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滋补旺季市场“遇冷”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015-11-13 16:39 作者: 何雪梅 45585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中药材天地网讯]眼下又进入一年一度的秋冬进补旺季。但本网采编人员走访成都荷花池市场后却发现,与保健滋补品网上交易火爆相比,传统药材市场则相对冷清,商家普遍反映生意难做。看来,传统商家如何转变角色转型升级,另觅发展机遇,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


  人流量较大交易不多


  采编人员首先来到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调研。上午11点左右,市场人流量较大,市场看起比较热闹。但再经深入调研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人流中多数为市场自身商家。但由于生意清冷,商家有的在相互聊天;有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牌;甚至还有打开电脑或手机正在专注研究股市。只有一小部分人流是顾客,这些顾客以老年人居多,所购商品多为红枣枸杞等药食两用滋补类药材,购买量都不是很大。


                             市场人流量较夏季有所增大


                             不少老年人专程赶来购买滋补大枣


  少有囤货随购随销


  经营中药材的小李说“今年我们都不敢多买,万一销不出去呢”。跟小李有一样想法的药商不少,他们都采取随购随销的方式。据他分析,一方面是因为今年中药材市场行情低迷,需求疲软;另一方面由于GMP认证,厂家购货量较少,一些药厂甚至暂时停止了购货。而作为药材商的他们,也只有当客户来找货的时候,才去到产地购货。对于一些季节性很强的药材如全蝎,他们也只是少量购进,摆在摊子上做展示。


                              商家少量购进季节性强药材做铺面陈列


  采购商苛刻,甚至产地直购


  “监督局的隔几天就会来检查,现在市场上明目张胆掺假的已经很少了”,中药材经营商李老板说。例如目前荷花池市场,含量不够的两广家种首乌已经卖不动,而以品质较好的川首乌为主流通。李老板说,新版《药典》对中药材的要求接近“苛刻”,如果严格按《药典》标准,市场上有60%-70%的药材是不合格的。


  不仅国家对中药材的质量要求提高,药厂对中药材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某药业到我们这儿买猪苓,要拿筛子过,像这么小的都被筛出去了”小李指着自家的猪苓片说。“某药业那边说他们买主的要求高了,他们买货要求也需要提高”。他颇显无奈的说,以前这样的货是不过筛子的,但这稍还好一些,有的药厂早已直接对接产地绕过了他们。


  市场上高价旧库存消化困难


  “这几年中药材价格逐渐下滑,现在市场上高价期库存货较多”。小李说,商家前期对后市尚抱有期望,多在相对高价期有些库存。但由于出手困难,现在市场上陈货较多。一位田姓药材经营商说,现在成都市场的白豆蔻库存够四五年用的,且多数都是高价货。


  摊位费高生意难做


  药材市场虽然生意清冷,但市场店铺的租金却还是要交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材商抱怨,现在市场摊位的租金太高了,对他们来说是一笔较大的成本支出。据笔者了解,有同样的抱怨药商不在少数,他们也曾多次试图与市场管理方协商租金,但结果都不尽如意。不少药商表示,如果市场生意再这么难做下去,他们可能会考虑走其它渠道甚至转行谋生。


  加快与产地和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是传统商家转型升级重要途径


  记者随后采访了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行业专家贾海彬先生,他表示:行业淘汰升级已进入白热化,“坐商”时代已经结束。对传统经营者来说,如何利用地域优势和自身长期经验,快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与原产地对接,是一条完全可行的转型升级之路。“同时,还要做出自身品牌,做出自己特色,走精细化、差异化竞争之路才是未来商家生存之道”,“实在不行,就让娃娃们帮你打理网上商铺。他们比你思路灵活也开阔得多”。贾总如是说。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趁鲜加工”依然是市场热议的话题,安国市人民政府于2025年8月5号公布了第一批普通加工企业趁鲜资质的许可名单,该政策文件名为《安国市人民政府关于认定安国市中药材趁鲜切制加工企业的通知》。该通知...

本月经历了立秋与处暑两个节气,这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们分别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和炎热天气的逐渐结束,对于中药材市场来讲,本月依然还是市场淡季,并随着更多的中药材进入产新期,市场表现多品种行情继续下...

今年以来中药材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上半年走势令人困惑,进入下半年后,7月份的市场表现依然不容乐观。从各市场反馈来看,传统淡季效应持续发酵,价格呈现“跌多涨少”的态势,市场整体氛围低迷。今年多个品种...

在中药材市场的热闹喧嚣中,政策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如同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千层浪。7月,“中药材有保质期了”这一话题如野火般在商家之间蔓延,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多数商家因对政策缺...

进入7月,销售淡季仍在延续,并由于天气炎热和高温等因素,市场里还是如此冷清,同时在终端需求不旺愈发明显,我们看到了中药材持续走低的销量和品种继续呈现涨少跌多或低迷的景象。上图为:亳州市场样品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