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从 “企标” 到 “国标” 的蜕变,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跨越。这一转变不仅重构了行业标准体系,更推动了中药产业从分散走向集中、从经验管理转向科学质控,成为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突破口。
试点阶段(1993-2021 年)
1993 年起,中药配方颗粒以 “试点” 形式探索发展,原国家药监局仅批准 6 家企业生产,形成 “一省一企” 的区域垄断格局。企业自主制定标准(企标),但因缺乏统一规范,导致不同企业产品质量差异显著,甚至出现 “同方不同效” 的问题。
国标体系建立(2021 年至今)
2021 年 2 月,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标志着行业进入规范化新阶段。
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
国标引入指纹图谱技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中药复杂成分进行整体表征,解决了传统单指标检测的局限性。例如:
全产业链质控体系
国标要求企业从药材种植、饮片炮制到颗粒生产全过程可追溯:
市场集中度提升
国标实施后,中小企业因技术和资金不足难以达标,行业加速洗牌:
集采与价格体系重构
2023 年 8 月,15 省联盟启动中药配方颗粒集采,平均降价 50.77%,年节约费用 16.65 亿元。
国际化探索
国标为中药配方颗粒 “出海” 奠定基础:
传统与现代的博弈
成本与疗效的平衡
国标实施后,配方颗粒终端价格普遍上涨 2-3 倍,部分患者转向传统饮片。如何在保障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成为行业难题。
未来发展方向
从 “企标” 到 “国标”,中药配方颗粒的蜕变不仅是标准的升级,更是中医药产业从经验驱动向科技驱动的转型。这一过程中,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共同塑造了行业新格局。未来,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让中药配方颗粒既保持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科学标准,将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核心命题。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中药饮片集采继续按下加速键。5月以来,中药饮片集采落地进程加速,约10个省份开始落实第一次全国中药饮片集采的中标结果。公开信息显示,本轮中药饮片集采覆盖黄芪、党参等45个临床常用品种,是首轮联采...
近日省医保局印发通知,在全省开展全品种中药饮片挂网工作,实现同一生产企业在不同医疗机构的销售价格一致,减轻患者用药费用负担。“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在河北省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系统进行价格申报,申...
进入5月,中药饮片集采落地进程加速,约10个省份开始落实第一次全国中药饮片集采的中标结果,行业正式迈入“集采时代”。财联社记者走访多家中药饮片企业发现,部分中标企业目前订单“爆棚”,甚至因人员紧...
今年年初,《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流传,其中提出“落实中药配方颗粒零差率政策”。配方颗粒市场或将生变。01配方颗粒市场的发展现状1、配方颗粒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