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网讯】
早春三月,药苗飘香。3月5日,记者走进宕昌县庞家乡许家村中药材育苗基地看到,客商云集,药农扎堆,喜笑颜开,村民韩有安拿起一把刚采挖的党参苗子感叹说,“今年我秧的1.8亩党参苗子发了大财,一根苗子卖5角钱,一斤带土的苗子卖20元,一亩下来就收入40000多元,现在的药苗子变成了‘金条子’了!”像韩有安一样,依靠”药苗子”发家致富的药农在宕昌县庞家乡屡见不鲜。
庞家乡的主导产业是药材,以前收效不好的原因是粗放种植,零打碎敲,品种单一,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现在乡上引导,部门支持,家家“秧药苗——种药材——带劳务---发大财”逐渐成了庞家乡农民“致富一条龙”。 许家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村”和“药材育苗专业村”,许多农户通过中药材育苗发了家,致了富。乡党委书记刘俊科说。
包许娥是该村党参育苗大户,种植药苗6亩,从正月初四开始,就从岷县、舟曲等地请了10多名劳务工管吃、管住,一天开销80元的工钱,进行采挖,每斤出售按20元计算,创收入10多万元。到目前,来自岷县等周边县的2000多名劳务工进住该乡药农家中帮助采挖药苗增收入,3000亩的党参苗远销定西,临洮等地,全县春季创药材收入6000万元。
2012年,庞家乡通过政府引导,科技扶持,示范带动,已建成特色产业示范点7个,县级示范点拉路村黄芪种植基地626亩、许家村党参黄芪育苗基地518亩,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2万亩。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是宕昌县响当当的支柱产业和“民心工程”。
宕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哈达铺、理川、城关片原属岷县,是中国道地中药材“岷归”的主产地。据甘肃省药检所检测,宕昌所产当归、党参、红芪、黄芪、大黄等药材的国标有效成分含量均高于2000年版药典规定标准,是同类药材品种中的上品,并先后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近年来,宕昌始终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38万亩,中药材年产量达到6.97万吨,总产值达到4.2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通讯员 刘国庆)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原标题:答好“五问”促增收丨上帕镇:农业生产“六赋能”,作答乡村富民“增收卷”年初以来,福贡县上帕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秉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目标,...
眼下,正值中药材白芷丰收的时节。水富市百亩白芷迎来了丰收季,在新寿村、水东村、永安村的田间地头,连片的白芷郁郁葱葱,饱满的根茎破土而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药香,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村民...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中彝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有中药材种类712种,是云南省首批认定的“云药之乡”。近年来,双柏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彝医药产业,探索多种促农增收模式。截至2024年,全县...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王璟瑄记者樊未晨一份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间,在全球范围内以英文发表的中医药科研产出实现接近三倍的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0.6%,是全球科研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