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凉山:做强中药产业 助力经济发展

2024-12-10 16:51 作者: 凉山日报 6552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放眼凉山大地,川续断、当归、附子、川牛膝、艾草、大黄、万寿菊等中药材长势喜人。

 

近年来,凉山抢抓相关政策机遇,将中药材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和打造,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让中药材产业成为了全州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通过多年发展,凉山中药产业历经了从“一株苗”到“一片林”的成长过程。

 

今年前三季度,凉山中药材种植9.3万亩、产量4.3万吨,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6%。其中3户规上医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2.23亿元,并通过联农带农新模式,将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政策引领 加快振兴发展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优势,凉山积极推进品种选育、品牌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全力以赴助推中药材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州17个县(市)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产出的药材品质优良,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立足优越的中药材资源条件,凉山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凉山”优势特色产业五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提出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建设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等发展目标,推动中药饮片、含片、中成药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业持续发展壮大,打造十亿级以上中药材产业集群,力争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百亿元。

 

积极引导盐源续断、冕宁川贝母、会东高原艾草、布拖附子药材种植基地等独具大凉山特色的优势道地药材建设标准化基地,鼓励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大凉山”中药材品牌。

 

在鼓励各县(市)发展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的同时,积极对接引进大型医药企业,培育有特长、有实力、有优势的专业公司和龙头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对接整合,致力于充分发挥凉山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优势,促进中药材企业“种好药、造好药、用好药”。

 

如今,通过政策扶持、自然禀赋优越、群众支持、企业发力,凉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力强劲,中药材种植产业总体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一家家实力强劲的医药企业逐浪前行,凉山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壮大,发展活力更加强劲。

 

规模种植 拓宽增收渠道

近年来,普格县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精准帮扶力量,围绕林下经济发展谋篇布局,通过引进宁波龙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普格成立了凉山漫野臻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攻林下中药材种植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助力普格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群山环抱之中的普格县中彝药现代产业园区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凌峰正带着工人进行淫羊藿的育苗工作。

 

淫羊藿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因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在中药材市场备受青睐。据介绍,目前该基地已种下2000亩,预计明年6—7月采收,每亩收益可达15000元。“过去都是零散种植,不成规模,收益也不稳定。现在通过建成一个个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基地,既方便管理又保证了效益和药材质量。”凌峰说道。

 

在昭觉县嗨列洼曲村汉昭农业中药材产业园区里,连绵起伏的川牛膝药材一片连着一片,20多名老乡正忙着采挖、扎捆、拢堆。

 

川牛膝喜凉爽、湿润气候,一般生长在海拔1200米—2400米的高寒山区,加之种植成本较低,生产管理简单,农户易学。园区从2020年开始试种,目前已有2500亩川牛膝实现量产。

 

“今年的川牛膝长势非常好,每亩产量约有4000斤—5000斤以上。”园区种植户阿尔木支介绍说。除了川牛膝,园区还种植有当归、大黄等中药材,共计3000余亩,各类中药材平均亩产量可达4000斤—5000斤,总产值预计可突破1500万元。

 

此前,园区的川牛膝主要走现货销售,供给全国各大中药材批发市场以及国内部分药企公司。如今园区的川牛膝种植已初步形成规模,立足当前,园区有了新的打算。“明年我们还准备在县城建立加工厂,对部分中药材进行烘干、分拣、筛选、切片等粗加工后再销售,以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效益。”园区负责人郭城府说道。

 

龙头引领 行业再迎利好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凉山州17个县(市)的中药材种植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其中,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新鑫中药、华润三九药业走在了发展“前端”,极大带动了凉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一直以来,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融入凉山创新发展战略,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升级,并取得较好成效。依托科技项目实施,公司研发出了“好医生牌”康复新液、抗感颗粒(儿童装)系列核心产品。坚持以康复新液为核心打造产品产业链,建立健全从中药材种植到中成药生产,再到产品二次开发的产业体系。

 

目前,已建立了符合GAP标准的美洲大蠊、附子、天麻、大黄、川木香等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和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多年来好医生系列药品已成为群众信得过、叫得响、经常用的名优产品。

 

3年前,好医生集团投资8亿元,新建了好医生攀西药业二期数字化智能工厂。在工厂创新建设的生物原料美洲大蠊数字智能化养殖车间里,目前养殖着超过70亿只作为生物原料的美洲大蠊。随着新工厂的投运,这个数字还将翻番,达到150亿只。规模化的智能养殖,温度、湿度、细菌数量等都被精确控制,在安全性、稳定性、产量等多维度都得到充分保障。

 

在产能设计上,数字化智能工厂更是老厂区的5倍,每天25条全自动生产线马力全开,运用生物制药科技与传统中医药智慧相结合的药品已实现就地转化。

 

“第四季度我们的生产目标是生产康复新液1.2—1.5亿瓶,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10%以上。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文建国说道。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要依靠创新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材料等,深化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规律、作用机理的研究阐释,丰富治疗方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原标题:四川眉山:彭山14万亩水稻迎“双抢”,稻药轮作稳粮又增收立秋刚过,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14.05万亩水稻进入集中成熟期,谢家街道汉安村的田野里率先掀起“双抢”热潮——金黄稻浪翻滚间,联合收...

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张悦)2025西普会(中国健康产业生态大会)于近日在海南博鳌启幕。大会主席、中康科技董事长吴瀚表示,未来十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突破、医改主导的供...

原标题:1至7月甘肃省中药材出口额达5382.9万元8月20日,记者从兰州海关获悉,今年1-7月份甘肃省中药材出口额达5382.9万元,其中陇南市以3006.5万元的出口额占据55.9%的份额。...

文/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与“产业互联网”成为传统医药领域高频热词。特别是在中药饮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