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汤红]新年伊始 太子参能否“翻身”

2014-02-18 16:40 作者: 丁钦洋 7938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2013年的药市,褪去了2011年的光辉,摆脱了2012年的低迷,多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但市场也并非“一团和气”,涨跌变化仍在交替上演,品种身份也在悄然发生对换。曾经的“屌丝”地肤子成功逆袭,曾经的药市神话三七逐步暗淡,在这些涨跌沉浮中,没有谁是常胜将军,也没有谁永无翻身之日,随着各地药市开门营业,去年高位滑落后行情不济的太子参,又能否在马年实现“马上翻身”呢?        

        一、2013年太子参行情回顾

        2013年的太子参,并没有给大家带来惊喜,相反却使无数药商、药农亏损严重。太子参持续3年高价,刺激的巨大产能,使其在2013年产新后价格快速下滑,以贵州统货价格为例,产新后价格跌破百元,最低时候仅在30多元徘回。价格的快速下跌,让部分经营商家被套牢的同时,也让部分商家看到了商机。太子参在经历了产新价格腰斩后,此时的价位已跌至所谓的地板价,曾目睹了太子参辉煌的经销商,认为此时太子参价位已低,商机来临,故在去年10-11月份再次掀起一股市场太子参热潮。即便如此,对于刚刚从高位跌落的品种,高人气并不能换来高价格,太子参价格出现几元的小幅上涨,贵州产地中统货价格从 38元涨至41元。随着太子参热度不断发酵,在2014年1月,贵州产地中统货价格已涨至45元,而市场贵州统货价格则一直维持在45元,可见太子参此阶段的价格反弹,并非真实的市场需求,主观人为因素占比较大。

        二、2013年太子参种植情况回顾

        贵州施秉、黄平为太子参的主要产区,贵州地区太子参产量占太子参总产量的50%以上,当地种植情况对市场行情的影响显著,故2013年太子参种植情况的分析,以贵州产区作为参考样本。

        贵州当地种植太子参每亩用太子参种苗在30公斤左右,2012年太子参种苗均价120元每公斤以上,亩种苗投入至少3600元。即便如此,在太子参高价的刺激下,农户2012年仍是开足马力发展生产,最终酿成了2013年太子参价格的大跌。而反观2013年,贵州地区太子参种苗售价仅10-13元每公斤,只有2012年的十分之一,亩种苗成本缩减至400元以内,太子参种植成本大幅回调。照理来说,种植成本下调,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应被调动,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2013年太子参价格缩水,大量货源滞留产地,农户手中库存量较大,货源转换率低,资金回收慢,部分农户出现亏损。到2013年太子参下种时,几乎不见包地种植户,自留地种植农户也大幅减少,根据贵州产区反馈情况来看,2013年种植面积较2012年减少50%以上。

        安徽、福建产区情况与贵州类似,在太子参行情低迷影响下,农户均减少了种植面积,可以预见2014年太子参产量将远低于2013年。

        三、2014年太子参行情预测

        现在大年十五已过,药市开始正常营业,那么年后的太子参行情走势又如何,不妨做个假设:

        假设一:太子参持续低谷徘徊

        1.太子参作为刚刚从高位下跌的品种,即便2013年种植面积较2012年减少一半以上,但由于2012年种植基数较大,故2014年的产量再少也不至于少到1000、2000吨,只是较2013年上万吨的产量而言,明显减少。未从根本上改变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太子参行情就难以走出低谷。

        2. 2013年太子参行情经历了稳-大跌-小涨的阶段,从文章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太子参行情翘尾,主要是商家人为因素拉动,并非市场供需带动,而人为利好因素一旦抽离,太子参低迷的实质行情仍难得到改观。

        3.太子参社会库存量大。通过太子参贵州、安徽、福建产地调查,太子参仍有大量货源集中在农户手中,这部分货源可保证市场充足供应,同时对太子参行情来说,在大量存货未消耗之前,太子参行情缺乏上涨动力。

        假设二:太子参行情上调

        1.江中健胃消食片以太子参为主要原材料,每年其太子参的需求量均在1000吨以上。近年,随着江中药业的不断发展及江中健胃消食片品牌成功构建,江中健胃消食片年销售额快速增长,从2008年的10.7亿元达到2012年的17亿元,其对太子参原材料的刚性需求逐年增大,这对太子参行情而言,则是一个利好消息。

        2.新年伊始,在年前大部分药商资金已回笼,所以此时药商资金量较充足,会选择品种投资,太子参价低可入手的舆论导向,或将吸引商家关注,太子参年前小涨的局面则可能延续。

        综合分析:

        
综合上述各因素分析,笔者认为,介于太子参存货量较多及高位跌落时间较短等背景,想要在年后摆脱低迷行情难度较大,在刚需和人气的带动下,小幅上调几率仍存,但短期大行情难以出现,想要“翻身”估计还需时日。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连翘一直是备受商家关注的焦点品种,目前2025年连翘产新已悄然收尾,从产新情况看,连翘减产成为不争的事实,造成产量大幅减少,但从市场看,并未因减产而掀起太大波澜,行情震荡幅度不大,而造成当前局面...

提起独活的行情,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19年曾涨至35-40元的历史高价,但目前湖北产地价格已下滑至12元左右。独活近几年经历了哪些行情变化,目前生产供求情况如何?后市是否会有转机?为分析当前独...

一、2025年茯苓产新态势2025年茯苓产新集中采挖期与主产区物候特征直接相关。8-10月,云南、安徽岳西等核心产区气候适宜,菌丝成熟度达到最佳,此阶段采挖量占全年60%以上。虽近年种植区域有所...

提起重楼的行情,人们会惊叹它曾经出现的1200元辉煌时刻,也会惋惜其近年遭遇的日落西山,自2018年跌价至今,行情一年不如一年已经有八个年头,目前70来元的价格已不足高位时的零头,深深诠释了“中...

2025年亳白芷已经进入产新期,今年的开盘价低于去年,行情再创新低,对于包地种植大户来讲,多处于亏损状态,在当前少有热点品种爆出的市场背景下,低价白芷吸引不少商家的关注目光,白芷是否值得入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