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江苏省地产中药材盘点(第二十六期)

2014-10-20 11:11 作者: 丁钦洋 45473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本期该省货源走动平稳为主,根据具体货源走动情况归纳如下:

  一、江苏中药材产业一周热点

  (2014.10.10-2014.10.17)本期关键词:角斜农户,“浙贝”好收成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站在海安县角斜镇来南村主渠边放眼远眺,一大片连绵的贝母地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药材种植村,药材和农作物套种成为该村的一大特色。

  角斜镇盛产贝母,眼下正是贝母种植的时节,今年贝母的高收益带动了新一轮的种植热。

  在来南村“贝母大户”崔义德的家中,药材经纪人正在上门收购鲜贝母。他们用筛子将贝母进行分级,小心翼翼地将贝母过磅称重。老崔说,现在的贝母个个都是宝贝,单个就达到两三块钱。

  来南村种植大户刘东兴介绍,贝母地每亩用种400—500公斤,亩产量可达1000—1200公斤,每斤按保守价25元计算,除去用种,每亩可得两万元的收入。当然,还不包括夏季上面种植青毛豆的收入,年景好,一亩青毛豆可卖3000多元。

  据了解,目前该村已成立来南村药村专业合作社,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0名,经纪人30多名,带动全村1200多农民发展贝母种植。

  这里的贝母经纪人不仅从事贝母销售,还兼顾贝母的种植和加工。贝母产业链的延伸,使角斜镇贝母实现了从田头到市场的无缝对接,显著提高了贝母的生产效益。

  贝母基地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当地农技推广站的技术支撑。目前角斜农技站的1名高级农艺师、2名农艺师都挂钩到户,负责技术指导,去年种植大户石子明的贝母出现叶黄现象,农技人员上门开“处方”,用药一星期就解决了问题。

  据了解,在海安县角斜镇,种植贝母的,除来南村3142亩外,还有汤灶村874亩,其他村、散种户268亩,年总产量在4000吨左右。

  二、品种点评

  瓜蒌皮:当地瓜蒌采收结束,目前商家正积极加工瓜蒌皮、瓜蒌子,据产地药商介绍:今年当地受水涝的影响,瓜蒌的产量减产接近一半,现瓜蒌子产地商家要价38元,目前还未有成交量,黄皮价格6元,货源走动较快,今年鲜瓜蒌的收购价是2.8-3元/公斤,收购价高于去年同期,近期多是河北安国的商家前来购货。

  泽兰:当地泽兰产新快结束了,自产新开始后随着新货上市量的增加,行情呈下滑趋势,现产地统货价格3.7-3.8元,当地家种和野生资源均有;据产地药商介绍:去年价格好,今年农户采摘的积极性较高,产量多于去年,目前货源走动尚可。

  龙葵:江苏宿迁市大兴镇是龙葵的产地之一,当地以野生资源供应市场,产地有杂草、杂质较多的统货价格2.8元,一般销往市场较多,没有杂草的价格在3.3-3.4元,选货4元,一般销药厂或饮片厂,产地刚开始产新,目前产地基本无陈货,新货上市还需一个月左右。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今年以来中药材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上半年走势令人困惑,进入下半年后,7月份的市场表现依然不容乐观。从各市场反馈来看,传统淡季效应持续发酵,价格呈现“跌多涨少”的态势,市场整体氛围低迷。今年多个品种...

在中药材市场的热闹喧嚣中,政策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如同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千层浪。7月,“中药材有保质期了”这一话题如野火般在商家之间蔓延,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多数商家因对政策缺...

进入7月,销售淡季仍在延续,并由于天气炎热和高温等因素,市场里还是如此冷清,同时在终端需求不旺愈发明显,我们看到了中药材持续走低的销量和品种继续呈现涨少跌多或低迷的景象。上图为:亳州市场样品行进...

六月的南方已是夏日炎炎,但酷热的天气也掩盖不了当前药市的瑟瑟寒冬,淡季之下,货源销势迟缓、价格升少降多的局面仍在延续,不少品种行情一跌再跌,即便是跌到了农户的农本价也无法形成支撑的局面,对于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