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狗年冬花走红——来自冬花产地调查

2008-09-07 14:58 作者: 长河渐落晓星辰 4070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冬花又名款冬、九九花、九花。冬花药用最早见于《楚词》,其后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主产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等西部地区,其陕西省野生资源蕴藏量较大,达100万公斤以上,收购量20-35万公斤,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次为甘肃省天水、庆阳、平凉,宁夏省的固原、隆德,山西省临县、静乐,四川省广元、南江。这些地区自2003年迄今三年来冬春两季连遭大风、沙尘暴袭击,夏秋两季常遭干旱及暴雨灾害,水土流失,山溪断流,人畜饮水困难,冬花遭灾减产。2006年元旦开市之隔,市场库存更加空虚,新货补充困难,价格扶摇直上。各地售价2003统装货22-28元,35-40元,选装货25-30;2004年统装货28-30元;2005年冬选装货,42-45元,2006年1月开市选装货45-55元,统装货35-40元,扶摇直上,出现了历史上的黄金期。

    最近主产区陕西省调查,其紧俏根源有三:一、只采不育,野生资源枯竭。冬花适生于海拔800米-1200米的溪畔山地。陕西主要分布三大片:(1)陕北吴定河和延河流域黄土沟壑区,神木、府谷、子长、黄龙等地;(2)渭北关中渭河北岸高原区,陇县、千阳、林由、白水等地;(3)嘉陵江、汉江、丹江上游秦巴山区,宁强、略阳、留坝、镇巴、安康、旬阳、山阳、柞水、丹凤等。这些市、县靠天吃药,只挖不种,越挖越少,越挖越小,几乎挖不到了,出现断挡。二、开矿掏金、无人从事药材生产:打工开矿的人多,无劳力采药种药。陕北近来煤、汽、油发展形成热潮,冬花不来钱没人采。陕南主产县宁强上世纪80年代种植冬花5000多亩,产量8-10万公斤,近年劳力出外打工人倍增,种药采药被农民疏忽。三、只顾卖西药赚钱快,撤消生产收购班子。陕西省药材公司系统大部生产收购产班子撤消,业务转为零售店代理,冬花不仅无存货,供应还从市场上个体商手中买卖。各县国营公司和200多家门店无一家库存达百公斤者,零售、批发都从药市约买,吃过水面。药厂投料也从个体商贩进货,质量很难保证。

    2005入冬以来,我国遭受百年不遇的最寒冷的冬天,特别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连降特大暴雪,白茫茫的冰天雪地,给产地给采挖冬花带来极大困难,产量不足正常年的三成。同时因冷冻风寒交加,流行性感冒、呼吸系统、心脏病、风湿类病发病率高,蔓延面广。冬花入肺经,为主治伤风感冒的圣药,在用药处方中排在前30位,医院和药店用量大。雪上加霜,药用更加紧张。从网上查得,西安万寿路药市存货量10吨,无大批量货外调,其它河北安国、广州清平市场货源十分紧张,升价达3至4成。具有风向标的河北安国药市、成都荷花池药市,广州清平药市每公斤售价统装货40-44元,选装货45-55元,货源很少,仍呈上涨之势。行家预测,2006年冬花后市仍将是卖方市场。

    今年是“十·一五”个五年计划的开局年,党和国家又发了一号文件,号召全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民个个欢天喜地,热情洋溢地找项目,创收益,加速实现新农村的建设。冬花是菊科二年生植物,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西部等山区溪流畔和林边退耕地种植,可大力发展冬花种植产业,既增加经济收入又能满足市场药用量增加的需要。

2006年2月15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白术这个品种是近两年的一匹黑马!它是改革开放有市场以来,从未有过的极特殊好行情的品种之一。2024年产新后,我们全面考察、分析、研究并从个人角度预测:2024年产新至2025年产新前,白术走势会...

平贝母,作为百合科贝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药材市场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回顾其历史行情,波动频繁,价格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来商家的密切关注。2025年,平贝母产新后的行情不断下行的走势,更是成为...

2024年冬瓜子双边统货行情从年初的40元左右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到9-10月份持续飙升至160-180元之间不等,年度涨幅高达300%还多、涨幅惊人,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涨幅较大的非冬瓜子莫...

虎杖年需求量数万吨,在中药材领域是一个销量比较大的品种,但在市场上经营的商家较少,一直以来商家的关注度也不高,行情长年在偏低位运行,相对于其它大多数品种,多少显得有些平庸。那么造成虎杖这种行情长...

野生中药材作为天然资源,其储量始终与生态环境、采挖强度紧密关联。随着野生资源的逐年枯竭,货源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便会率先通过价格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稀缺性推动野生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