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平贝母,作为百合科贝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药材市场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回顾其历史行情,波动频繁,价格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来商家的密切关注。2025年,平贝母产新后的行情不断下行的走势,更是成为业内热议的焦点,当前,无硫大平贝产区统货价格已降至60 - 64元之间。据了解,由于今年鲜货行情低迷,包地种植户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平贝母行情如此低迷呢?未来行情又改如何变化呢?
一、平贝母产区分布与生长特点
平贝母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南部山区。其中黑龙江的铁力、海林、苇河、尚志、红星;吉林的靖宇、通化、敦化是其主要产区,辽宁仅有少量种植。
其中黑龙江产区产量最大,占据总产量的70%。铁力平贝母是黑龙江省铁力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铁力市也拥有全国产量最大的平贝种植地,对行情涨落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生长特点来讲:平贝母属于生长3年的草本植物,也可以提前或推后一年采挖,在生长过程中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性强,可耐受低温,但怕干旱和高温。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壤中。
另外, 平贝母种植依赖鳞茎作为种源,种植户在收获时,会将一部分品质较好的鳞茎留存作为种源,其余部分才加工成干品进入市场。当种植量大幅增加时,意味着需要预留更多的鳞茎作为种源,导致可用于加工干品的鳞茎数量相对减少。
二、了解历史行情,发现其行情规律
通过平贝母历史行情走势图可以看出,平贝母虽然行情剧烈波动,但其仍存在周期行情规律,每个高价期与低价期多徘徊2-4年的时间。
上图为:平贝母历史行情走势图
而形成高价的因素多是:贝种占据干品产出量、单产减少、产量减少、市场大环境、人为资金介入、需求增多等因素;反之行情回落关键词为:货源产出量大、需求不旺、大环境影响、人气不旺资金离场等。
三、2025年平贝母产新情况
平贝母目前产新已经结束,为了解今年的产新情况,笔者联系了占据主导权的黑龙江铁力产区的大户,现将情况总汇给大家。
平贝母产新前,农户出售意愿较强,也就导致了行情出现下滑。从2025年平贝母单产情况看,产量是有所减少的,预计减产幅度在40%,以铁力产区为例,丰产的时候亩产鲜货多在3500-4000斤,今年产量多在1500-2000斤,吉林产区产量更少。所以,2025年新货实际产量没有预期大,与2024年相差不大。
上图为:平贝母鲜货
平贝母产新后,鲜货价格在12-15元/斤,目前(7.30)无硫大贝报价在60-64元之间,0.6的小贝价在164元,这低迷的行情导致包地大户处于亏损状态。同时随着价格的走低,有商家关注,近期产区次货(价格便宜的)货源走销还算可以。
四、平贝母掉价原因分析
1、需求不旺因素:平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疫情期间,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常伴随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相关的止咳化痰类中药材需求有所上升,平贝母也因此受到关注,市场需求出现阶段性增长。据当时数据统计年用量达到了3000-4000吨,对库存进行了一定的消化,但2024年需求出现明显急转,销量明显下降,也就导致了去年产的新货积压了一些库存,同时,今年需求依然不旺,加之贝母的种类较多,(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等等,需求有相互占据性。再此背景下,预计近两年平贝母年销量在2000多吨,销量明显减少。
上图为:干品平贝母
2、新陈货源压力:平贝母今年新货产出量与去年相差不大,加上去年需求不旺留下了大约2000吨库存,导致目前货源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同时由于部分经营户手中有一些货源,对后市行情信心不足,采购力度较弱。
3、市场大环境与人气的影响:自2024年下半年起,大周期行情正式落幕,行业整体从上行通道转入调整阶段。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多个品种价格呈现阶梯式下滑,部分品类出现暴跌,大货流通显著受阻,下游采购多以“随用随采”为主,多数品种用量缩减,市场人气涣散,从业者交流中也多以“谨慎”“观望”为关键词。
五、总结
平贝母受多因素交织影响,产新行情走低,今年不少农户因收益下滑而选择缩减种植规模,预计整体减种幅度将维持在20%-30%之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明年产出的平贝母货源,实际对应的是2023年的种植面积,因此即便当前种植规模缩减,短期内对产出量的无直接影响。后期,我们除了关注明年采挖面积这一基础指标外,后期还要关注田间管理的精细程度(低价会粗放管理)以及生长周期内的天气状况,因为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单产和品质。
从当前市场内外因素来看,平贝母行情暂未出现向好信号,若无特殊因素出现,平贝母短期内行情大概率仍将在低迷中运行。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