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汤红]粉葛柴葛 命运大不同

2014-07-03 09:18 作者: 丁钦洋 22028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粉葛和柴葛,虽然在名字上仅一字之差,但却由于不同的身份、功效和用途,在行情表现上大相径庭。粉葛自2013年以来,一直保持上涨“姿态”,而柴葛虽也有价涨表现,但与粉葛相比则略显“卑微”,现亳州市场粉葛(去皮1cm丁)价格为24元,柴葛(柴去皮1cm丁)价格仅在9元,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粉葛、柴葛地位上的悬殊,这种情况又能否在未来得到逆转呢?

        一、来源不同

        俗话说身份决定地位,其实这句话在中药材世界中也同样适用,根据2010年版药典规定,粉葛为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葛根即柴葛则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根据药典的界定,粉葛和柴葛来源不同,本就不是一味药材,其中柴葛的葛根素含量明显高于粉葛,故柴葛主要作提取之用;粉葛口感佳,可药食两用,既在药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又可作为蔬菜食用或制作成保健品销售。粉葛、柴葛应用领域不同,决定了其行情走势差异。

        二、资源供给方式不同

        柴葛主要产于大别山和陕西汉中地区,此外在重庆、四川等地也有资源分布,且柴葛以野生资源供应;粉葛主要产于广西、广东,在江西、湖南等地也在逐步发展种植,粉葛以家种资源供给市场。

        按理来说,野生品种比家种品种更容易出现行情,因为野生资源相对来说恢复难度较大,而家种资源如果生长周期不长,产能恢复较容易,但这套理论显然不适用于粉葛和柴葛。原因在于:

        (1)柴葛虽为野生资源,但由于产区分布较广,资源储量较丰富,一旦价高则刺激采挖,产出量大再反作用于价格,使其欲升又止;

        (2)粉葛在2010-2011年价格较高,刺激种植发展,而后陷入量大价落的困境,农户调减种植,使2013年以来可供货源量少,带动了价格上涨。家种资源产量少无论价格再高,也不可能使当年产量增加,而野生资源,价高则可刺激产量,造成了家种粉葛和野生柴葛这种迥异的价格走势。

        三、需求情况不同

        上文中已经提及,粉葛、柴葛主要应用领域不同,近年粉葛作为蔬菜、保健品的用量逐年增加,2008-2013年,粉葛的年用量从4000吨左右增加至4000-5000吨之间。

        与粉葛不断增加的需求相对,柴葛由于主要用于提取制作中药注射剂,而中药注射剂虽为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但运用历史较短,不良反应率高,在业内仍存较大的争议,用量不见增加。受此影响,2008-2013年柴葛的年需求量从5000吨下降至4500吨上下,如果需求端所面临困境得不到改善,不排除柴葛需求继续下降。

        四、商家关注度不同

        由于2012年春节前后正值粉葛产新,市场大统丁价格在6元左右,价低农户收益不理想,当年种植面积减少明显,在2013年产新后,减产得以体现,供需缺口逐渐放大,推动了粉葛价格的持续上扬。据统计,粉葛大统丁价格除在2013年年初上涨以外,在当年5月、8月及年底,价格也一路攀升,到2014年春节前后,拉升幅度加大,按照2013年年初的8元价格与目前25元相比,1年多时间上涨幅度达到212%。大幅的价涨,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关注,人气迅速聚集。

        柴葛,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产新之间,由于货源多作为鲜货消耗,干货加工量有所减少,市场价格也出现了小幅上扬走势,由7元(柴去皮1cm丁)涨至9元,上涨幅度28%。与粉葛超过200%的上涨幅度相比,柴葛的价格上涨不足以吸引大量商家的关注和参与,缺少资金和人气,也是柴葛价格低于粉葛的原因之一。

        五、后期行情如何发展

        由于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粉葛在2013年至今成为市场的“宠儿”,而柴葛则关注人群不多,那么这样的局势能否逆转?粉葛、柴葛能实现身份对调?

        上文中已经提到,粉葛从2012年开始涨价,在2013年更是达到历史高价25元,这样的价位必将刺激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今年种植面积有所恢复,加上粉葛生长周期短,如果没有其他意外情况发生,那么今冬明春产新时粉葛产量应该会增加,届时粉葛的价格应有一个回调整理过程;柴葛短期来看估计上行动力不足,但作为野生资源,随着采收成本增加,长期而言持看好观点。粉葛、柴葛或许真有身份对换的那一天,就看商家能否把握住命运的转折点。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平贝母,作为百合科贝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药材市场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回顾其历史行情,波动频繁,价格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来商家的密切关注。2025年,平贝母产新后的行情不断下行的走势,更是成为...

2024年冬瓜子双边统货行情从年初的40元左右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到9-10月份持续飙升至160-180元之间不等,年度涨幅高达300%还多、涨幅惊人,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涨幅较大的非冬瓜子莫...

虎杖年需求量数万吨,在中药材领域是一个销量比较大的品种,但在市场上经营的商家较少,一直以来商家的关注度也不高,行情长年在偏低位运行,相对于其它大多数品种,多少显得有些平庸。那么造成虎杖这种行情长...

野生中药材作为天然资源,其储量始终与生态环境、采挖强度紧密关联。随着野生资源的逐年枯竭,货源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便会率先通过价格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稀缺性推动野生药材...

续断大跌之后,产区种植群众是否受到行情的影响?种植面积是否较大幅度减少?产地目前库存情况如何?未来行情走势如何发展?带着种种问题,笔者自5月中旬开始深入到续断主要种植区进行一线调查,获得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