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夏枯球后市点评

2016-05-23 13:49 作者: 王艳丽 40753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夏枯球自去年产新结束后最低收购价落至8-9元(统货),种植面积有所调减,现产新渐近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品种概况


  夏枯球生长周期短,且分布范围广泛,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货源主要来自家种,产于安徽亳州、河南确山、湖北随州等地,亳州产区多在玉米出苗后播种,来年收麦后方可采收,一般亩产15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200公斤左右。现野生货已经少量产新,产于贵州、四川、云南、重庆、安徽滁州等地,质量亦不如家种品。


  二、需求方面


  夏枯球与夏枯草二者常被大家误解为同一种药材,但实质不同,药效存在一定差异。该品具有清肝火,散瘀结的功效,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同时还是我们平时经常喝的凉茶里面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近年来被一些饮料生产厂家青睐,出现了强劲的需求,随着天气的转热,也到了使用旺季。


  三、价格情况


  在2015下半年阳历9-10月份价格开始触底反弹,行情持续上涨,目前安徽省亳州市十八里产区统货收购价在14-16元之间不等,市场价在17-18元。


  四、产地情况


  去年产新结束由于行情不理想,农民放弃种植,造成减种面积较大,致使产地库存部分农户惜售,持货商对其后市多保持乐观态度。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从了解产地、市场反映的情况来看,虽然有部分库存,但受减种利好因素支撑,近期价格涨幅明显。该品后期随着新货陆续上市,行情上升幅度有限。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今年以来中药材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上半年走势令人困惑,进入下半年后,7月份的市场表现依然不容乐观。从各市场反馈来看,传统淡季效应持续发酵,价格呈现“跌多涨少”的态势,市场整体氛围低迷。今年多个品种...

在中药材市场的热闹喧嚣中,政策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如同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千层浪。7月,“中药材有保质期了”这一话题如野火般在商家之间蔓延,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多数商家因对政策缺...

进入7月,销售淡季仍在延续,并由于天气炎热和高温等因素,市场里还是如此冷清,同时在终端需求不旺愈发明显,我们看到了中药材持续走低的销量和品种继续呈现涨少跌多或低迷的景象。上图为:亳州市场样品行进...

六月的南方已是夏日炎炎,但酷热的天气也掩盖不了当前药市的瑟瑟寒冬,淡季之下,货源销势迟缓、价格升少降多的局面仍在延续,不少品种行情一跌再跌,即便是跌到了农户的农本价也无法形成支撑的局面,对于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