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在贵阳开幕

2013-11-06 09:50 作者: 庞小琼 1602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一名参会代表用手机拍摄开幕式。赵惠摄


  11月5日上午,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贵州)中医药国际研讨会在贵阳开幕。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孟复讲话并宣布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崔玉英致辞。副省长何力主持开幕式。

  陈敏尔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之美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物资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孕育了良好土壤。我省将民族制药作为集中力量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大力推进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我省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工艺标准,加强研发创新,培育壮大产业,推动交流合作,努力将中药民族药培育成增长快、效益好、老百姓得到实惠多的重要富民生态产业,努力建立贵州中药民族药对外交流的长效机制,为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应有贡献。

  崔玉英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政府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注重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医药逐步被更多的国家接受和认可。加快中医药发展对于促进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继续积极加强对中医药事业和贵州发展进步情况的宣传报道,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不懈努力。

  省政协副主席李汉宇,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部门代表出席。来自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科研单位、中医院代表,省有关单位负责人等应邀参加会议。

  访谈

  “中药现代化”是最佳路子


  近年来,回归自然、绿色消费等日渐成为时尚,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品、食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相关产品悄然兴起,中药提取物被广泛应用,“中药现代化”也成为中药业发展的新方式。

  黔药影响力在增强

  作为全国知名的中药生产大省,贵州是全国第一个通过科技部挂牌验收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根据部署,到2015年,全省医药产业将实现总产值500亿元的目标,如何更好更快实现这一目标,“中药现代化”无疑成为最佳路子。

  “贵州出品的中药在全国走出了一条已成型且发展很好的路子,中药现代化在贵州的发展也比其他省份更快,黔药影响力日益加大。”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院长杜江告诉记者。

  “规范化规模化的种植中药,是推进贵州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条件。”杜江说,规模规范的中药种植对于中药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像任何企业的产业链一样,一些企业制药,一些企业种植,分工不同却可以加速现代化的发展。”

  贵州药企进军“生物制药”

  “贵州的中药材很地道,外省人非常信赖疗效。”采访中,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申映波告诉记者。他说,中药民族药产业,贵州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为“货真价实”,疗效就是最好的广告。

  在申映波看来,和发达地区相比,贵州在中药现代化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现在政府高度重视,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一些企业正在向生物制药进军。

$pager$  “抱团组合”力量更大

  据贵州恒霸药业张义权介绍,为什么不少外省人生病吃药,就专选贵州生产的,因为贵州环境、气候有优势,能培育出优质的中药材,加上还有一流的生产技术。

  他说,在全国的医药市场来看,贵州的市场份额虽然还不大,但潜力却不小。每一家药企,都有至少一个以上主打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比如,他们企业生产的治疗烧烫伤的喷剂,在全国都小有名气。但目前,贵州医药企业都是在市场竞争中“单打独斗”,力量还显得单薄,如果是“抱团组合”,那做强做大,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背景

  “黔草”出山


  我省中医药产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中医药产业和烟、酒、茶、旅游商品并列为我省“五张名片”。

  现状篇

  据省科技厅调查统计,贵州有中草药资源4802种,其中药用植物4419种,药用动物301种,药用矿物82种。贵州中药材栽培养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代乃至更远,万山的朱砂,大方的天麻,早在宋朝就被立为上贡佳品,不少中药优质量大,驰名中外。

  近年来,贵州省医药工业,已经成为拉动贵州工业增长的五大主力之一,并成为全省高科技主要产业。全省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09家,上市企业5家,24个产业品牌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称号。2012年,全省药业工业总产值达225亿元,占全国药业工业总产值的4.4%.

  贵州医药工业,以中药制造为主,又以民族药(苗药)发展尤其显著,2012年苗医药总产值达到90亿元,位列全国各民族苗药产值前列。

  贵州省医药制造业基本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环贵阳制药产业带”,并建成了7个制药工业园区。

  通过一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级重大项目的实施,我省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人工种植,建立了天麻、杜仲、半夏等41个品种的规范化试验示范基地;自主开发仙灵骨葆、理气活血滴丸等157个民族药独家品种并成功上市。全省现有药品品种943个,其中中医民族药品659个。

  发展篇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实施了科技创新、大企业培育、大品种培育、大健康产业链延伸、中药材基地县建设等“五大工程”,并提出“十二五”末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500万亩、中药民族药产业工业总产值500亿元的发展目标,即“双500”目标。

  通过产学研合作,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平台建设,聚集了一批创新型人才团队,2012年,全省中药民族药业领域从业人员总计33.41万人,科研人员5000多人。

  目前,全省9个市州都覆盖了中药材的种植,辐射农户人数214万人,示范基地县药农人均种植中药材面积约1.7亩,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全省数十万农户依靠中药材产业脱贫致富,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文/记者姚东王迪图/记者赵惠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王璟瑄记者樊未晨一份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间,在全球范围内以英文发表的中医药科研产出实现接近三倍的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0.6%,是全球科研增长率...

时下,走进菏泽巨野县营里镇,目之所及是成片的艾草田,青碧的叶片在风中舒展,农户正忙采收。不远处,艾草加工车间里,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艾绒翻飞,艾柱成型。巨野县依托本地资源禀赋,精准聚焦艾草...

进出口总额同比微增0.2%,主力产品出口延续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底盘稳固2025年上半年,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总体仍保持稳定发展。据海关统计数...

邸淑兵因工作调整提前卸任董事长,总经理张朝华接替。01同仁堂董事长调整年薪近238万元总经理出任8月12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董事长一职变动,邸淑兵因工作调整,正式辞去董事长、董事及董事...

中经记者晏国文卢志坤北京报道在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吉林省银河制药的牛黄上清丸(规格:6g×10丸)挂网价格为198元/盒。该药品的省内价差倍数为10.88倍。实际上,该公司同规格的牛黄上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