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今日话题:冷眼屠呦呦获奖背后众生相

2015-12-08 08:30 作者: 傅青主 9747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12月5日,屠呦呦去瑞典领奖了。国内媒体对这位“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瑞典之行全程播报——做为中国首位科学类诺贝尔奖获得者,这种高度关注毫不意外也毫不为过。



  然而,笔者觉得,比诺贝尔颁奖典礼更值得注意的却是——屠教授获奖后,业界众生相背后反馈出来的中医中药在国内长期尴尬地位。


  关于屠呦呦获奖,业界反应大抵可总结为以下几种:


  一是“皆大欢喜派” 中药都能获世界大奖了,证明这些年中医中药发展还是不错的。“一白遮了千般丑”,各个层面不妨先陶醉一下,沾沾光贴贴金,歌歌功颂颂德,落得个皆大欢喜。


  然而一片升平背后,却是国内中医长期在现代化的口号下,严重脱离基层脱离自身特色,在各级“中医院”甚至已沦为陪衬。笔者学中医时,学校告诉我们要“七分中医,三分西医”。结果到中医院一实习,完全就是“七八分西医,两三分中医”,然后还美其名曰为“中西医结合”。再这么结合下去,中医全盘西化是迟早的事。


  在药方面,多年来按照西药方法管理和发展中药的思路,已让我们面临中药历史上艰难的时期。资源枯竭、质量失控,传统丧失;医与药完全脱钩,医生不懂药成为普遍现象。如此下去,中医必将亡于中药!即使出一个诺贝尔奖,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二是偷梁换柱派 这一派也极具代表性——即屠呦呦获奖完全是用西方的科技手段,用西药的提取方法得到成果的,与你们中医中药何干?即使有功劳,也是中药的功劳,应该“废医存药”。


  扯淡!没有无数代祖先以身试药,哪有《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抗疟的记载?没有上世纪70年代国家发起中草药抗疟的集中攻关,怎么能从浩若烟海的古籍中筛选出青蒿、常山、鹰爪根三味备选抗疟原料?没有这些积淀和线索,青蒿素是不可能顺利问世造福苍生的。至于说“废医存药”的说法,更是浅薄至极——医和药是“神与形俱”,连神都没有了,形也就成了行尸走肉。


  传承和发扬,本身是并不矛盾互为依托的两个维度,二者是不可割裂的。不过屠教授自己讲的已很清楚——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去挖掘传统中药中的精华和瑰宝,不失为中西医结合的现实路径。


  三是抢功诋毁派 屠教授获奖消息传出后,不断有人跳出来说:“这个成果最早是我们发现的,她不过是从我们手里接过去继续研究罢了!”;还有人在媒体上长篇累牍地发文章,证明某某机构某某人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巨大贡献;更过分的,甚至还有人准备联名上书诺评委,要求取消屠呦呦的获奖权。


  不可否认,青蒿素的诞生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有集体的无数心血,更有中国综合国力在全球的巨大影响为依托。但我只想问一句——如果没有屠呦呦带着她的团队坚持到底,哪有今天的机遇降临在她头上?


  忽然想起美国电影《True Grit》(中国译为《大地惊雷》)的主题——成功的先兆既非智商,亦非情商,而是“Grit”。也就是对平凡事积沙成塔式的“毅力和坚持”!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在这个无比浮躁的年代,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去积累重复,去努力挖掘原创的成果;又有多少人是在离地下水只有咫尺之遥,却屡屡放下铁锹另寻他处挖井?


  在这种“Grit”下,中药材天地网的创始人龙兴超先生打造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民间植物药标本馆,记录了6亿多文字的中药史记;在这种“Grit”下,日本人抢占了全球90%的草药市场,打造了最优质的中药饮片和众多中成药品牌;也正是在这种“Grit”下,屠呦呦获得了世界级的科技成果和无上的荣誉。


  而那些形形色色的众生相,表面上是虚荣、浮躁或嫉妒心作祟;实质上却真实反映了中医中药长期脱离基础、浮躁务虚的尴尬处境。


  好在,变革已经开始,国家已将中医药放在大健康产业核心位置推进,并向全球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同时,在多项政策鼓励下,医馆、诊所和各种中医流派深入民间,扎根基层,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中药品质也在严加监管和需求方倒逼下,正向着“优质优价”的正确方向迈进。


  屠教授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相信假以时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继续攀升,更多的科学诺贝尔奖会花落中国,花落中药领域。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香砂价格走势与历史回顾香砂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其价格波动深受市场供需关系、政策调整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回顾过去十年行情:1、2014年历史高价期2014年香砂价格突破120元/公斤大关...

黄精作为传统中药材与新兴健康食材,近年来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然而,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张,供需天平逐渐失衡,当前黄精市场正经历深度调整,供过于求的格局已形成,价格进入持续下行通道,行业或将面临长期...

五一假期将至,延胡索也到了全面产新的季节,近来汉中产区已经陆续采挖加工,预计不久新货即有上市,那么已经在百元高价位上运行了两年多近三年的延胡索,今年的产量如何?已经持续数年的高行情会不会在今年的...

祁木香属于安国地道特色品种之一,有着独特的生长特性与市场属性。因专营性较强,外围商家关注力度并不高,由于去年春季行情较好,高价犹如一剂强力催化剂,种植面积大幅扩增,生产得到恢复,大量新货涌入市场...

近年来,云木香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云木香的价格变化不仅受到供需关系、种植成本和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还与资本市场的介入相关。本文将结合历史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