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灰斑蛤蚧又叫广西蛤蚧,灰点蛤蚧,因其全身分布有灰色斑块(点)而称之。为守宫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具有补肺滋肾,定喘止咳的功能,是广西特产的动物药材,家养或野生。目前大新、钦州、贵港等县市有批量养殖,野生主要分布龙州,大新,崇左等县,属国家二级保物种,也是近年市场上紧缺品种,市上常无货供应,且常有价无货。2007年5月每对干蛤蚧市场上销价还只是70~80元,进2008年已升至100~120元,升幅为42.9~50%。为何广西市场上的灰斑蛤蚧如此紧缺,今年价格如此升幅之大呢?从调查中了解荻悉:一是野生灰斑蛤蚧濒临枯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野生斑蛤蚧分布地域遍布桂西南、桂西、桂西北近20个石灰岩山区的县市、而目前所分布的只有崇左、大新、龙州三个县,分布的地域大大缩小。而上市量来说,八十年代上市量还有10万~12万对,而到九十年代末上市量已不足3万对。由于野生灰斑蛤蚧已处濒临枯竭的状态,进入21世纪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相关部加强了保护措施,严禁捕杀,市上很少见到。二是灰斑蛤蚧由于是国家二级保护物种,野生严禁捕杀,而人工养殖必须由省级林业部门发的养殖证,运输证、销售证又叫“三证”,才能开展养殖和在市场上销售,而目前广西持有上述“三证”的养殖场户仍不多,养殖的规模也不大,每年能出栏的灰斑蛤蚧只有3000~5000对,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三是人工养殖发展缓慢。虽然灰斑蛤蚧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野生变家养也基本获得成功,但是繁殖低是制约灰斑蛤蚧养殖的瓶颈,从多年观察,灰斑蛤蚧每只雌性每年产卵量只是2个,而卵的孵化率只有70%左右,繁殖率这一难题,至今尚未得予突破,严重制约着灰斑蛤蚧人工养殖的发展,生产发展十分缓慢。鉴于上述的几方面因素,使灰斑蛤蚧市上货量十分紧缺,价格大幅度上扬。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灰斑蛤蚧野生严禁捕杀上市,而人工繁殖率低及需持“三证”才能养殖销售,生产发展十分缓慢,预测在今后几年药材市场上的灰斑蛤蚧仍紧缺,销势仍会升温,价格也会继续上扬。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