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眉山:彭山14万亩水稻迎“双抢”,稻药轮作稳粮又增收
立秋刚过,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14.05万亩水稻进入集中成熟期,谢家街道汉安村的田野里率先掀起“双抢”热潮——金黄稻浪翻滚间,联合收割机穿梭作业,烘干房24小时满负荷运转,收完水稻即种中药材泽泻的“稻药轮作”模式,正让这片“天府粮仓”核心区实现“粮安”与“增收”双保障。
图为汉安村农户在“双抢”。
走进汉安村,沉甸甸的稻穗压弯稻秆,秋风掠过便送来阵阵谷香。“今年稻子穗大粒满,产量错不了!”种粮户李万军站在田埂上,一边抹汗一边指挥联合收割机作业,脸上满是丰收的笑意。放眼望去,三台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吞”下稻秆、“吐”出金谷,机器轰鸣中,饱满的稻谷源源不断装入粮袋。
作为彭山水稻种植核心区,汉安村凭借平坦地势与肥沃土壤,成为此次“双抢”的主战场。“我们提前检修了所有农机,组织多台收割机分片作业,预计一周内就能收完全村水稻。”村干部介绍,八月持续晴好的天气为抢收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收割进度已过半。
稻谷顺利收割只是“丰收第一步”,及时烘干入仓才能锁住收成。在汉安村一处烘干房内,八台烘干设备正昼夜不停运转,村民们拉着刚收割的湿谷排队等候。“现在每天能烘干150吨稻谷,相当于200亩稻田的产量,这样的满负荷状态要持续20多天。”烘干房负责人说,通过全天候作业,可确保村民的稻谷不霉变、不减质,稳稳实现“颗粒归仓”。
而在“抢收”的同时,“抢种”计划已同步启动。“收完稻子就种泽泻,一年两茬,收入能翻番!”正在装运稻谷的村民张大姐笑着透露,这种“稻药轮作”模式是彭山农业的“增收密码”——水稻作为粮食作物保障口粮安全,泽泻作为中药材能提升土地效益,两者轮作还能改善土壤肥力,形成生态循环。
据彭山区农业农村局数据,今年全区水稻预计总产量达8.1万吨,其中1440亩制种水稻已收获640亩,产量51万斤。“目前已在全区调配充足收割机、烘干设备,后续还将做好泽泻种植技术指导。”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正以“抢”字当头,全力以赴保障秋粮丰产丰收,让“稻药轮作”模式惠及更多种粮户,持续擦亮“天府粮仓”金字招牌。
作者:马诗雨(马诗雨)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中药材天地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张悦)2025西普会(中国健康产业生态大会)于近日在海南博鳌启幕。大会主席、中康科技董事长吴瀚表示,未来十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突破、医改主导的供...
原标题:1至7月甘肃省中药材出口额达5382.9万元8月20日,记者从兰州海关获悉,今年1-7月份甘肃省中药材出口额达5382.9万元,其中陇南市以3006.5万元的出口额占据55.9%的份额。...
文/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在全球经济环境高度不确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家的价值和使命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新兴创业者,还是行业...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魏璐定西,这片气候温凉、干而不燥、凉而不阴的土地,自古便有“天然药仓”的美誉。如今,依托专业化市场体系的蓬勃发展,当地中药材产业正沿着规范、高效的脉络茁壮成长。全市已建成以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