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详谈八角(一)

2009-09-25 15:27 作者: 李尚儒 9424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今年4月以来,八角价格已涨了100%,吸引不少同行及外行人的眼光。目前八角价格又在高价的基础上下滑,更是让不少人更加关注。八角后市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就仅我对八角的了解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八角概述
    1.八角简介:八角茴香北方称大料,南方叫麦角;作为中药称大茴香、八角。有强烈的山楂花香气,味甘,性温。八角是我国南亚热带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八角用于中药时: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 。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痛冷痛的作用。除作药用外,广泛作调料、香料用,如食品、日用香精等。八角茴香油为合成女性激素已烷雌酚的主要原料。林产品八角果和八角油(茴香油)是优良的调味化妆香料和医药原料。 由八角茴香油通过氧化可制得重要的有机中间体-茴香醛(又称对甲氧基苯甲醛),由于其具有持久的山楂香气,芬芳诱人,因而广泛用于配制甜花香型、丁香和山楂香型等多种香精,用于食品、糖类及饮料用香精的配制;在有机中间体方面,它是制备药物卟啉类光敏剂、羟氨卡基青霉素等的中间体,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应数从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它是生产治疗甲型H1N1流感特效药—达菲(又名磷酸奥司他韦,英文名Tamiflue)的最主要的中间体;在农业上,他可作为杀虫剂、生物生长抑制剂等。而最主要的用途则是做调料,是北方人煮肉做烫时必不可少的调味料之一。
    2.八角产地:八角分布在广西的低山之中,海拔过高或过低则不利于其生长。广西原产区左江、右江流域的德保、靖西、平果、田阳、田东、天等、大新、那坡、龙州、崇左、宁明、上思。左江以龙州为中心,右江以百色为中心。其余如凌云、上林、凤山、东兰也有分布。以上为八角的传统产区,我们可称为桂西产区。这个产区的的集散地为南宁,凭祥每年也有大量的货集散,但是时间持续不长,大红果在今年5月份已没货。这个产区部分树龄偏大,近世纪广西的东南部如玉林、桂平、岑溪,藤县,容县、梧州、陆川、防城、钦州、北海有大量栽种。云南的广南、富宁、马关、屏边、墨江、玉溪以及广东、海南、福建等省也有少量种植。
    越南为世界上第二大八角生产国,主产区为Lang Son省,其它省Bac Kan, Cao Bang, Thai Nguyen 也有生产,但量非常小。Lang Son 省的主产区为 Van lang, Van Quang, Tay Bac Cao, Loc Binh 为主。其面积在2000年初为13万亩,目前估计为30万亩,这个面积仅为中国的15%左右。
    从地形上看,八角主要分布以下山脉海拔200-800米的地带,这些山脉自西向东为:
    六诏山//黄莲山:百色-那坡-靖西-德保-大新—富宁(云南)产区。
    大青山/公母山:凭祥-龙州-Lang son(越南谅山)产区。
    都阳山:巴马-凤山-凌云产区。
    十万大山//四方岭:防城-上思-宁明东南的那楠产区。
    大明山:上林-宾阳产区
    六万大山//大容山:山脉两侧的容县,北流,桂平及六万山周围各县市。这两山脉实际是同一走向气候条件相似的产区。
    云开大山:岑溪及临桂的粤西产区。
    大瑶山:金秀产区。
    以上这些地方构成我我国甚至是世界八角的主要产区。值得说明的是,我们可以把越南看作一个与中国密不可分的产区,实际上广西与越南的农产品交换流通十分方便:越南每年卖质量好的八角到中国,而买走我们认为市场滞销的黑色干枝。

    二:八角平均年产量及年度变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至新世纪初,八角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具体扩大了多少谁也说不清楚,因为它生长在深山中,确实难以统计。所以我们只能模糊估计每年的产量变化,而不能准确得出具体产量会有多少。
    经过与同行们的交流探讨,公认的说法是2005年产是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之后2006年减产近半,2007年与2006年基本持平,2008年较2007年略有增长约10%左右。
    1993-1994年,八角价格达到了第一个峰值,刺激农民增加对八角的投入与不断栽植新的八角树,产量逐年增加,从而使供应量不断加大,促使价格下降。1998-1999年达到9元/KG,然而1999年12月末的严重霜冻,使全广西的八角产量大减,这是当时媒体对这次灾害天气的描述:1999年12月21~28日,广西出现全区性严重的霜(冰)冻天气,霜(冰)冻天气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气温低、灾害严重,是自1976年冬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霜冻,全区有25个县市在霜冻期间的最低气温为有气象记录以来12月份气温的最低值。
    然而这次历史上的大减产,并没造成八角价格立即大幅上涨,1999年产新时价格也只是18-20元/KG。一直到了2000年的6-7月份价格才涨到40-50元,最终在2001年春季达到另一峰值90元/KG。
    如此的高价又把农民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于是面各扩大,投入增加,管理也得到了加强。八角不同于一年生作物,从加强管理到见到效果需要2年的时间,同时新栽树也不是2年能结果的。所以高价位从1999年产新一直持续到2002年产新,供求关系才得到缓解,这是加强管理的结果。
    即使在2002年,每公斤近20元的价格无疑对农民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他们并没放弃管理而且不断的投入。与上面所说道理相同,八角作为一种多年生树种,一旦管理得到了加强,想让它一下子把产量降下来也是不可能的。所以2002-2005年产量不断增加,库存也不断增加,尽管在2003年产新时开始八角的价格已令农民无利可图,八角产量却在2005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这是因为前几年农民加强管理的结果,同时价格也进入长期的低价位徘徊。
    从2003年开始,农民种八角基本没有收益,因此放松和放弃了管理,有不少地方甚至砍掉了八角树改种桉树。砍树现象在大的林场尤其严重,一个林场有的一年要砍几万亩。在桂南的省道或县道上,你随处可以看到1-4年生的速生桉树。顺便说一下,广西与云南不同,因为云南省认为速生桉树是“吸水吸肥机”经过2茬种植后会对土壤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以后基本就是荒山了,所以禁止种植速生桉,而广西以却不禁止,由于商业利益的趋动,广西的速生桉得到飞速发展。以上事实造成05年丰产之后,总产量在不知不觉中逐年下降。广西人民从2006年以来,总是说八角减产,有人听信便压货但价格却一直在低位徘徊,并非是广西人民撒谎,实际上总产量确实是一直在下降中。

    三:年消费量
    对年消费量不同人有不同的说法,而我认为过去几年的年消费量在9万吨左右,约300万包,而不是有些人讲的3万吨或十几万吨。
    1) 通过与北方几个相对独立的市场经销商讨论(不是郑州,腾州这两个大的批发市场,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八角可幅射北方很多地区),人均年消费八角100克(二两/人/年,如果你的家庭有食用八角的习惯,可验证一下),南方有些省份不食用或很少食用八角,从这方面考虑如果按全国10亿人口食用八角的话,那么全国消费量则为10亿X0.1KG=100,000,000KG=10万吨。
    2) 通过调查广西最大的一家八角包装袋经销商,他过去三年平均销售250万个袋子,如果按他的市场份额为80%计算,则年消费312万包,约合9.36万吨。
当然这312万个袋子可能有库存或重复使用,但是由于药厂或部分市场不用新袋子,这一部分可以不预考虑。
    3)对腾州市场的调查:腾州市场每年的吞吐量为1800车,每车平均按30吨计算,每年则为54000吨。根据这个市场的人估计,这个市场能占全国份额的50-60%。按保守的60%的份额,全国则可消费9万吨/年。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得到结果基本吻合,则我们认为每年八角消费量在9万吨左右。这应该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注:如果你是八角经销商或消费者,欢迎对此数据发表意见---真理不争不明。

    四:社会库存量
    由于过去7-8年时间内,库存者和经销商年复一年地赔钱,大家对这个品种都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谁也没有花费时间去考察到底有多少库存,只是知道每年库存八角都赚不到钱,从而得出社会库存量巨大。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北方各市场及广西产地做了调查,结论如下:
    1)大部分八角经销商在过去两年里都是随买随卖,没有信心做库存,除非他前两年被套,没办法才有点库存。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因此调查重点和库存重点就是产地。
    2)截止2009年5月15日,南宁市场及南宁以西产地(含云南)库存约10万包左右。
    玉林市场八角行内库存约8万包,八角行外还有约5万包的库存,大都是2008年以前产的库存。
    古龙市场库存约1万包,但与其它产地不同的是,这个地区农民有卖干果的习惯,当时还有部分农民没有卖出,存量约1-2万包。综上所述广西主产区总存量约25-26万包。
    北方调料市场2008年的库存不多,每家经营户手中平均约100包。这个量加起来约有2万包。但是由于在2005年和2007年有些商户因看好行情手中还有高价货,至今也没有出手,在郑州市场尤其明显,这些量在北方约有1.5万包左右。合计3.5万包。
    另外一个大的社会库存量大的地方就是甘肃的甘谷,这个地方在2005年贮存了大量的八角,至今还没有完全卖出,到2009年5月20日,仍有1.5万包的存量。
    另外其它北方药市的旧库存约5000包。
    以上新老库存加起来约32万包,总量不足1万吨。
    可见,自2005年形成历史上最大产量和最大库存以来,由于产量不断降低,社会库存每年得以慢慢消耗,到2009年5月20日,库存量不足万吨。
    3)5月25日至产新前(7月中旬),药厂大量收货以应付秋冬预计暴发甲型H1N1流感。全国各地市场包括甘谷的2005甚至2003年以来旧货库存大部分得以消化,干枝,碎片基本难觅踪影。这部分药厂的货全部用于生产莽草酸,不会回流到市场,这个量约5000-6000吨。这样大红果集中在少数大户(包括山东,广西,上海,新疆等有货1000包以上)的手中,总量约4000吨即13万包。其它尚有产地1-10吨小的老板仍有部分产新前没来及卖或不愿意卖的总量不超300吨(预计)。
    4300吨,这就是产新前社会总库存。
    在这一节中,由于涉及地域太广,有的地方没有实地考察,难免有偏颇之处,各地同行如有歧意,敬请不吝指教,还是那句话,真理不争不明。呵呵。
    在此公布鄙人QQ号,1228563528,希望能与同行共同探讨。更希望结识大批从事压货生意特别是农副产品生意的朋友,共同寻找商机,一起发财。
    下一节是2009年产量调查,敬请关注。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一直以来,鸡血藤的市场价格大部分时间都是在10元以下徘徊,即使是中药材行情普涨的2024年,其价格也是仅上涨3到4元之后不久便转而回落,继续着它的低价之路,缘何这么多年以来鸡血藤的行情不能像其它...

连翘一直是备受商家关注的焦点品种,目前2025年连翘产新已悄然收尾,从产新情况看,连翘减产成为不争的事实,造成产量大幅减少,但从市场看,并未因减产而掀起太大波澜,行情震荡幅度不大,而造成当前局面...

提起独活的行情,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19年曾涨至35-40元的历史高价,但目前湖北产地价格已下滑至12元左右。独活近几年经历了哪些行情变化,目前生产供求情况如何?后市是否会有转机?为分析当前独...

一、2025年茯苓产新态势2025年茯苓产新集中采挖期与主产区物候特征直接相关。8-10月,云南、安徽岳西等核心产区气候适宜,菌丝成熟度达到最佳,此阶段采挖量占全年60%以上。虽近年种植区域有所...

提起重楼的行情,人们会惊叹它曾经出现的1200元辉煌时刻,也会惋惜其近年遭遇的日落西山,自2018年跌价至今,行情一年不如一年已经有八个年头,目前70来元的价格已不足高位时的零头,深深诠释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