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今日话题:我们为何总在传承与创新之间迷失?~~写在中

2012-03-31 16:36 作者: 朱毓霞 4956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2011年,基于保证中药材质量的中药材溯源体系试点工作在四川成都开始,近期该项目成功进行了阶段性验收并有望进入推广阶段。而与之配套的中药材流通标准、DNA条形码技术研发等项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像推广多年的GAP体系一样,这种立足当前行业运行现状,利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的产业净化提升极为必要,是政府、科研机构早就应为之举,值得行业和社会关注期待。只是,笔者认为——在这种创新之中,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投入资金和科技力量有多雄厚,技术有多先进,推进力度有多大,而在于是否能摆正创新与传承之间的关系。

    因为,近几十年我们中药材行业走的最大弯路正是在频繁体制改变中屡屡忽略甚至剥离千年优良传统,或自成体系,或削足适履,或邯郸学步,但回头却发现我们的药材原料安全稳定体系已远跟不上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部分领域甚至有倒退、一代不如一代之虞。近几年中药材价格连续暴涨暴跌、中药质量事件频发、野生资源枯竭、出口欧盟受阻进而造成目前中医药在民众当中的信任危机,这些都是矛盾的显现,以至于网上频频出现“废止中医药”“伪科学”等反面论调。警钟长鸣,中医药真的就如此不堪吗?让老百姓吃一付安全可靠的中药真的就那么难吗?

    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上中药材行业是如何保证正常运转的,一直到上个世纪中叶,中药材行业的净化和稳定依赖于三大法宝:一是道地药材,如四大怀药、浙八味和十大广药等;二是行帮文化,如樟树帮、建昌药帮等,今天安徽亳州的古迹“花戏楼”其实就是当年商帮的会馆;三是品牌传承,如历史上的大盛魁和延续到今天的同仁堂、陈李济等。这三大法宝涵盖了中药材从源头到流通再到终端销售的全过程。例如以大宗中药材党参为例,历史上甘肃两当和陕西凤县地区所产党参因貌似防风,形优质佳而成为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它的收购和加工均有名牌商号专办,每蒌内放入印有牌号的标记,众多品牌中又以“德合生”最为有名。各地也有专门商帮经销这个品牌,出了质量问题很容易就找到责任方。不难发现,这本身就是一套原始的封闭性溯源系统,维系系统运转的是靠商帮内药商的信用和品牌影响力。但这套相对封闭体系在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公私全营过程中开始解体,虽然众多中成药品牌得以留存(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但作为原药材生产流通源头支撑的产地商号、商贩和市场商帮消失殆尽,上文所说的“德合生”品牌也就是在当时被取消,传统中药的传承由此出现了第一次危机。

    好在建国后经过多年探索和积累,逐步又形成了以三级采购供应为支撑的封闭性中药材生产流通体系。这套体系虽然以牺牲市场活力为代价,但计划性的采购和调拨依然不失为一种静态的溯源系统,基本上保障了中药材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积累,行业逐步形成了一批实战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老药工和药材专家,成为支撑中药材质量体系的“中流砥柱”(笔者九十年代刚进入药材公司时,就曾被公司老药工们“踢袋认药”的工夫所折服。今天,这些前辈都在哪里?)。在这代人努力下,众多的中药材地方品种得到了筛选、归类和确认,76种常用中药材流通标准也在业内得到推行,甚至出现了为保证出口而形成的优质中药材订单性生产。这种相对静态的稳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再次解构,在一遍“市场之手”的形而上和“砸烂三铁”喧嚣冲动中,中药传承的第二次大危机出现了。虽然中药材生产经营一度呈现勃勃生机,但“市场至上”所伴随的中药材生产经营泥沙俱下,中药材专业人员大量流失和过多中间环节的产生,产区以产量和低价取胜,品牌观念日益沦陷,中药材质量和产量稳定体系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矛盾日益积累之下,最终呈现文章开头所展示的诸多乱相。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乱相的产生正是源于在时代进步中,我们屡屡“为了建立一个新世界而打烂一个旧世界”,人为切断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将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从而使新体系建设缺乏根基。笔者在此申明——我绝不反对改革和创新,传统也并非就意味着要固步自封。但对于中医药这个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产业领域,存在即是合理!什么地方的药好用,什么规格能治好病,如何保管加工等等是经过无数代人心血积累进行的经验总结。因而,所有创新都应是在传统基础上注入新的内容、形式或方法,而不应是推倒重来或另起炉灶——这条原则其实在许多传统领域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也适用于中医药领域。对即将出台的中药材溯源体系而言,同样是应该在传统质量评价标准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一个贯穿从道地产区源头到销售终端的全程动态封闭性运转体系,方可真正解决当前行业所面临的发展瓶颈。


(本文出自中药材天地网信息中心,版权所有,转载请写明出自“中药材天地网”,否则后果自负)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薏苡仁每年3-4月下种,需要历经,出苗期,拔节期,孕穗抽穗期,灌浆期4个阶段,每年10月份前后采收,可以看出薏仁是一个短周期种植产品,而且管理相对简单.......

近期表现与诸多中药材一样麦冬也进入传统淡季。麦冬近半个月走势较前期平稳下行,时下四川三台县统货价格在118-130元不等,成交量不大。湖北山东一般统货价格在95-110元左右,成交低迷........

山茱萸是一个有故事的品种,也是最近比较火热的品种,同时,在多方利好因素发酵下行情再次迎来反弹,并随着交易量上升,目前前各规格又普遍上涨10多元,那么,我们如何看待当前的行情,未来又有那些因素在影...

每年进入二月,云南干热江边的棉花树便挂满了绚丽的木棉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地老百姓会捡拾这些新鲜掉落的木棉花,晒干后通过药贩子进行收购,再销往全国各地,尤其是广西和广东地区。这种传统的收...

最近两年枳实的行情表现一直不乐观,价格呈现逐渐下滑的状态,经营的商家货源流通得快的也只能是赚取中间差价为主,大货长时间留在手上的,到最后基本没有什么利润,甚至亏本的不在少数。5月中旬湖南主产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