联中,对仗匹配工整,意境诙谐生动,实乃杏林千古绝对。


  在著名中药店“仁和堂”,门两侧红漆抱柱上悬挂着一副楹联: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此联巧妙地将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一见喜、淮山、牵牛子、国老、使君子、千年健十味中药名串联成句,一迎一送,对仗工整,搭配巧妙,语意幽默,生活气息浓厚,读后乐趣无穷。


  还有一中药铺门前写有:携老,喜箱子背(贝)母过连桥(翘);扶幼,白头翁拾(时)子到常山。此联共嵌入六味中药,不仅构思奇妙,且暗指医生要有救死扶伤,普救众生的高尚医德。语意双关,令人拍手称绝。


  文人墨客把数字命名的中药巧妙地写成对联,别有一番情趣,令人拍手叫绝。下面略举两则,以飨读者。


  古时候,有一穷秀才,在过年的时候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二月兰、三白草、四叶参、五味子;下联是:六神曲、七叶莲、八厘麻、九里香。”读后令人拍手称快。为什么?联中用了八味中药,而且都是用数字命名的中药,但是唯独没有用“一”和“十”开头的中药,也就是说缺一少十。细品之,“一”和“衣”,“十”和“食”,不是谐音吗?此联的寓意正是在此,揭露了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全联对社会的黑暗不着一字,但是却揭露得入木三分,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无独有偶,清朝末期,某地有一姓陈的药贩子,靠走街串巷贩药赚了不少钱。有了钱他就想权,很想过一下官瘾,可无奈腹中墨水太少,他知道自己走考状元之路,是万万行不通的。于是他挖空心思,花了几万两银子,从朝廷里买了个“五品官”头衔。虽有名无实,但一有热闹的机会,他就穿上天青色的“五品服”向众人炫耀。有一年春节时候,他请人为他写一副春联。写春联的人知道他的底细,提笔一挥就写成了“五品青天服,六味地黄丸”。陈某不知是讥讽,反而认为写得惟妙惟肖,便堂而皇之地贴在门前,邻里见之无不哑然失笑。


  为什么?肾是人的“先天之本”,六味地黄丸恰恰是滋补肾阴的中药。“肾”与“身”正好是谐音。肾虚意即身虚也。由此可见,这副对联妙就妙在,用对比、相承、谐音的手法,毫不留情地讽刺挖苦了这个“五品官”的虚荣心,暗中寓意先天不足,腹内空空,不学无术,巧妙地剥开了“青天服”包裹中的灵魂的卑微,所以是一副很有讽刺意义的中药数字对联。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在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中,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时间的标尺,更是农民们预测天气、安排农事的重要依据。每一个节气的到来,都携带着自然界特有的信息,指导着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今日,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

中药故事——芍药东汉神医华佗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但每味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棵芍药,他就把...

原标题:新华深读|老字号焕新:“和100多年前的人用同款”,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平均“年龄”近140岁的中华老字号,近来引人注目地强势回归了。“居然你还在!”那些老年人心头的“白月光”、中年人的...

牡丹皮为牡丹的根皮,味苦辛,性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关于牡丹皮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一千多年前,苏州虎丘山下有一织绸好手名叫刘春。随便哪种花哪种鸟,她只要看上两眼就能织出来。她所织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