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内容摘要】今年6月中旬以后,中药材市场进入了传统的淡季,众多品种走动迟缓,市场交易冷淡,前期价格涨幅较大品种更纷纷跌价。本文通过对全国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综指200)走势进行分析,结合市场中价格异动品种点评,以求阐明当前中药材市场的整体走势。
【关键词】价格指数 政府干预 涨跌排行
今年上半年,我国局部地区气象灾害频发,许多在地品种生长受到影响,在减产预期的影响下,原本就火爆的中药材市场更是进一步躁动,也大大刺激了中药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观察中药材价格指数走势图(图一)
(图一 全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综指200)走势图)
指数在6月中旬创下2924.02点历史高位,指数这次冲击历史新高,多是受灾减产概念影响。如:海南白胡椒、河南夏枯球、茜草等均受灾减产,市场人气聚集,其品种价格也就顺势而升,促使价格指数创下历史高点。夏季是中药材市场的传统淡季,随着淡季的逐步深入,市场中众多品种走动迟缓,交易渐渐冷淡,前期价格涨幅较大品种更是纷纷价跌,如:党参、白前、茜草等。指数在创下新高后,便持续走低,于6月末跌破冲击2900点前的整理平台,开始微幅的震荡调整。当前指数加速下滑,点位已经迫近6月以来的最低点。在市场整体处于淡季之际,指数经历前期震荡徘徊后当前又快速下滑,显示市场的做多力量已近衰竭,后期在下跌惯性的驱使下,指数恐继续向下运行。
市场走动疲软,指数掉头向下。首先,终端市场承载力已达负荷,“曲高和寡”的风险性越来越高,需求的缩减会逐步传导至药材源头;而自然灾害出现引发的价格支撑已利好出尽。其次,政府高度的重视,政策趋紧,管制由面到点,逐步落实到品种上面。本月1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贴出消息,责令54户中药材经销商将100万公斤党参限期限价出售给GMP认证的中成药制药企业。发改委本次出手控制党参价格,体现了政府对中药材市场的整治决心。
6月中旬以来全国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综指200)成份涨跌排行
单位(元/千克)
品种
|
现价
|
一月前价格
|
涨幅%
|
品种
|
现价
|
一月前价格
|
跌幅%
|
僵蚕(统)
|
92.5
|
75
|
23.33
|
槐米(统)
|
35
|
65
|
46.15
|
小茴香(色青)
|
14
|
11.5
|
21.74
|
薄荷叶(统)
|
8
|
11.5
|
30.43
|
三七(剪口)
|
580
|
510
|
13.73
|
五味子(辽统)
|
31
|
39
|
20.51
|
柴胡(家统)
|
67.5
|
60
|
12.5
|
板蓝根(甘肃统)
|
9
|
11
|
18.18
|
太子参(贵州统)
|
250
|
225
|
11.11
|
党参 白条统
|
90
|
110
|
18.18
|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