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看懂中成药内幕后,我果断选择了看中医抓中药(中药饮片)!

2025-04-23 09:43 作者: 科学中药那个咚咚 1621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文 / 咚咚(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产业研究员

 

你和你的家人,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第一次吃某个中成药,确实觉得见效快、挺管用;

可第二次再买——同一个品牌、同一规格,效果却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感觉。

 

你可能会怀疑:

是心理作用?

是我身体变了?

还是……买到了假的?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干脆选择回到最原始、也最靠谱的方式——

直接去看中医,拿着辨证开出的处方,走进值得信赖的药房,买“看得见、摸得着”的中药饮片,回家熬药喝。

 

其实,你的这些疑惑,并不是个例——

它正是中成药行业长期以来的“集体症状”。

 

(图片由今日头条提供)

【核心问题】不是安全问题,也不是疗效问题,而是标准和质量问题

 

很多人以为,中成药的核心争议在于“有没有效”。但事实上,真正的问题是:能不能稳定有效?

绝大多数中成药都有传统经验支撑,也确实有临床疗效,但产业界长期面临三大结构性缺陷:

• 标准模糊:一剂药到底应该含有哪些有效成分、含量多少?说不清。

• 质量不可控:不同批次之间,药效差异极大;今天吃的和昨天的不一样。

• 成分不明确:没有基准物质,也就无法做成分控制,更别提循证医学。

【真相残酷】所谓“合格”,可能只是合法而非优质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问题药”能合法上市?

因为只要有批文,就能生产销售。可批文的背后,很多却是几十年前“以经验定药”的旧标准。

这种背景下,一些中成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

• 减少用药量、偷换药材;

• 甚至成本低于原料价格,还在卖所谓“成药”。

这种产业现象,造就了许多“合格的劣药”,甚至是“合法的假药”。

它们也许没有毒副作用,但更大的问题是:可能根本无效

看似“有批文、合法合规”,实则标准模糊、质量不可控、成分不明确——这对老百姓来说,最大的伤害不是“吃坏了”,而是“白吃了”。

 

所以我们一再呼吁:药店不该向老百姓兜售那些自己都不愿意吃的中成药。

特别是来自一些中小中成药企业、缺乏品牌和科研支撑的产品,很多连药店工作人员、老板自己都不会买。

还有那些所谓“互联网药品平台自有品牌”的中成药,就是这些中小中成药企业的产品,往往披着新包装、打着概念营销的旗号,实质上背后依旧是质量难以把控的老问题。这些产品缺乏严谨的临床验证、质量体系支撑,也缺乏品牌责任感。

作为“荃豆中药”的联合创始人,我有时也参加面试新员工。面试过程中,我遇到一些有药店工作经历的年轻求职者。她们大多是药学专业出身,大学毕业后进入药店,希望学以致用、服务患者。但让我震惊的是,她们选择离开药店的原因,竟然是这样一句话:

“我是学药的,我说服不了我自己,为了业绩按药店要求,向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推销小药厂生产的劣质药——那些根本没什么效果的药。”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抱怨,而是良知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她们心里明白,自己卖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药”,而是批文包装下的“合格劣药”,甚至“合法假药”。她们既对不起自己的专业,也对不起那些信任药店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

这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产业升级的需要,更是对医药从业者良知的回应

 

【深层逻辑】为什么中成药难以“现代化”?核心在于缺乏“基准物质”体系

 

所谓基准物质,是指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参考标准”,是中药实现可控、可量、可追溯的前提。

西药能实现“每片药都一样”,是因为成分明确、剂量精确。而中成药由于原材料天然波动性强,缺少基准物质体系,只能凭经验调配,质量自然不稳定。

• 没有基准,就没法指纹图谱控制;

• 没有标准,就无法循证医学;

• 没有科学评价体系,就无法获得老百姓认可。

 

【解决之道】推动“科学中药”才是中成药的未来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动中成药现代化,打造“科学中药”:

1. 建立以基准物质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体系

2. 推动中药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可追溯与智能制造

3. 将传统经验融入现代评价标准,实现“传统+科技”的升级;

4. 支持真正做科研、做标准的企业获得更大更优质的市场。

 

【写在最后】中成药的未来,必须紧跟国家战略,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记者宋雪)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4月29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展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展示了近50项...

4月28日,成都市举行支持中医药产业政策媒体见面会,成都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博览局、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管委会公布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这些支持措施涵盖种植生产.....

28日下午,“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采访团来到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于2010年正式成立,是国家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麻种子。全媒体记者杜磊4月23日,走进州农科院地下停车场B2层,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木柴味,400多个装满杂木与菌棒的蓝色塑料筐整齐排列在闲置停车位上。若非州农科院助理研究员张乔会的讲解,很难想...

4月27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台梁村的田野上,种植大户贾二平正手持新签的土地流转协议,与村民们热烈讨论着中药材的种植计划。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