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热点讨论:洪水过后只剩淤泥 对麦冬生长是利是弊?

2018-07-19 16:32 作者: 中药材天地网 14918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2018年7月11的特大洪水虽然已经全部退去,三台县各乡镇灾后各项事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农作物大面积的受灾这已成定局。


微信图片_20180719150825
图1:涪江两岸洪水退去后的农田景象


        洪水退去,留下来大量淤泥,大面积农田被覆盖。涪江边的麦冬地也是无一幸免,从上图可见,涪江沿岸原本绿油油的耕地,已经买成光秃秃的泥浆地。


微信图片_20180719155006_副本
图2:淤泥比较深的地方一尺有余


        此次洪水对于麦种种植户来说,造成是不小的损失。大家普遍认为麦冬被水淹,减产已经定局。但最近产区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虽然洪水带来了大量的淤泥,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地的肥沃度。麦冬一般是7月见花时,地下块根开始形成,9~10月为发根盛期,11月为块根膨大期,2月底气温回升后,块根膨大加快。此时正是麦冬形成期,土地变得肥沃,有利于麦冬亩产增加。


        针对这一说法,天地网分别采访了花园镇及周边一些商家及农户,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说:


        农户:麦冬都被泥巴淹完了,气都喘不上了,还啥营养不营养的!


        农户:麦冬苗子都被冲走了,在营养也没啥用!


        农户:地里的泥我是用水清理了的,不知道有没有营养。


        商家:泥沙把麦冬覆盖了,哪有营养!


        商家:不可能,淤泥那么深,不烂根就不错了。今年肯定减产!


        商家:沙地的话水慢慢渗透下去,泥地就不好弄了,淤泥较多的地方,只能人工把泥沙用铁锹铲到桶里倒掉在用水冲洗。要是有营养这一说,还费这个功夫干啥,就直接坐着等丰收就好了!


        农户:今年对于麦冬的生长应该都是不利的,但是来年翻地以后再种植也许会长的比较好。


        对于淤泥是否有利于生长,现在不得而知,只能交给时间去验证。而产区实际上是怎么处理麦冬地的淤泥呢?


1
图3:农户正在用水冲洗麦冬(图片来源于三台新闻网)


        争胜镇木鱼村是当地受灾较重的一个村,洪水退去后,群众冲洗麦冬地淤泥,抢收被洪水淹没玉米。但提水冲洗的办法,只适用于淤泥不是很厚,而且种植面积不大的农户。


4
图4:木鱼村淤泥将麦冬掩埋农户查看情况(图片来源于三台新闻网)


        淤泥较少的地方能采用水冲,但很多地方的淤泥最深处大概有一尺厚,根本没有办法大面积冲洗。 农户用手刨或者用铁锹慢慢清除淤泥,能抢救多少算多少。


微信图片_20180719155025_副本
图5:被泥巴掩埋,完全看不到麦冬的踪影



视频1:花园镇的农户补栽麦冬


        而在涪江边上的麦冬多数被洪水连根一起冲走,产区农户已经开始补栽麦冬。正常年限七月份正是开花期,麦冬形成的时候,眼下再种麦冬成活率及产量还不好说。


        至于淤泥对于麦冬的生长是利是弊,麦冬是增产还是减产?产区的商家及农户各执一词。具体后期麦冬的恢复、生长情况还要看八九月份麦冬的形成期,及后期产区的天气,天地网将持续关注。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白术这个品种是近两年的一匹黑马!它是改革开放有市场以来,从未有过的极特殊好行情的品种之一。2024年产新后,我们全面考察、分析、研究并从个人角度预测:2024年产新至2025年产新前,白术走势会...

平贝母,作为百合科贝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药材市场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回顾其历史行情,波动频繁,价格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来商家的密切关注。2025年,平贝母产新后的行情不断下行的走势,更是成为...

2024年冬瓜子双边统货行情从年初的40元左右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到9-10月份持续飙升至160-180元之间不等,年度涨幅高达300%还多、涨幅惊人,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涨幅较大的非冬瓜子莫...

虎杖年需求量数万吨,在中药材领域是一个销量比较大的品种,但在市场上经营的商家较少,一直以来商家的关注度也不高,行情长年在偏低位运行,相对于其它大多数品种,多少显得有些平庸。那么造成虎杖这种行情长...

野生中药材作为天然资源,其储量始终与生态环境、采挖强度紧密关联。随着野生资源的逐年枯竭,货源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便会率先通过价格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稀缺性推动野生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