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化橘红,一部南药史。
作为道地南药,化橘红被誉为“南方人参”、“去痰圣药”,有一片值“千金”的说法,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药用价值已成为茂名南药最璀璨的文化符号。
历经1600多年的发展,化橘红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成为了当地人民的“致富果”,见证了茂名作为“中国南药之乡”的产业蝶变。
近年来,茂名以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谋划发展南药产业,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化橘红”为龙头,推动“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同时,通过广垦热带农业公园等载体强化南药的产学研融合发展,以全产业链思维统筹推进品种选育、种苗繁育、生态种植、趁鲜加工、多样销售、农文旅融合等环节,形成从种植、加工,到大健康应用的完整南药产业链。
5月21日,茂名市委宣传部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主办的“行路茂名 畅享荔枝”茂名“农交文旅商”融合发展调研行走进以化橘红为首的南药产业链,探访从土地到实验室,从药柜到餐桌,千年药香如何焕发时代新生。
化州之橘红,无与为比者
化橘红并不是“橘”,其实是“柚”。
有别于普通橘红,化橘红表层有一层细细的绒毛,富含总黄酮、柚皮苷等核心有效成分,其含量也高于普通橘红,药理作用更加明显,具有止咳、化痰、平喘、抗炎等功效,还能醒酒、解蟹毒,是少有的可一味成方、食药两用的中药材。
早在东晋时期,茂名人便发现了化橘红的药用价值。明清时期化橘红被列为宫廷贡品,备受皇室青睐,被誉为“一片橘红一片金”。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化橘红荣获一等大奖,进一步奠定了它在中药材领域的地位。
如今,化橘红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被广东省列为立法保护的岭南八大道地药材之首,是“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2012年,化橘红非遗炮制技艺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化橘红因仅产自茂名化州,故得此名。化橘红和其他橘红不一样,主要得益于化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其核心密码在于化州年平均23.1℃的温润气候、1800小时的充足日照、1600毫米的丰沛降水,与地表丰沛的石矿脉共同构成“气候-土壤-物候”的黄金三角,为化橘红的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化州的土壤中富含礞石、硒、锗等元素,其中礞石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被化橘红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吸收,化痰止咳功效更为显著。
康熙版《广东通志》记载:“化州之橘红,中州无与为比者。”化橘红在2024年12月荣获中国“气候好产品”认定,是迄今为止广东唯一获得认定的农产品。
“在其他地方种植的化橘红,往往难以挂果或长毛,药效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化橘红成为少有的道地药材,其品质与药效均得到了广泛认可。”中国化橘红博览馆负责人程茜萍介绍说。
农文旅融合发展瞄准年轻人
作为化橘红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平台,中国化橘红博览馆正位于化州,在展示文化、科普知识的同时还联动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参观。程茜萍说,从2024年10月份到现在,半年多时间已经有超过6万名中小学生前来研学。
她认为,化橘红相关产品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认知度也大大提升,“现在讲究一个‘轻养生’与‘东方食疗’的概念,目前刚刚研发完成的化橘红清润糖,预计6月上市。”
随着去年化橘红被纳入国家食药同源目录,其产业也得到创新与发展。目前化橘红深加工产品已经涵盖药品、保健品、食品、日用品等领域,生产化橘红膏、化橘红茶、化橘红糖等200多种产品。
“去年我们的产品种类还是150多种,目前已经增加了三分之一。” 程茜萍介绍,因为药食同源的特性,化橘红作为食品有了更多更广的应用场景,开发产品也尽可能地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化橘红啤酒,很适合年轻一代,不伤身。”
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化州当地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进行宣传推广,并推出便携式茶包、香囊等文创产品,以及春赏花、夏摘果、秋甄藏、冬养生系列主题游,让年轻人在游玩中了解化橘红。
化州市聚焦茂名市委、市政府“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发展战略,把化橘红产业作为“拳头”产业重点打造,大力促进化橘红“三产”深度融合,形成化橘红“生产+科技+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其中,为提高化橘红产值,茂名加快化橘红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不断延长产业链条,现有化橘红系列产品100多种,涵括药品、饮片、保健品、茶、酒、饮料、果脯、香料、工艺品等多个领域,并深度开发化橘红精油、颗粒剂、口服液、煎膏剂等药品。
目前,化州已成功申报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年产鲜果6万多吨,干果1.2万多吨。从事化橘红产业人员超35万人,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达1542家。
茂名还注重培育优化橘红产业大集群,引导企业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培育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茂名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家、规模优势经营主体60多家,带动化橘红的全产业链产值也从2022年的72亿元,到2023年突破102亿元,再到2024年的115亿元,成为化州当地的富民大产业。
橡胶林下种南药,不与粮争地
茂名是中国南药的重要产地,化橘红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当地还有更多的南药产品。
在化州石湾境内的中火嶂,坐落着广垦(茂名)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它不仅是一座绿意环绕的生态公园,还是一所种苗繁育的研究所,培育了上千种南药资源植物,化橘红、广藿香、五指毛桃、岗梅等道地药材从这里走出,构成“茂名南药矩阵”,助力茂名南药的年产值超过百亿元。
“我们的中药材不与粮食争地。”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所长谢黎黎5月21日介绍,传统的中药材种植模式普遍利用农田种植,研究所则采取生态种植模式,积极发展立体生态胶园经济,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橡胶园下面的林下空间种植南药,采取复合栽培的方式,建立橡胶+南药协同发展的复合种植模式,“我们发展南药产业,主要是利用70多万亩的天然橡胶园地,不占用耕地和其他农用地。”
她说,为扩大南药种植,广东农垦推广“科研+基地+企业”模式,发展订单式农业,给种植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2022年,广东农垦联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华润三九医药等共同申报了“广东省南药种业创新园”,构建 “种质资源圃收集和评价—种质资源圃建设—新品种选育基地—种子种苗繁育—新品种产业化生态种植—南药产业趁鲜切制—中药饮片厂”的南药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目前收集和保存1517种南药资源植物和18种道地与大宗南药的种质资源452份,创制4种南药的73份优异种质,化橘红、广藿香等南药种苗繁育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株,解决中药原料普遍存在的种植分散、品质参差不齐、产量和质量不稳等问题。
广垦(茂名)国家热带农业公园还以热带农业为主题,以热带水果文化为特色,建设融合山水风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普观光园区,2018年获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约100万人次,吸引超过10万名中小学生到公园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活动。
以化橘红为龙头,茂名的南药发展已经走出一条深加工、高质量、全链条的发展之路。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中药材天地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中国甘肃网8月7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见习记者郑芸芸)近日,“渭水泱泱大潮滂滂”首届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定西渭源,渭源因渭河发源于此而得名。这片镶嵌在北纬35°中药材黄...
近日,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松岭林业局新天林场道地药材基地,职工们正忙着采摘金莲花。“程英是我们场种植金莲花的带头人。今年开春,她把自己繁育的7万多株优质金莲花秧苗平价提供给了场里职工,并手把手...
夏日的乌蒙山深处,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的山间坝子生机盎然。连片的当归、党参田垄间,村民们正忙着除草施肥,空气中弥漫的药香里,藏着乡亲们的增收希望。“去年种60亩赚了不少,今年直接扩种到2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