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荷花池药市]夏日炎炎话水蛭

2011-07-18 11:24 作者: 邵振兴 5650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夏日炎炎话水蛭
今年的水蛭表现非凡,终于从人们冷落的眼神中走向被人们羡慕的明星台前。价格也从07年的180元左右上升到今年的950元,水蛭的起落不定确实曾经害过一部分人,但也造就了一部分人。它是一座不安分的火山不知何时又要喷射出烈火岩浆。 
一、水蛭的养殖
水蛭实属野生资源,主要生长于长江淡水流域,其它地区河北、山东、江苏、河南、东北三省等地也有分布。近年来由于水蛭的行情不断上涨,利益的驱使,使好多养殖户积极参与,现在养殖是否成功,众说纷纭。据我了解真正的成功不是它能自我繁衍,实现人工养殖,像养猪一样上规模上档次,而是被动养殖,利用自然环境保护性养殖,其效益并不是十分乐观,投入相对也大。春天产新时,高价位大量的购买野生资源拿回去家养,人们投入虽大但效益甚微。
二、水蛭的销量
水蛭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国年销量不过几吨,其价格也只有七八元钱,好多人不知道水蛭是什么,因为销量很少,人们并不关心。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二十世纪初期,水蛭用量巨增,价格也从几元涨到92年的180多元,这是初始的启蒙价格。好多人感到惊讶,原来水蛭是金子。那时好多淡水湖泊还没有被污染呢,自然界中存量巨大,当时微山湖一年的产量就不下80余吨。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人口不断加大,保健意识不断增强,社会需求不断扩大,年正常用量保守估计已高达250多吨。
三、水蛭的库存
水蛭库存主要集中于安国、亳州两大药市及其它大户手中。产地虽说也有,但他的储存时间短、存量有限。因为每年产新时,他们的库存都要清空,所以产地留下来的库存几乎为零。自2008年至今水蛭行情一年比一年走高,经过历时三年的大幅拉升,安国和亳州较多的库存也几乎降至零点,只有很少一部分留在贵贱不卖的商家手中。
四、水蛭的价格周期
水蛭自有规模需求以来,不管行情好与否每年的春季都好于秋季行情,这是一年中的小规律。大的周期1995年左右价格大概为70元左右,1998年上涨为90元左右,2000年涨到了140元,但2001年到2002年又回落到85-90元左右,2003年上升到180元,2004年高峰时涨到300元,2005年至2008年又回落到180元。从2008年秋季又开始发力,从180元逐渐涨至今年的950元,可谓是沧桑巨变,能量巨大。
从以上震荡中不难发现,每隔2-3年水蛭的价格都会出现变化。
五、水蛭的后市行情
近期产地阴雨连绵,加上淡季的到来需求放缓,价格回调。矾水水蛭较多,清水相对较少,这是雨季的因素决定,但从整体上看目前的产新量并不比以前多。现在黄淮流域产量很少,比往年要少70%左右,苏南和浙北一带相对多些。近期产量集中,价格回调较强烈。清水货由950元降为900元,矾水货由750元降为680元。只是今年的新货价位相对较高,看来产新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价格上涨没有太大希望,秋季产新前后还不排除新的价格起伏波动。但从整体上来看,这点产量微不足道。今冬明春,按正常的年需求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改变现状国家需要投入更多的科学养殖技术和力量,鼓励和扶持水蛭养殖户,只有综合发力才能逐渐改变供不应求的现状。因为它属于野生资源,历史上还没有成功养殖的范例,所以行情的频繁变化不是任何因素所能改变的。
(马占全撰稿、邵振兴编辑整理,2011年7月18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白术这个品种是近两年的一匹黑马!它是改革开放有市场以来,从未有过的极特殊好行情的品种之一。2024年产新后,我们全面考察、分析、研究并从个人角度预测:2024年产新至2025年产新前,白术走势会...

平贝母,作为百合科贝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药材市场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回顾其历史行情,波动频繁,价格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来商家的密切关注。2025年,平贝母产新后的行情不断下行的走势,更是成为...

2024年冬瓜子双边统货行情从年初的40元左右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到9-10月份持续飙升至160-180元之间不等,年度涨幅高达300%还多、涨幅惊人,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涨幅较大的非冬瓜子莫...

虎杖年需求量数万吨,在中药材领域是一个销量比较大的品种,但在市场上经营的商家较少,一直以来商家的关注度也不高,行情长年在偏低位运行,相对于其它大多数品种,多少显得有些平庸。那么造成虎杖这种行情长...

野生中药材作为天然资源,其储量始终与生态环境、采挖强度紧密关联。随着野生资源的逐年枯竭,货源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便会率先通过价格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稀缺性推动野生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