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据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云南省2024年中药材种植面积为1030万亩,种植品种152个,其中,种植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品种有三七、滇重楼、滇黄精、云木香、秦艽、续断、天麻、黄柏、杜仲、旱半夏、白及、滇龙胆、南板蓝根、百部、天冬、附子、茯苓、白扁豆、玫瑰、玫瑰茄、草果、八角、砂仁、灯盏花、银杏、枇杷、桑树、木瓜、青梅、红花、石斛、当归、莱菔子、薏苡仁,黄姜,共计35个。云南省地形地貌多样,气候环境复杂,经过几十年因地制宜地栽种发展,自然而然地新形成了滇西、滇西北、滇东北、滇东南、滇中、滇南六大中药材种植区,不同种植区拥有不同特色和优势的道地药材品种,共同架构起云南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种子种苗是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形成优质中药材的基础,种子种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药材质量,进而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因此,弄清楚云南省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对推动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维西县保和镇永春社区农户自育木香苗)
第一章、云南省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
归纳起来看,当前云南省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繁育模式
(一) 留种自繁模式
群众种植中药材的意识比较强、种植时间较长的一些种植区,例如迪庆州、丽江市、大理州等州市,绝大多数药农几乎都是采用留种自繁的模式获取种子种苗,主要品种包括云木香、滇秦艽、附子、滇重楼、续断、红花、白扁豆、玫瑰茄、南板蓝根等,其特点是:基本以种植农户为繁育主体、获取方便、成本低,但弊端也较突出,药农按种植经验留种选种,基本没有经过系统性的科学选育,遗传物质的自身缺陷不可避免,同时,因种植农户习惯采用连作方式,种子质量不断退化,抗逆性大幅降低,例如楚雄、玉溪等州市种植的白扁豆以及发端于楚雄、扩种至滇中、滇东、滇西的滇丹参就是此类情况的代表。
(香格里拉市上禾种植有限公司在玉龙县九河乡的秦艽育苗基地)
(二)规模化集中繁育模式
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时间节点是2010年,这一年,以重楼、玛卡、石斛为代表的品种拉开了全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序幕。从2010年至2024年末的15年间,一大批云南道地药材,例如重楼、石斛、白及、独定子、滇黄精、百部、冰球子、天冬、滇丹参等,由于野生资源锐减,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农户与企业种植热情随之高涨,种子种苗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旺盛的市场需求的加持下,各地专业从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生产的企业从而应运而生,有力助推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产业化发展。
(易门县铜厂乡干海孜村村民武增文繁育的滇黄精种子)
种子种苗繁育企业采取流转土地、集中繁育的模式,重点选择市场需求大、价值高的品种进行繁育生产,一大批企业和个体从中获取了十分突出的经济收益。规模化集中繁育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规模较大,多则几百亩,少则几十亩;年出苗量多的一般有几千万苗,少的也有几百万苗。
专业性较强,大部分育苗企业或个体都是专心从事中药材种苗生产,很少涉及种植基地建设与中药材加工经营。
管理技术水平较高,相比农户留种自繁的简单粗放,进行规模化集中繁育的企业与个体更侧重于中间环节的播种规范、病虫害与杂草防治、水肥科学管理,以实现种苗良品率的提高。
种子生产与种苗繁育分离,种子来源复杂,质量没有可靠保障。
新品种开发能力差。实事求是地说,绝大部分育苗企业都不是专业的中药材开发生产企业,由于对市场需求、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方向等影响新品种种子种苗繁育的诸多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就只能人云亦云地跟风,跟对了就赚钱,跟错了就万劫不复。
普遍与中药材市场供求变化脱节。由于缺乏专业性的市场信息作指导,种苗繁育企业与个体户往往凭主观判断来决定繁育生产品种、数量规模,与中药材市场供求状态变化经常脱节,种子种苗就会出现滞销,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如2020年以来各地大量繁育的滇重楼苗与2025年繁育生产的木香苗、当归苗、秦艽苗、茯苓菌种等等。
(云南煜欣公司在沾益区菱角乡的冰球子种苗繁育基地)
二、云南省中药材种业基本情况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云南省中药材种业基本形成以滇西北、滇东南为主,滇西、滇中、滇东和滇南为辅的格局,其中,滇西北地区主要以繁育种子和种苗价相对较低的品种为主,代表性品种有木香、秦艽、附子、黄草乌、当归、桔梗等,也有农户繁育药材价格较高的道地品种的种子种苗,如珠子参、滇重楼、冰球子等,但所占份额相对不大。滇东南地区主要以繁育价格较高的品种为主,代表性品种有三七、滇黄精、滇重楼、白及、砂仁、百部、山豆根、金果榄等,多数是企业或者个体采用规模化集中繁育模式。这个地区的中药材种业生产从业者思想观念开放、开拓精神强、敢于冒险,因此,云南省比较多的新品种都是在这里率先试种试育,例如,从广西引进的山豆根、黑老虎、小天冬,从四川引进的金果榄、石菖蒲、朱砂莲,从江西引进的粉防己、从泰国引进的黑姜等等,本区域的道地品种也得到了大量人工驯化和种子种苗的繁育,包括灯盏花、灵香草、野蚕豆、千年健、金平黑七等。
(文山圣农道地药材种植合作社在文山市德厚镇的白及育苗基地一角)
2017年以来,滇中、滇东、滇南地区的中药材种业快速发展,一些本地种业生产企业不断壮大,滇中以天冬、滇黄精、续断、当归、白及、滇黄精、茯苓、滇丹参、滇重楼为主,滇东及滇东北以冰球子、当归、白及、黄柏为主,滇南以白及、滇黄精、滇重楼、茯苓、龙胆草、石斛、砂仁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5年7月,云南省从事中药材种业生产的群众在5万人以上,年育苗量在500万株以上的企业与个体经营户约110户。2025年,上市交易量在1亿株以上的品种有木香、当归、秦艽、续断、三七、白及5个。5000万苗至1亿苗的品种有滇黄精、滇丹参、灯盏花、党参。1000万苗(或袋)至5000万苗(或袋)的品种有石斛、砂仁、草果、天冬、百部、滇重楼、茯苓、草血竭、冰球子、黄柏、桔梗、黄草乌。
近年来,部分中药材产业大县,在产业结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广大种植户积极参与,完成了从中药材大县向中药材种业区域核心的转变,维西县、玉龙县、文山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维西县为例,该县2025年预计繁育中药材种苗约6700余亩,育苗量15亿株左右,是云南省最大的木香与秦艽种子种苗繁育区,同时也是当归种子、珠子参种子种苗的重要生产区之一,年总产值超过2亿元,中药材种业已经成为维西县中药材产业最为亮丽的名片。
(祥云腾凯种养殖家庭农场在云南驿镇李家村的天冬育苗基地)
第二章、云南省中药材种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繁育技术普遍粗放落后,技术规范建设严重滞后
以云南省当前的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除去企业与综合实力较强的少数个体经营户主导的三七、滇黄精、冰球子、白及等几个品种的种子种苗繁育生产活动相对比较规范外,其他一般农户和合作社的繁育技术较为粗放落后,几乎没有技术规范意识,使得种子种苗的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经济效益也难以实现最大化。
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缺失,或是执行不到位
笔者曾经参与了多个品种的团体标准与地方标准的起草与编制,但是,这些标准中部分内容与现实需要联系性不强,特别是云南省主要药材的种子种苗的质量标准还不完善,需要有关部门和组织系统性清理、统一标准、抓紧制定并申报,只有有了省级标准,才能整顿许多地方、组织甚至企业各执一词、标准混乱的局面,也才能杜绝因标准异议所产生的各种纠纷,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中药材种植环节各方利益。
(昆明百草林药种植有限公司在云县涌宝镇的龙胆草育种基地)
三、基原混乱,来源复杂不可溯
云南作为植物王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民族文化复杂多样等原因,中药材同名不同种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冰球子,按国家药典标准,冰球子的植物基原是独蒜兰与云南独蒜兰,但在滇西与滇南地区,大花独蒜兰也被当地人称为冰球子,这导致在冰球子发展种植的初期有大量大花独蒜兰被当成冰球子的种源流入市场,给广大种植户造成很大损失。另外,由于农民群众对药用植物缺乏专业知识,往往只是按经验与民间习惯来甄别药材品种,就会造成基原混乱,最终导致种植生产出来的药材的外观性状与功效物质都和国家药典标准存在差异,如玉龙县、维西县种植的毛重楼与金平县、绿春县等地种植的南重楼(俗称水重楼)就不是药典收载品种,现在各地种植的天冬中出现了大理天门冬与滇南天门冬,类似情况还有很多。由于种源来源的复杂性,不仅加大了中药材质量溯源工作的难度,更极大地增加了药材种植者的风险。
(天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玉龙县的黄草乌种苗繁育基地)
四、部分种子种苗质量呈下降趋势
2010年以来,云南省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如雨后春笋,种植端的旺盛需求推动了种子种苗繁育生产的快速发展,但是,经过十余年的种植生产,滇西北与滇东、滇东南地区的土壤环境已经发生结构性改变,部分地区土壤肥力退化,更多的是以根结线虫为代表的病虫危害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区域所繁育的种子种苗质量普遍较差,如滇西北地区现在所繁育的木香、当归、秦艽种苗,有一部分已经携带线虫或者虫卵,直接影响到种植者的种植利益,也影响到云药的整体质量。同时,由于种子生产与种苗繁育几乎呈分离独立状态,种苗繁育者为了实现最大化利益,追逐的是种子价格相对低廉,并不考虑质量是否安全可控,也不考虑基原是否与国家药典标准相符。2021年以来,云南当归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相应的种子种苗需求成倍增长,许多育苗者看到此间的巨大利益,大肆从甘肃购进“火药籽”进行分销或者自己育苗销售给各地种植群众,或者从四川汉源县购进日本当归种子冒充当归种子销往省内各地,许多群众遭受到重大损失。
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云南省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持续下降,进而影响到广大种植者的切身利益,最终危害到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楚雄市绍维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砚山县盘龙乡的多花黄精育苗基地)
五、技术研究与中药材种业发展需要脱节
由于中药材产业是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倾力支持发展的产业,自然受到方方面面的科研院所的重视,很多专家学者下沉到田间地头,搞出了许多研究成果,部分成果通过转化和推广,为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云南农业大学杨生超教授主持选育的的灯盏花新品种千山1号和千山2号,累计推广近20万亩,取得了邻人瞩目的经济效益。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科研成果一方面存在与中药材种业发展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一些亟待良种选育的品种,可能由于种植规模小或者辐射带动面不大,科研工作者进行良种选育的积极性不高,譬如白扁豆、滇丹参、天冬等品种,更多的科研成果都是扎堆在耳熟能详的一些明星品种上,例如三七、滇重楼、滇黄精、白及这些品种的良种选育、新品种登记就获得了大量的项目资金和研究团队的支持;另一方面,许多目前还是属于民族药或是小冷品种的基原鉴定、人工驯化、种质资源与良种选育、抗逆性、功效物质影响因素等等技术问题,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可这些成果多数都束之高阁,没有得到具体转化,更没有规模化推广与应用。目前,一些民族药和地方道地药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野生资源却持续减少难以满足市场刚性需求,唯有发展人工种植,才能满足市场日渐增长的需求又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这些品种较多,包括金荞麦、蜘蛛香、滇紫草、小红参、雪上一支蒿、昆明山海棠、滇鸡血藤、毛假柴龙树、薄叶假柴龙树、通关藤、青叶胆、小儿腹痛草、丽江山慈菇、蛇根木、胡黄连、岩白菜、岩陀、披麻草等等。
(云南妙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生产的茯苓菌种)
六、市场准入机制与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建设亟待加强与完善
近年来,少数具有前瞻意识的中药材种业企业前往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种子种苗经营许可证,但碍于政策法规的限制,绝大多数只能办理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只有极少地方可以办理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这不利于中药材种业的健康发展,应当引起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尽快制定统一政策,完善中药材种业市场准入机制,使广大从业企业能够合法合规地进行中药材种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同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林草、农业农村部门以及种子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协调完善统一管理机制,加大对中药材种子种苗国标和省标执行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种劣种销售行为,净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环境,维护广大合规经营企业和种植群众的合法利益。
(大理晨灏农业有限公司在巍山县庙街镇的当归育苗基地一角)
七、信息支持平台建设的缺失是云南省中药材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短板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中药材行业组织,对信息支持平台建设都没有足够的重视,信息不能仅局限于即时性的市场买卖信息,也不能只是着眼于中药材市场行情的变化和走向,中药材产业信息是系统性多维度的,包括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气候天气信息乃至于企业信息等等。长期以来,广大种植户关心的是眼前的价格信息,政府部门关心的是种植生产的规模化数据信息,专家学者关心的是能不能出学术成果的创新点,这种分散的关注点产生不了信息共振,自然就没有了上下一心的聚力信息支持平台建设的动力。最近几年,由于信息支持平台建设的缺失,中药材种业的许多参与者只能被动跟风、盲目发展,2025年的情况就印证了信息支持平台建设的重要性:2024年底,由于木香和秦艽价格走高,种植端爆发出高涨的热情,巨大的种植需求刺激了种子经营者与种苗繁育人员的积极性,木香种子价格最高达到190元,秦艽种子最高达到300元,全省估计播种木香种子约150吨,育苗6000多亩,播种秦艽种子9吨多,育苗4000多亩,均创下历史新高,取得这些光鲜的数据所付出的代价必然是绝大多数育苗农户损失惨重,更为严重的是它势必让木香、秦艽烂市三至四年,连锁反应之下,是整个行业不可逆的灾难。
(大理晨灏农业有限公司在巍山县庙街镇的党参育苗基地一角)
种子种苗是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前提,由此可见种子种苗繁育生产的重要地位,但种子种苗的繁育生产既受到专业技术的限制,也受到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弄清现状的目的是对云南省中药材种业的发展优势了然于胸,对短板和困难有清醒的认识,敢于面对并找到解决办法,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努力实现云南省中药材种业发展迈入科学统筹、高质健康的发展轨道。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道地药材产业发展重要部署,振兴湖北道地药材,近日,中共湖北省委农办印发《振兴湖北道地药材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聚焦蕲艾、福...
中国甘肃网8月7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见习记者郑芸芸)近日,“渭水泱泱大潮滂滂”首届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定西渭源,渭源因渭河发源于此而得名。这片镶嵌在北纬35°中药材黄...
近日,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松岭林业局新天林场道地药材基地,职工们正忙着采摘金莲花。“程英是我们场种植金莲花的带头人。今年开春,她把自己繁育的7万多株优质金莲花秧苗平价提供给了场里职工,并手把手...
夏日的乌蒙山深处,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的山间坝子生机盎然。连片的当归、党参田垄间,村民们正忙着除草施肥,空气中弥漫的药香里,藏着乡亲们的增收希望。“去年种60亩赚了不少,今年直接扩种到2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