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药材评测 正文

分享

北五味子价格暴涨 从含量看购买南五味子更划算?

2016-09-08 15:59 作者: 周兴 24810浏览 1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五味子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性温,味酸、甘,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功能。用于久咳虚喘,遗精遗尿,久泄,盗汗等滑脱、开泄或津伤之虚证。《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五味子品种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nrcz.) B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晒干或蒸后晒干) ,商品习称“北五味子”。由于历史与地方用药习惯等因素,全国有10余种混淆品作五味子药用。而目前市场出现较多的则是同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商品习称“南五味子”。北五味子作为五味子正品,主产于东北及华北各省,畅销全国并出口。南五味子主产于河南、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等中南部各省,畅销全国。笔者对各种五味子不同产地各种主要含量差异做一个全面的评测,大家可以通过此文章对产地不同五味子含量差异有更明确认知。


  对不同产地北五味子甲素、乙素含量评测


  其果实中所含有的以五味子甲素( deoxyschizandrin)、乙素( schisandrin B)为代表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疾病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 因而倍受关注。由于五味子分布区内温度、湿度、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复杂多样, 造成了很多地理生态适应型(生态型)。本文对不同生态型间五味子甲素和乙素含量进行比较研究, 可为五味子药材品质优良的产地选择及其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


  根据北五味子在东北的分布情况, 按照经纬度网格法, 于2015年开始, 在东北3省确定16个有代表性产地收集果实, 各产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见表1。



  16个产地的五味子甲素、乙素含量的差异显著性检测及药材品质优良产地选择


  五味子的自然分布范围跨越温带、寒温带两个气候区,不同产地间环境条件差异较大, 导致了产地间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五味子甲素、乙素含量的差异,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2),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表3),五味子甲素含量最高的产地是黑龙江省苇河,达0.􀀁072%,该产地与吉林省的柳河、辉南、辽宁省的草河口、黑龙江省的尚志等4个产地差异不显著, 与其他11个产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甲素含量最低的产地是吉林省敦化, 仅为0.􀀁0336% ,还不到最高产地的一半。五味子乙素含量较高的前3个产地是吉林省柳河、黑龙江省的朗乡和苇河, 分别为0􀀁.2799%、0􀀁.2703%和0􀀁.2354%, 在这3个产地间五味子乙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但柳河与其他13个产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五味子乙素含量最低的产地仍然是吉林省敦化, 仅为0.􀀁084%, 柳河产地的五味子乙素含量是敦化的3􀀁3倍。综合五味子甲素、乙素含量两个指标, 应该选择黑龙江的苇河、吉林的柳河为五味子药材品质优良产地。



  五味子甲素、乙素含量与各产地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将各产地的五味子甲素、乙素与各产地的地理


  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只有五味子甲素与地理气候因子中的年均温、7月均温、􀀁10年积温、年降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现为温度高、降水量大的产地五味子甲素含量高的特点;五味子乙素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


  中国的五味子有2属约27种, 其中大多数可供药用, 但这些药用五味子种间疗效存在明显差异。有人对5个种的五味子的甲素、乙素等9种木脂素(主要药效成分) 总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发现北五味子的木脂素总含量最高, 为1.􀀁96% , 绿叶五味子最低, 为0.􀀁52%。也有人对两个种的五味子醇甲进行检测, 结果北五味子中醇甲的含量普遍要高于南五味子。这充分印证了分布于北方的北五味子疗效高的传统观念。


  北五味子的主要药效成分在产地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有人测定了来自于黑龙江省7个产地果实中的五味子乙素含量, 结果表明, 牡丹江产地含量为最高, 达0􀀁.478%; 铁力产地最低, 为0􀀁.331%。本研究测定了东北三省16 个产地的五味子果实中的五味子甲素和乙素含量, 结果产地间仍然存在显著差异。五味子甲素含量最高的产地(苇河) 和乙素含量最高的产地(柳河) 是含量最低产地(敦化) 的2􀀁14倍和3􀀁3倍(表3) 。



  影响五味子各产地甲素含量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和湿度, 表现为温度高、湿度大的产地甲素含量刘桂丰等:不同产地五味子果实中甲素和乙素的差异性高的特点;气候因素对五味子乙素影响规律性不明显(表4) 。


  传统观点认为质量上乘的中药材是由于产地的环境气候因素作用的结果, 但未考虑其遗传性。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地理气候因子对药材品质的影响是可以遗传的。有人研究了厚朴的药效成分的遗传性发现, 各原产地及子代试验林所测定的厚朴酚、和厚朴酚、厚朴酚类总量等品质性状, 其高效液相色谱图都几乎完全一致, 说明这些性状都具有很强的遗传稳定性。故此, 认为将五味子甲素和乙素含量较高的黑龙江省的苇河和吉林省的柳河, 作为优良五味子药材供应及发展基地是可行的。


  不同产地五味子醇甲含量差异


  《中国药典》2015年版以五味子醇甲作为五味子的质量控制指标。作为常用中药, 五味子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同时作为原料药大量应用于中成药的生产中。因此, 我们对不同产地、外观差异较大的五味子进行了含量测定和分析比较, 为医院临床用药、药厂生产投料提供参考依据。


图1:五味子药材HPLC色谱图



  依法对28批样品进行测定, 代表性图谱见图1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样品含五味子醇甲(C24H32O7) 的量不得少于0.40%。测定结果见表5


表4:含量按高低依次排序


  从表1可以看出, 同一产地的五味子质量良莠不齐, 因此不能将产地作为五味子质量优劣的评判标准;而五味子外观上的差异对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虽然产地不同, 但表面呈紫红色且显油润的样品, 其五味子醇甲的含量都在0.517%~0.591%之间, 较为集中;而表面呈暗红色且油润不明显的样品, 其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有高有低。五味子的采收期为每年的8月末到10月初, 有实验表明不同采收期的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明显不同,而由于北五味子的市场价格较高, 有些药农不等果实成熟即采摘, 影响了质量。五味子活性成分集中于种子, 含量是生品的2 倍, 而果皮含量极少。不同加工方法对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也有较大影响。由此, 五味子醇甲含量的高低, 可能与当地具体的种植条件, 气候以及采收时间有一定关系。


  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远远高于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而1号产地的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最高, 达到0.854%, 并且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普遍高于药典0.4%的限度。而所测定的28批样品中, 样品占到25%, 所以医院、药厂在验收药材时应高度注意, 杜绝伪劣药品, 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差异化评测


  鉴于该两者在药材品性上差异较大,南五味子虽也被收入某些地方药材标准使用,但在临床疗效上却远不及北五味子。认为不可替代北五味子药用。为此,笔者试从药材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TLC)特征等方面对两者做了比较试验,用于区分两种药材效果明显,现作如下报道,以供同道参考。


  方法


  两组五味子经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TLC 鉴别。


  结果


  药材性状鉴别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cm。新货表面呈红色至紫红色; 陈货呈暗红色至黑棕色,皱缩,显油润; 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 种子呈肾形,长4-5mm,宽约3mm;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果肉气微,味酸。


  南五味子果实较小,呈不规则球形,直径2-5mm,表面棕红色或棕褐色。果皮干瘪,皱缩而无光泽,有时微有白色粉霜。果肉薄,常紧贴于种子上。种子近似圆肾形,较北五味子小,直径约2mm,表面无光泽,略呈颗粒状。


  显微鉴别


  取上述两种供试品的果皮表面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北五味子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垂周壁呈连珠状增厚,表皮中散有类圆形或圆多角形的油细胞,油细胞周围有辐射状的角质线纹,内含挥发油滴。而南五味子果皮表皮细胞壁不增厚,油细胞也较少见。


  TLC鉴别


  取上述两种供试品粉末各0.5g,分别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30min,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之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S1、S2;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粉末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R1;再取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对照品各适量,分别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R2、R3。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TLC法( 附录VIB)实验,吸取上述5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结果北五味子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现相同颜色的斑点; 而南五味子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然缺少五味子乙素这个主斑点及其他副斑点。所缺少的斑点大多位于该色谱的中上部,即显示南五味子缺乏油性物质,这恰与其干瘪的药材性状相符合。图2


  图2 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TLC 图谱

  S1. 北五味子,S2. 南五味子,R1. 五味子对照药材,R2.


  两种五味子比较而言,北五味子果肉柔软而显油润,味酸中带有甜味。显微观察证实其果皮含较多油细胞及油滴。TLC 及HPLC 色谱分析也表明富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等油性物质,这与五味子功能中除收敛固涩外,还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滋养濡润作用相吻合。而南五味子粒小干瘪,皮肉干枯而欠油性,色谱分析证明其不含五味子乙素等一些亲脂性成分,显微鉴别也印证果皮中少有油细胞。然而干瘪少油的南五味子,皮薄则显籽多。种子气香、味辛辣而微苦,从药性理论讲,辛香性走窜散发,恰与五味子的收敛补润功能相背离。因此,认为南五味子不可替代北五味子药用。两种药材应分开入药。


  区分两种五味子的鉴别要点在于: 北五味子果大肉厚色红润,而南五味子粒小干瘪籽无光(泽) 。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未成熟抢青采收的北五味子,干燥后也显干枯少油状,此时只需剥开看其种子有否光泽即可判断。必要时配合采取显微或色谱方法以及增加含量测定项目以鉴定其真伪优劣。


  鉴于地区习用和资源利用关系,南五味子虽不能等同北五味子入药,但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可根据其气味特性另辟药用。对其药理药效尚待深入探究。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摘要]:天麻作为硫磺熏蒸较为严重的品种之一,其药材质量问题受到人们高度关注。该文利用全国8个主产区和3种主要变型天麻样品,基于UPLC-Q-TOF-MS/MS探讨不同产地和变型天麻药材的质量及...

现代人越来越讲究自身的保养问题了,所以在实际生活当中他们也比较乐意于选择一些对自己身体有利的食物,其中红参就是大家的一个非常常见的选择,那么,在实际生活当中到底如何来辨别红参的含糖量这个问题呢?...

草药种类有很多,很多药材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药效却可能是大大不同的,甚至功效相反,如大蓟和小蓟是常见的中药,很多人对于这两类药材不能清楚的区分,常常会搞混,但其实这两个名字相近的中药材却完全不是同...

野山参在其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决定野山参品级真假的鉴别特征。由于品相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一棵野山参的价值,所以不破坏野山参的传统经验鉴别目前仍然是野山参的主要鉴别方法。       相比园参论斤...

别名:血风、血藤、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  来源:为豆科藤本植物白花油麻藤密花豆、香花崖豆藤鸡血藤等的干燥藤茎。野生。鸡血藤《中药志》定名为白花油麻藤《中药鉴别手册》定名为密花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