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华山论剑之“东邪”白芍(一)

2014-03-26 11:06 作者: 周兴 8207浏览 0评论 1 0 举报

【天地网讯】

        导言:

        纵观华夏历史悠悠五千载,英雄人物无数,但说到武林高手还属金庸先生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各个都有血有肉,鲜活的形象似乎就跃然纸上。

        中药材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传统医学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千百个品种各个都像武林高手一样,都有自己独有的武功秘籍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高手论道比的不只是武功排名,比的也是各自丰富的阅历和人生修养,华山之险,闻名天下,更能突出那些高手的绝世武功,天下高手聚于华山之巅展开生死较量,切磋之中也印证对天道追求。

        中药材虽不会以武论英雄,也没有优劣好坏之分,都是些治病救人的良药,但其药性药效不同,应用领域也不一样,价格有高有低,产量有大有小,有诸多不同就会有各种争论,有争论就会人为的定一个排名比个高下。

        像清热解毒之最银花,芳香化湿之最藿香,止痛之最元胡,止血之最三七,活血之最丹参,补气之最人参,补血之最当归,补脾之最山药,清痰之最贝母等等,不就是我们对中药材定的一个排位吗?

        白芍之邪

        1.牵扯面之广

        其实提笔写白芍觉得很难很难,因为这里面牵扯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辛酸和太多利益,就像金庸先生笔下的“东邪”黄药师一样,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行事全凭自己一时喜怒,为了一本《九阴真经》挑断所有弟子手筋脚筋。

        白芍在中药材历史上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品种,因为白芍曾是浙八味之一,而浙江又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作为浙江道地药材,很多浙江商人对白芍这个品种也是情有独钟,不仅有90年代白芍大户吴金章先生,后期在2009年-2011年之间新的一批浙江商人又开始介入这个品种。

        后期白芍又在全国交易量最大的亳州市场周边生根发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亳州产量一度占全国白芍产量的70%以上,目前亳州十九里也是全国白芍集散地,亳州药商也在闲聊时说出过这样的话“从亳州人手里买了白芍,价格无论涨跌,一定会再还给亳州人”。可见白芍这个品种已经印在亳州药商骨子里了。

        2.操作难度之大

        白芍操作难度大是因为“不识白芍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么多年想要靠囤积白芍赚钱的药商大多亏的血本无归,像前期的吴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奉献了自己,让那些亳州经营者少亏了几千万,最后吴先生把白芍定义为“白芍只有悲惨没有辉煌”,白芍的失败归结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身上,认为“芍农的素质太差,目光短浅,不按常规办事,没有时间观念,接受不了高价辉煌,他们的行为总是千方百计地贬低自己辛勤劳动出来的商品价值,自己不能卖高,完全依赖商人来买高,商人买高以后又不能挺住,价格上升为落价创造条件留下下落的空间,亳州农民没有价格底线,卖不掉就掉价。”

        连对白芍有如此深刻了解的人都无法驾驭白芍这个品种,何况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后生小子,但是笔者把失败仅仅归咎到主观原因也欠妥吧,不客观全面的看问题也具有片面性,我们那些做大货生意的药商,既然要经营一个品种,就要把所有客观因素考虑进去,亳州人的经营模式和浙江商人的经营模式本来就不一样,他们勤进快销,他们没有价格底线,哪怕只有一毛钱的利润他们也会卖出。这也从侧面造成了白芍谁碰谁死,最后也“伤了”众多药商的“心”。

        3.库存之谜

        我们看下白芍近几年的产量和需求量(根据中药材天地网大数据中心统计),2008年白芍全国产量5600吨左右,2009年产量5000吨上下,2010年产量18000吨,2011年8000吨,2012年5000吨上下,2013年不到5000吨;2008年需求量10000吨,2009年需求量10500吨,2010年11000吨上下,2011-2013年12000吨左右。这六年白芍全国产量之和在46600吨左右,这六年白芍全国需求量之和在67500吨。

        如此看来全国白芍供需出现失衡,每年全国白芍至少有3000吨左右的缺口,对于白芍这个需求刚性品种来说,现在的价格完全不能体现其价值,这几年白芍价格虽然较前期有了明显上涨,2009年前白芍价格长期在10元以下徘徊,但面对生命周期只有一年左右的元胡和浙贝母,白芍二十几元的价格完全没有可比性,制约白芍上涨的主要还是那个像迷一样的库存,到目前为止,这白芍的库存谁也道不清讲不明,那些可以看得见的库存估计都算不上库存,真正的库存还隐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犄角旮旯里吧。

        以上总总都透露出白芍的邪气,让众多人觉得白芍就像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白芍又从来都不缺乏追求者,很多人认为白芍总有一天会像三七、太子参、人参一样一飞冲天,白芍后市到底会如何笔者下期会粗略分析一二。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提起独活的行情,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19年曾涨至35-40元的历史高价,但目前湖北产地价格已下滑至12元左右。独活近几年经历了哪些行情变化,目前生产供求情况如何?后市是否会有转机?为分析当前独...

一、2025年茯苓产新态势2025年茯苓产新集中采挖期与主产区物候特征直接相关。8-10月,云南、安徽岳西等核心产区气候适宜,菌丝成熟度达到最佳,此阶段采挖量占全年60%以上。虽近年种植区域有所...

提起重楼的行情,人们会惊叹它曾经出现的1200元辉煌时刻,也会惋惜其近年遭遇的日落西山,自2018年跌价至今,行情一年不如一年已经有八个年头,目前70来元的价格已不足高位时的零头,深深诠释了“中...

2025年亳白芷已经进入产新期,今年的开盘价低于去年,行情再创新低,对于包地种植大户来讲,多处于亏损状态,在当前少有热点品种爆出的市场背景下,低价白芷吸引不少商家的关注目光,白芷是否值得入手,成...

云南当归2025年的种植生产情况怎么样?一直是中药材市场上颇为关注的话题,进入8月后,经历了多种恶劣天气与病虫害考验的云南当归大致上可以板上钉钉,此时,发布这样一个产地调查报告更能真实反映云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