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市场盘点(292期)3.15打假在路上 中药材行业险象环生

2016-03-18 14:25 作者: 解占梅 39021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第一部分 大盘走势

图1:本期综合200价格指数图

    本期 (2016.03.10-2016.03.17)全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综合200)前期平稳,后期下滑后转稳。截止03月17日,综合200指数报收于2197.94点,周环比小幅下滑-1.44%。

    本期涨价品种中,主导指数走强的是吴茱萸、知母、党参、升麻等涨幅靠前品种;其次枳实、蝉蜕、郁金、僵蚕、野菊花等品种的上行也对指数上涨做出贡献。
    
    本期下跌品种中,西洋参、红参、人参、肉苁蓉跌幅靠前,酸枣仁、胡椒、紫菀等品种行情也有一定幅度的下滑。本期看多势力暂时压过看涨势力,所以大盘指数出现小幅下滑。

本期关键词:

● 315打假——中药材行业又将如何作为

    315晚会曝光了红参的造假,红参掺糖,人参硫磺漂白已经是行业内的潜规则,借撒贝宁的一句话:高颜值不一定是高品质!特别是食品行业里,美丽的外表下有可能是恶魔! 

 
图2、中药有“病”谁来治

 图3、掺糖后的红参

    “硫磺贝母”“纸制藏红花”“硫熏枸杞”等一些被黑心商家加工过的中药材纷纷曝光。药品本来是治病的,但如果人为地掺假、过度硫磺熏蒸、以次充好,轻者影响疗效,严重的可能会把人治坏甚至要人性命,绝不能等闲视之。
    建立完善的中药标准体系,使质量控制标准化贯穿于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利用中药材诚实通这类有中药材电商标准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让专业机构把控货源质量。只有常态化的监管才能彻底杜绝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

●重磅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加快质量升级,促进绿色安全发展。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四是发展现代物流,构建医药诚信体系。五是紧密衔接医改,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六是深化对外合作,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七是培育新兴业态,推动产业智能发展。

    《意见》要求,要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健全政府采购机制,深化审评审批改革,加强产业协调监管,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具体时间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指导和督促检查,推动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 热点品种解析

一、本期热点

依据市场动态,我们本期选择以下热点品种进行点评:

  图4、森林中开垦的参地
★ 人参

    2015年人参的价格一路下滑。近期随着参茸类药材行情下滑,人参价格再次缓慢下调。目前亳州市场原皮参25支的货价在450-500元之间不等,45支的货价在350-400元之间不等,55支的货价在300元左右,80支的货价在270-280元之间不等。

    由于人参种植周期长达5-7年,2015年的人参其实大都是2011年和2010年种下的。换而言之,在未来几年里,除非人参价格已经跌破采收加工成本,否则各产地出土的人参量只会越来越多。

    人参处于严重供大于求的阶段,在未得到良好消化前,人参难有起色,后期行情仍有下滑可能。

  
 
图5、麦冬产地

★ 麦冬

    四川、山东、湖北等产区都开始大面积采挖,新货大量上市,商家多持观望态度,货源走动不快,目前川产统货报价在36-40元不等,湖北货报价在26-30元不等。

    近两年主产区麦冬的生产规模依然保持扩大的趋势,尽管今年主产区普遍存在亩产量下降的情况,但在多方需求相对稳定以及陈货库尚未见底的前提下,依然难改供大于求的供需关系,长线不利麦冬行情走高和企稳。

    目前麦冬的价格已大幅下滑,无论是持货商、投机商还是那些等待解套的商家都想将利益放大,损失降低。因此目前他们所表现出的观望心态仅仅是行情下滑的一种表象,短期内,对于各项质量能达标的麦冬,其行情必然还会有一波阶段性反弹的商机。

   
图6、产新期农户采收现场

 ★ 野菊花

    野菊花去年南方产区受雨水天气影响,导致农户采收量不大,出现减产,随着货源的消化,市场优质货源难寻,市价上涨幅度较大,现市场一般统货售价在28-29元,颗粒货售价在35-36元之间。

    野菊花这类野生中药材受到天气影响最为直接,这不同于流水线下的工业产品。尤其产新期遭遇大雪和冻雨天气这对野菊花产量影响是致命的。

    2015年野菊花遭遇恶劣天气严重减产已毋庸置疑,产区货源不丰。春季流行性感冒病症对类似野菊花一类的清热解毒的需求有增,也是行情上行的利好因素之一。而市场库存随着不断消化而日益减少,持货者惜售心理有所加强,行情还将继续振荡。

 二、涨价TOP10品种解析(单位:公斤/元)

 

     吴茱萸,2015年雨水偏多产出的籽粒偏小,各产区产量均不大。近期随着良好的消化,市场货源进一步显紧,行情上涨,江西中花色青货价格高达130元,稍次货110元,含杆的药厂货90-95元;浙江小花80元;湖北大花货65-70元之间。

    知母,春产接近尾声,新货上市,商家购货积极,货源整体走销显畅,行情随之小幅上移。目前无硫含潮货售价8.5-9元,足干含杂质的少的无硫货价在9.5元上下。

    枳实正值青黄不接,2015年主产区产新期间雨水偏多,产量下滑。近期不断有厂家积极购进高含量货,带动行情持续飙升,产区库存不丰,大货难以组织。

    党参,受产地价升影响,近日市场持货商便纷纷提高要价,但货源走势不及产地,目前亳州市场过0.3筛饮片因质量不等多要价在40-45之间;小条货价在28-29元,中条货价在33-35元。

    郁金,近日市场寻货商陆续增多,优质货依然偏少,且持货商多不愿出售,目前流通的货源质量不及往年,随着交易量上升,行情再次小幅上抬,现广西货售价22-23元。

三、跌价TOP10品种解析(单位:公斤/元)


    红参,用季已过,自春节过后行情一直处于稳步跌落的势头,小抄含糖货售价100-110元,低糖货150-170元,无糖210-220元;64支含糖货150元,低糖180元,无糖260-270元;30支含糖货200元,低糖货230-240元,无糖货300-320元左右,造成持货商们心慌,积极推销手中货源。


    紫菀,春节过后陆续采挖,新货批量上市,走销不快,受此影响价格出现小幅下滑,目前河北产水洗个子货13元左右,安徽产片子货15元左右,个子货14元左右。

    酸枣仁,近阶段走销量下降,产地少商购进,机选货价滑至145元,所售质量较前期提高;市场暂时反映不明显,手捡货150元,98货145元左右。

    肉苁蓉,近期肉苁蓉硬个价格缓步下调,新药典出台,对于含量要求提高,硬个的有效含量未能达标,市场商家购进越来越少,行情下滑,目前硬个报价在16元左右。

第三部分 后市观察

    此次寒潮匆匆结束,温暖的春天迎面而来,但中药材行业却难以走出寒冬。315爆出的各种药材掺假使假,面对国人出国买药等现象,药企不但要反思,中药材“改革”势在必行。
  
  未来药材市场有三大看点:

    一是去年受天气影响的药材,随着货源不断被消化,行情波动明显。吴茱萸、草果、麦冬、栀子等品种,短期内行情仍将不断波动,值得关注。

    二是中药材造假,模制、造形、染色、熏制、掺杂、提取、增重等方法层出不穷,在这样的不良风气下,市场优劣货行情两极分化严重。

    三是质量较差或含量不达标的药材,随着新政策的不断实施,行情以及销路也值得后期不断关注 。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本月经历了立秋与处暑两个节气,这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们分别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和炎热天气的逐渐结束,对于中药材市场来讲,本月依然还是市场淡季,并随着更多的中药材进入产新期,市场表现多品种行情继续下...

今年以来中药材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上半年走势令人困惑,进入下半年后,7月份的市场表现依然不容乐观。从各市场反馈来看,传统淡季效应持续发酵,价格呈现“跌多涨少”的态势,市场整体氛围低迷。今年多个品种...

在中药材市场的热闹喧嚣中,政策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如同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千层浪。7月,“中药材有保质期了”这一话题如野火般在商家之间蔓延,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多数商家因对政策缺...

进入7月,销售淡季仍在延续,并由于天气炎热和高温等因素,市场里还是如此冷清,同时在终端需求不旺愈发明显,我们看到了中药材持续走低的销量和品种继续呈现涨少跌多或低迷的景象。上图为:亳州市场样品行进...

六月的南方已是夏日炎炎,但酷热的天气也掩盖不了当前药市的瑟瑟寒冬,淡季之下,货源销势迟缓、价格升少降多的局面仍在延续,不少品种行情一跌再跌,即便是跌到了农户的农本价也无法形成支撑的局面,对于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