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警报:湖北野菊花疯狂抢购,质量风险大增!!

2016-11-22 15:21 作者: 信息中心 10716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昨日,我网就野菊花产新面临提前结束,发出快讯《气温突降,野菊花天价几成定局!》一文。11月22日,受此信息影响,湖北襄阳、随州等产地野菊花形成抢购之势。多位专营商表示,由此带来的劣质货泛滥,将导致野菊花质量严重下降,后患无穷!



图1:早在11月上旬,湖北随州等地野菊花就已全面盛开。


天气突变信息,引起产区抢购风潮


    据天地网襄阳信息站反馈:受野菊花行情高涨影响,今年产区大小药贩子收购野菊花积极性大增。“去年我们湖北人民全民收艾叶,今年全民收野菊花”,襄阳信息站站长、野菊花常年专营商彭祖宝老师笑称。



图2:11月22日,湖北随州产地刚收购上来的新花,尚未加工。


    近两日气温突降,对本已紧俏的野菊花行情火上浇油,多个外地和本地商家对其后市看好。今日,湖北产地收购野菊花已到疯狂程度,鲜花收购价从上个月3元多(单斤价),已上升今日的4元以上。“产地快疯了,连菊花杆子都有出订金收货,4元一公斤”,襄阳信息站这样反映。


    受此影响,今日湖北产地,优质颗粒花价格已超过65元(公斤价,下同),但这种优质货大货极为紧俏,有货商家惜售。襄阳信息站今日走货6吨,7.5成干,成交价格48元。


大潮之中泥沙俱下,野菊花质量堪忧



图3:11月22日,湖北随州再次降雨,气温骤然下降。


    但从河南、湖北等大别山和桐柏山产区反映情况看:今年野菊花各产地收购风潮,“萝卜快了不洗泥”,收上来的新货,多数花期过晚;或加工技术不过关;加上连绵阴雨造成晾晒不及。今年的野菊花质量,将降至近些年最低水平。


    专营商反映:现在大家基本上是把各种质量的货,甚至新货陈货一块掺起销售;更有甚者,再往里面加“粉子”(碎花)、枝梗、叶子甚至杂质——可想而知,最终的野菊花质量会是什么样子。


好人不吃亏,今年野行情将出现明显两极分化


    据了解,像天地网广水信息站、襄阳信息站这些多年野菊花专营大户,大家更看重信誉和品质,希望做长期生意,即使没货卖也不愿搞“歪门邪道”;而广大新加入收购的人群,以及部分追求短期利润的商家,是否会想这么长远,则很难保证。



图4:湖北随州田丰农业公司加工的野菊花颗粒货,品质不错。


    由此,今年野菊花产新后,必然出现优质货紧俏、劣质货泛滥的分化态势,从而造成二者价格差异明显。据彭祖宝老师观点:优质颗粒货,破百也有可能;劣质货行情,虽会水涨船高,但根据质量差异而层次分明。


    我中心也建议:在国家和企业日益加强品质管控的今天,对于存储商家来说,宁可“鲜桃一个,也不要烂桃一筐”,以免将来把“烂货”砸在手里,害人害己;而对于产地收购商来说,做为中药品质的第一道关,更应有行业责任感,谨慎收购、加工劣质货源。



图5:2015年10月,广水信息站曾德安老师介绍野菊花品质把控经验(左2)。


    同时,产地还应加大加工设备、仓储条件的投入,未雨绸缪,成为优质货的稳定供应商。在这方面,天地网湖北广水信息站的曾德安老师,从事中药收储50多年,在野菊花品质保障方面有深厚经验。今年,曾老师早早利用烘干设备,确保了野菊花品质和收购量,大家不妨借鉴一下。


    野菊花的后市发展,我网将继续跟进,敬请留意!


    (文中部分图片,由湖北随州田丰公司谢安顺老总提供,在此致谢)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今年热点品种不断闪现,而防己行情表现也不俗,并在4月份获得了极高的关注,行情可谓是一直再涨,短短不到10天统货个子从125-130元升至200元左右,涨幅超50%、涨幅明显。那么,防己今年为何发...

白毛夏枯草为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金创小草的全草或根,又名金创小草、紫背金盘,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常年野生供应市场,资源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各省区,生长在海拔10...

从福建到贵州,从贵州到河北,太子参核心产区的一路迁移。从1990年太子参干货100元每公斤,到1992年太子参干货6元每公斤;从1999年太子参干货110元每公斤,到2001年太子参干货10元每...

茜草资源分布茜草,别名茜根、血见愁、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红龙须根、满江红、九龙根、小活血龙、土丹参等,每个地方叫法不一样,是咱老百姓经常遇见的植物。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陕...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自古以来,植物类中药材一直以野生为主,“上山采药”形象地体现了古人获得中药材的方式。21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需求量的增加,大量中药材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