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市场盘点(287期):中医药立法 市场短期走热

2015-12-17 14:11 作者: 周兴 43574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第一部分大盘走势

图1:国内中药材综合200指数运行图(2015年10月1日至今)

  上周(2015.12.08-2015.12.15)全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综合200)出现一波上涨后指数平稳运行。截止12月15日,综合200指数报收于2263.37点,周环比上涨0.19%。

  本周的指数上涨受益于百部、半夏、五味子、覆盆子、海金沙等涨幅靠前品种;其次红花、麦冬、太子参、黄芩等高权重品种的小幅上行也对指数上冲产生贡献;而跌价品种中,除了麦冬、干姜权重较大外,其它如独一味、通草、金樱子、豆蔻等影响力俱不足以影响大盘基本面,故上周整体行情为上行态势。但从阶段均线分析来看,继续上行的后续力量不足。

  本期关键词:

  ● 国家中医药法

  2015年12月10日,我国第一部《国家中医药法》终于通过国务院批准,并上报全国人大审议。

  对于中药行业而言,加强中药资源保护、支持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和品牌培育、给予民间中医药宽松的发展环境等具体措施,不仅意味着今后野生资源的保护力度有望加强;而且意味着优质优价将成为发展方向;同时还意味着处于中间环节的饮片厂今后将面临严峻挑战。

  ● 玉米降价

  玉米价格下调,这是自2008年实行玉米临储政策以来,收购价首次下调。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粮食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减少玉米种植面积。要知道,做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哪怕下降一分钱都会引起“蝴蝶风暴”,何况一次下调0.17元!

  对中药材行业来说,恰逢家种中药材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如果明年玉米调减区域农民改种药材,这将加剧中药材产能过剩,不利于中药材行情的回暖,甚至加速部分中药材烂市。政策规划部门和行业人士不可不警惕。

  第二部分热点品种解析

  一、依据市场动态,我们本期选择以下热点品种进行点评:

  ★五味子

  市场关注度增加,行情不断上涨,现市场新货要价高达55-56元,前期货价格52-53元,陈货成交价48-50元。

  从被无谓的生长规律看,10年前集中发展起来的北五味已过了盛果期进入衰败期;从面积看,近年来五味子行情低迷,实际在地面积已经逐年减少;从人气看,近期五味子人气高涨;从库存看,虽然库存仍丰厚,但商家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让持货商不愿意低价出货。

  由此,我们认为辽五味价格正在进入上升通道,后市值得关注。

  ★薏苡仁

  近日整体走销不畅,行情不断下滑之中,目前亳州市场贵州小粒统货价在10.5-11元;广西产的小粒货价在9.5-10元;进口大粒货价6.5-7元。

  薏苡仁除了2013年出现了短暂低价外,其他时间行情一直不错。目前市场价格已经跌到9元关键关口,接近农户8元左右的种植成本。就成本来看,薏苡仁下跌空间十分有限,价格随时有望反弹。

  但粮食价格的持续下滑,贵州等主产地回乡务工人员增多等因素,又会抑制薏苡仁价格冲向更高位置。

  ★海金沙

  货少加上商家拉动的影响,市场行情在近期仍稳步向上,现江西货价格已经升至120-125元之间。

  海金沙的行情上涨,一是受益于野生资源的有限性;二是农村用工成本的增高;更重要的则是,伪劣品对市场冲击减弱。过去由次品占据的市场是否会逐步空缺出来,给优质海金沙货源的未来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二、涨价TOP10品种解析

  从上涨前十名单看,本波上行品种仍以中小品种引领,对整体市场态势影响不足。即使涨价的中小品种,也明显后劲不足。

  例如:金荞麦,是由于产地涨价波及到市场涨价。但由于该品种家种门槛较低,后市仍看稳;

  枇杷叶,则是由于采集成本上升导致缓慢上涨;

  三棱,触底反弹,但高价周期已过,本轮上涨只能算是阶段性振荡。

  三、跌价TOP10品种解析

  而跌价序列里,却屡屡出现较大权重品种,是年度整体行情胶着的最直观反映。

  川牛膝因产新大量新货冲击市场,行情出现一个明显下调。不过量大的也是麻牛膝,一年生扩种明显,而甜牛膝则需生长3年,目前价格农户不愿意种。后期两者价格将进一步拉大;

  麦冬这两年量不小,尤其品种稍差的湖北货,后期行情还有下滑空间;

  干姜权重更高,今年鲜姜价格下滑的厉害,农户没办法只能加工成干姜,干姜量大行情下滑正常;

  罗汉果,受前期产新影响,行情回落属于正常行为,这两年该品用量增加,后市反弹几率大。

  后市观察

  进入12月以后,随着多批新货上市,企业也开始大量采购原料,市场走动较上半年明显好转。另外传统的购销旺季,市场上那些低迷多时,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也将会迎来一波难得的小幅反弹。

  接下来一段时期,推荐关注下列品种行情:一是有望价格上行品种,如辽五味、野菊花、海金沙、猫爪草、金钱草等;二是价格振荡品种,如薏苡仁、山桃仁、夏枯球、菟丝子,甚至川芎、党参、当归等大宗家种品种;对于降价品种,则应注意麦冬、三七、人参、生地、柴胡、黄芩等大宗品种的经营风险。特别是质量较差的水货系列,如水根大黄、家种威灵仙、麻牛膝等,可能会出现价低难销困局。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本月经历了立秋与处暑两个节气,这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们分别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和炎热天气的逐渐结束,对于中药材市场来讲,本月依然还是市场淡季,并随着更多的中药材进入产新期,市场表现多品种行情继续下...

今年以来中药材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上半年走势令人困惑,进入下半年后,7月份的市场表现依然不容乐观。从各市场反馈来看,传统淡季效应持续发酵,价格呈现“跌多涨少”的态势,市场整体氛围低迷。今年多个品种...

在中药材市场的热闹喧嚣中,政策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如同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千层浪。7月,“中药材有保质期了”这一话题如野火般在商家之间蔓延,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多数商家因对政策缺...

进入7月,销售淡季仍在延续,并由于天气炎热和高温等因素,市场里还是如此冷清,同时在终端需求不旺愈发明显,我们看到了中药材持续走低的销量和品种继续呈现涨少跌多或低迷的景象。上图为:亳州市场样品行进...

六月的南方已是夏日炎炎,但酷热的天气也掩盖不了当前药市的瑟瑟寒冬,淡季之下,货源销势迟缓、价格升少降多的局面仍在延续,不少品种行情一跌再跌,即便是跌到了农户的农本价也无法形成支撑的局面,对于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