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养蚕19年 郧县土地沟破茧成蝶

2013-09-02 09:39 作者: 庞小琼 3391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土地沟,湖北十堰市郧县最偏远的小山村,这几年有些出名。

  因为桑蚕!90% 的农户都养蚕。

  8 月上旬,记者带着好奇,走进土地沟,一探究竟。

  兴起:养张蚕赛养一头猪

  满目皆桑绿,土地沟成排的桑树随风摇曳,非常养眼。

  “十几年前,可没有这景色。”郧县胡家营镇土地沟村支书谌宏远说。

  那里,“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坡无三尺平,地无二寸土,年年闹灾害,十年九不收。”村民只能出门谋生计。这个仅有220 户800 多人的小山村,每年外出打工人员高达300 余人,占全村劳力的80% 以上。

  1994年,谌宏远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自费到陕西、河南等地考察桑蚕产业,反复对比发现,土地沟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合桑树生长,于是购回1000株桑树苗自己试种,第二年养了4 张蚕,年收入2000多元。

  村民植桑养蚕的积极性被激活,房前屋后、路边沟渠插满了桑树。

  “养一张蚕赛养一头大肥猪”,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归来。目前,全村桑园面积发展到1200亩,90% 以上农户养蚕。

$pager$  坚守:逢疲不丢,逢俏不撵

  2007年7 月,郧县合叶桑蚕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土地沟准备大干一场。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全球那场金融大风暴也波及小小的桑蚕身上。茧价大跌,由每斤8 元跌至3.5 元。蚕农不知所措,部分农户砍桑毁蚕。

  “逢疲不丢,逢俏不撵。”谌宏远懂得这个规律。合作社决定垫资,再从银行贷款,对社员按每斤8 元、非社员每斤5 元的保护价回收蚕茧,全村的桑蚕业没有荒废。

  起初,技术和销售瓶颈没有突破。村民养蚕单产低,每家每户将蚕茧挑到郧县城关去卖,稍一耽搁,茧子就变成蛾子飞了。

  合作社问计省农科院经作所,建成标准化催青共育室,集中孵化共育小蚕至3 龄后再分发到各户喂养,大大降低了幼苗携带病毒的概率。

  比较单家独户提篮小卖,合作社统一销售后,蚕茧售价每斤提高0.5 元至2 元,避免了商贩压价现象。

  合作社还提供加工蚕茧服务,使成员收入提高20% 以上。

  做大:合作社是最大推手

  如今,郧县合叶桑蚕专业合作社有240 多名社员,并辐射带动周边河南、陕西农户植桑养蚕,桑园面积1.2 万亩。土地沟村年产值达600 多万元,社员养蚕年收入4800多元。

  每到蚕茧收购季节,土地沟成为集市,外地蚕农纷纷将茧子运来销售。

  土地沟桑蚕繁荣的背后,合作社功不可没。

  合作社购置蚕茧抽丝、锅炉烘干、蚕丝成品系列配套加工设备,把鲜茧年加工量提升至200 万斤。蚕丝被的投产,拉动蚕茧价格每斤升值2.5 元左右。他们将废弃的蚕沙配以10多种中药材制成保健枕,蚕沙变“金沙”,一张蚕仅蚕沙就可净增 150 多元。

  合作社通过技术更新,养蚕周期由原来的49天缩短到27天,产量由原来每张蚕不足40斤提高到100 斤以上。

  合作社以低于市场价供应各种生产资料,蚕农每亩桑园每年节支50元左右。

  现在,土地沟出产的蚕丝被、蚕丝枕等产品,国内俏销,且受到韩国、加拿大等国外消费者青睐。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王璟瑄记者樊未晨一份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间,在全球范围内以英文发表的中医药科研产出实现接近三倍的增长,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0.6%,是全球科研增长率...

时下,走进菏泽巨野县营里镇,目之所及是成片的艾草田,青碧的叶片在风中舒展,农户正忙采收。不远处,艾草加工车间里,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艾绒翻飞,艾柱成型。巨野县依托本地资源禀赋,精准聚焦艾草...

进出口总额同比微增0.2%,主力产品出口延续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底盘稳固2025年上半年,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总体仍保持稳定发展。据海关统计数...

邸淑兵因工作调整提前卸任董事长,总经理张朝华接替。01同仁堂董事长调整年薪近238万元总经理出任8月12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董事长一职变动,邸淑兵因工作调整,正式辞去董事长、董事及董事...

中经记者晏国文卢志坤北京报道在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吉林省银河制药的牛黄上清丸(规格:6g×10丸)挂网价格为198元/盒。该药品的省内价差倍数为10.88倍。实际上,该公司同规格的牛黄上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