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热点:三七本周四连跌,是否意味行情垮价开始?

2016-10-15 16:33 作者: 信息中心 18739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本周,三七这个2016年的大热品种,在前期连续上行后,已经出现连续4天行情下滑和交易萎缩。这种量价齐跌的情况,在今年三七行情运行过程中尚属少见,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三七行情下行之路已经开始?



图1:2016年10月14日,云南文山上市三七量明显增多,走动不畅。


一、上市量大成交少,三七价格连续下滑


    据文山信息站反馈:本次三七行情下滑,实际上从国庆节后就开始,其中10月8日-10月10日三天,市场首先表现为上市量较大。每日上市干三七量都在150吨以上,但成交不畅,每日成交量不到上市量的三成;鲜三七同样大批上市,每日上市量都超过60吨,成交量同样在2成左右。



表1:本周文山市场主要三七商品最低成交价格表(规格为不带帽,公斤价)。


    到10月11日时,当日干三七上市量超过150吨,而鲜三七上市量达到60吨以上,成交量依然不见改观。在此背景下,部分七农终于开始报价松动。降价先从高规格三七开始(详见表1),其中60头常用规格下降到330元(不带帽系列,公斤价,下同);40头规格价格下滑到375元;20头规格下降到815元,均较国庆节前下滑5元左右。



图2:2016年10月14日,文山市场加工户连夜加工挑选新货(视频截图)。


    到10月12日之后,干三七日上市量继续保持在150吨;而鲜三七上市量则在70吨左右。交易未见好转,每日无论干品还是鲜品成交量都在2成左右,三七价格开始连续3天下滑。不同规格每日下滑幅度也不大,基本保持在5元左右,直到今日才开始稳定下来。


    今日(10月15日),文山市场上市三七干品和鲜品有增无减。上市干品约150吨,成交不到20吨;鲜品已积累到80吨左右,成交不到15吨,行情暂时与10月14日持平。因行情不好,部分七农已将鲜品拉回家中,准备加工成干品待行情转好再出手。


二、三七干品行情回落,带动鲜七和七花行情下降


    另外,受三七干品行情下滑影响,三七鲜品成交价也呈下滑之势。鲜三七价格在10月11日时,尚保持在65-90元之间,优质大个货可卖到100元以上;到10月15日,鲜七成交价格已回落到55-75元之间,大个货降到85-90元水平。


    三七花的价格也呈现小幅下调,二年生的七花价格由350元左右下降到330元;三年生的优质花价格从400元下降到390元左右,降幅相对不明显。


三、今年资本介入量大,三七预计会在一定价位止跌反弹



图3:2016年10月15日,文山市场正在晾晒的三七新货。


    三七是今年药市的风向标性品种,介入资本数十亿计甚至接近百亿。但无论资本力量如何强大,新货和库存都得需要一个市场消化过程,任何品种都不可能保持只涨不跌。


    因此,目前的行情回调应该是市场正常反应——在强大的资本背景支撑下,三七行情很难像10年前一样跌到底谷。一旦价落到一定位置,资本和商家肯定会趁势再入手,从而制造起起伏伏的“期货效果”。


    那么,这个临界点在什么位置?据我们预计——以常用规格60头为例,只要其行情跌破300元水平(120头会以200元以上为临界点),资本和散户就会再次蜂拥而至,从而拉升行情。


    三七后市是否会按预计轨道运行,我网还将随时跟踪,敬请关注!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白术这个品种是近两年的一匹黑马!它是改革开放有市场以来,从未有过的极特殊好行情的品种之一。2024年产新后,我们全面考察、分析、研究并从个人角度预测:2024年产新至2025年产新前,白术走势会...

平贝母,作为百合科贝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药材市场中占据着独特地位。回顾其历史行情,波动频繁,价格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来商家的密切关注。2025年,平贝母产新后的行情不断下行的走势,更是成为...

2024年冬瓜子双边统货行情从年初的40元左右开始进入上升通道,到9-10月份持续飙升至160-180元之间不等,年度涨幅高达300%还多、涨幅惊人,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涨幅较大的非冬瓜子莫...

虎杖年需求量数万吨,在中药材领域是一个销量比较大的品种,但在市场上经营的商家较少,一直以来商家的关注度也不高,行情长年在偏低位运行,相对于其它大多数品种,多少显得有些平庸。那么造成虎杖这种行情长...

野生中药材作为天然资源,其储量始终与生态环境、采挖强度紧密关联。随着野生资源的逐年枯竭,货源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便会率先通过价格机制发挥调节作用——稀缺性推动野生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