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三叶因子作用机制的发现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2011-05-18 13:45 作者: 杨洋zyctd 2232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找到了保护和修复黏膜物质三叶因子所作用的细胞膜受体,为胃肠道疾病等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黏膜是人体与外界的第一道屏障。人们大量摄取酒精、辣椒等刺激物,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阿司匹林)以及肿瘤患者化疗后,均可引起胃痛、腹泻和消化道溃烂等疾病症状,就是因为消化道黏膜损伤和溃疡的缘故。脊椎动物三叶因子(TFFs)广泛分布在上皮系统中,在胃肠道黏膜的损伤修复中起重要的作用。目前已证明,三叶因子缺陷型小鼠导致极高的胃癌发生率,肠道黏膜修复功能的丧失,造成炎症、腹泻直至危及生命。自三叶因子发现20多年来,揭示其分子作用机制,尤其是鉴定介导其生物学功能的细胞膜受体是目前科学家致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课题组在张云研究员的带领下,利用两栖类三叶因子生物活性高和可激活血小板的特点,采用药理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受体缺失型研究技术和手段,确立了细胞膜G-蛋白偶联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是两栖动物三叶因子作用的膜受体。在此基础上,他们以两栖类三叶因子的分子作用机制为线索,又揭示了人三叶因子2(hTFF2)通过作用于PAR4受体而诱导细胞进行迁移和黏膜修复。文章已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杂志《细胞和分子生命科学》(《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上。
 
  研究人员表示,研究结果促进了人黏膜保护、损伤和修复生理病理机制的解析,也为基于三叶因子和PAR受体的黏膜修复药物研发和设计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王璟瑄记者樊未晨一份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间,在全球范围内以英文发表的中医药科研产出实现接近三倍的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0.6%,是全球科研增长率...

时下,走进菏泽巨野县营里镇,目之所及是成片的艾草田,青碧的叶片在风中舒展,农户正忙采收。不远处,艾草加工车间里,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艾绒翻飞,艾柱成型。巨野县依托本地资源禀赋,精准聚焦艾草...

进出口总额同比微增0.2%,主力产品出口延续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底盘稳固2025年上半年,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总体仍保持稳定发展。据海关统计数...

邸淑兵因工作调整提前卸任董事长,总经理张朝华接替。01同仁堂董事长调整年薪近238万元总经理出任8月12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董事长一职变动,邸淑兵因工作调整,正式辞去董事长、董事及董事...

中经记者晏国文卢志坤北京报道在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吉林省银河制药的牛黄上清丸(规格:6g×10丸)挂网价格为198元/盒。该药品的省内价差倍数为10.88倍。实际上,该公司同规格的牛黄上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