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药市盘点(第一百七十五期)~~药市行情持续走缓

2013-08-27 15:00 作者: 丁钦洋 38266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一、综合200指数运行情况

 
图表 1综合200指数走势图

        上周(2013.08.19-2013.08.25)全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综合200)在8月19日开盘后出现向上波动,该向上波动在8月20日出现变化,转为下调,于8月22日下调至2651点周围,指数整体呈微量下调。截止8月25日大盘指数报收于2651.83点,周环比下跌0.189%。

二、分类板块指数运行情况

三、热点话题

        硫磺熏出的“美”
 
        今年6月底,国家开始实施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表明处理“硫磺药材“已经有法可依。然而,近日,央视再次报道了安徽亳州市场上的一些不法分子用硫磺中药材的消息,在硫磺熏制过程中,有药商亲眼目睹了在一旁的老鼠被熏死的过程。这使得人们不得不质疑,这种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行为何时终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多人在挑选商品的时候,本能的会挑选一些颜色比较好看的,对于中药材也不例外,人们会倾向于选择颜色亮丽的药材。然而,你可知道,这些药材的”美“很多都是被硫磺熏出来的。熏制后的药材不仅颜色会好看,而且不会发霉、不会长虫。医学上,硫磺的作用是外敷杀菌,并且严禁内服。然而,现在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药材的美观,甚至为了掩盖霉点,熏制时就会加大硫黄的用量。此外,现在很多厂家的中药材有些是从产地农户收购的,农户贩卖为了卖相好,也可能事先偷偷熏制,厂家也无法控制。
  
        对于硫磺熏制药材的打压,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相关政策的执法力度,另一方面,需要药商、农户提高自身责任感。与此同时,人们在购买中药材时谨记擦亮双眼,切忌贪其“美色”。
 
        中药材标准化是国际化的前提
 
        本着养身治病的原理,中成药在国际医疗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在中草药国际市场上,日本和韩国品种占了80%至90%,而中国仅占3%至5%。目前,日本、韩国在植物药剂药效评价、用法用量及安全性等方面大力推进标准化、国际化,已经走在了中国前面。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华夏五千年的中药材走向国际化呢?

        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日前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中药警告称,包括北京同仁堂牛黄解毒片在内的一批中药含有巨量的有害毒素。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也称,发现北京同仁堂生产的牛黄解毒片中含有巨量的砷。此事件折射出了中国传统中药走向国际化道路的困局。英国和瑞典并未承认牛黄解毒片的药品身份,没有相应的药品标准,因此只能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来进行管理并发出警告。

        我们知道,西药成分和含量都很明确和精准,而中成药则讲究一个配伍,各种有毒素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会起到一定的中和,同时发挥药理。所以,要想中药材走向国际化的前沿,必须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这就需要政府将对中医药标准实施推广配合应有的政策、资金扶持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只有这样,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才能造就辉煌。

四、热点品种点评

        三七:三七,正值产新期,由于今年新货可采收量将增加,多商不敢大量入手货源,促使货源走势减慢,行情呈缓步回落之势,时下市场仍以陈货交易为主,60头全干货售价790-800元,80头货售价760元,120头售价710-720元之间。

        后市点评:目前三七已有零星鲜货应市,售价125元左右/斤,因今年预期产量较大,多商看跌后市,购货商极少,仅有小批量货源零星走动,未见大货成交,导致行情萎靡不振,有下滑趋势。而药农为赶行情或将较往年提前采挖,今年产新时间或较正常年间提前,三七后市堪忧。

        重楼:重楼市场多以小批量零星交易,行情较坚挺,现市场统货450-470元,选装货570-600元。该品资源匮乏,市场库存薄弱,预计后市行情稳步趋升。

        后市点评:重楼野生资源匮乏,进口货质量又不如国产,市场认可度较低,而其独特的功效又使得需求十分刚性,后市行情还有一定的上扬空间。野生变家种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有少量家种货源出现在市面上,但认可度及知名度较低。

五、结语
 
        近期,中药材市场持续低迷,大多数品种与上期相比价格持平,但实际成交量较少。近日,牛蒡子、三七等品种开始陆续产新,后市应密切关注。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今年以来中药材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上半年走势令人困惑,进入下半年后,7月份的市场表现依然不容乐观。从各市场反馈来看,传统淡季效应持续发酵,价格呈现“跌多涨少”的态势,市场整体氛围低迷。今年多个品种...

在中药材市场的热闹喧嚣中,政策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如同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千层浪。7月,“中药材有保质期了”这一话题如野火般在商家之间蔓延,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多数商家因对政策缺...

进入7月,销售淡季仍在延续,并由于天气炎热和高温等因素,市场里还是如此冷清,同时在终端需求不旺愈发明显,我们看到了中药材持续走低的销量和品种继续呈现涨少跌多或低迷的景象。上图为:亳州市场样品行进...

六月的南方已是夏日炎炎,但酷热的天气也掩盖不了当前药市的瑟瑟寒冬,淡季之下,货源销势迟缓、价格升少降多的局面仍在延续,不少品种行情一跌再跌,即便是跌到了农户的农本价也无法形成支撑的局面,对于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