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浙贝母,这一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肺节)如今正处于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之下,其未来的发展态势引人关注。
未来40天天气
极端气候的冲击给浙贝母产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今年3月下旬,连续5天的高温天气实属同期罕见,这导致植株遭受生理损伤,地块死苗情况严重。尤其是留种地块,死苗更为突出,这不仅直接影响约1个月后采收的2025年产新量,还将对2026年的种植面积与产量产生长远影响。回顾历史,2013年浙江的极端天气曾使浙贝母减产60%,当年其价格上涨超 200%,如今相似的情景似乎再度上演。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形势也颇为紧张。在供应端,近年来的低价极大地抑制了农户的种植意愿,预计2025年的种植面积同比将下降 20%-30%。同时,各市场库存已见底,药企无库存,农户手中的存量不足150吨,面对新作可能的减产,已无缓冲之力。而在需求端,年刚性需求约 4500 吨,主要用于中药配方、枇杷露等中成药原料,供需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
此外,替代品的限制也使得浙贝母的地位难以撼动。作为“浙八味”之一,浙贝母具有较高的道地性要求,其他产区的产品或湖北贝母难以完全替代。(2025版药典对浙贝母性状等指标有了新要求)
在价格走势预判方面,短期内(1-3 个月),新作减产的预期将不断发酵,价格很可能会快速冲高。正如2013年的磐安,相似的减产情况或许会引发相似的价格飙升。
综合来看,浙贝母在极端气候、供需失衡以及替代品限制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声明:上述图文来自中药CEO刘阿龙13989893224向中药材天地网提供的信息,本篇文章仅此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药材天地网平台观点,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