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贵州台江:中药材“链”接富民兴业金“药”匙

2025-04-29 11:12 作者: 央广网 506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央广网成都4月23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 王颖)在四川彭山区公义镇欣荣村,700余亩流转土地上,川芎采收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采收完成后,这片土地即将开启新一轮水稻种植。

 

       彭山区拥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基础与条件,种植品种主要为泽泻和川芎,目前泽泻种植面积达2万亩,川芎1万亩。值得一提的是,彭山作为泽泻的道地产区,自1956年首次引种,1978年成为出口泽泻主产区,至今产量约占全国的40%。

 

川芎喜迎丰收(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2023年,彭山区制定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稻药轮作”模式下的中药材全产业链规划,致力于构建区域内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保障与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中药材、水稻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追溯体系。在产业发展模式上,采用“政府+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协会+种植户”五位一体的联动经营方式,按照7S中药材产地仓建设标准,推进稻药种植基地、加工仓储、市场营销以及物流等各产业环节建设。

 

农户们正在采收川芎(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据了解,彭山区规划多个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包括依托省级财政优势特色产业乡镇建设项目,未来,还将建设专家工作站,完成种苗优化和泽泻GAP认证;打造20000亩“稻-药”轮作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实现信息化管理;推动趁鲜加工,率先在四川启动泽泻产地趁鲜加工;建设中药饮片加工生产线并扩能技改;新建气调冷藏智慧仓,服务川滇藏中药材储存;搭建全产业链数字服务平台,打通线上线下交易;实施联农带农项目,保障农户增收;挖掘长寿文化,开发药食同源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声 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电话:028-64775583,邮箱:kefu@zyctd.com。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记者宋雪)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国家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4月29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展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展示了近50项...

4月28日,成都市举行支持中医药产业政策媒体见面会,成都市卫健委、市经信局、市公园城市局、市博览局、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管委会公布了一系列支持措施。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这些支持措施涵盖种植生产.....

28日下午,“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采访团来到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于2010年正式成立,是国家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麻种子。全媒体记者杜磊4月23日,走进州农科院地下停车场B2层,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木柴味,400多个装满杂木与菌棒的蓝色塑料筐整齐排列在闲置停车位上。若非州农科院助理研究员张乔会的讲解,很难想...

4月27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台梁村的田野上,种植大户贾二平正手持新签的土地流转协议,与村民们热烈讨论着中药材的种植计划。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