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品牌药出局!“自营+三方”药品 2B 平台为何“偏爱”“自营”劣药

2025-05-20 11:03 作者: 中药AI数智产业洞察 2800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在中国互联网平台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销售平台的商业模式正在从“单一交易撮合者”演变为“用户流量控制者+商品运营者”的双重角色。特别是那种既做三方平台、又搞自营产品的“融合模式”,正在成为许多大型平台的新常态。

 

01

 

  这种看似提升效率、优化供给的模式,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似乎问题不大,但在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药品领域,却可能带来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01 平台“融合模式”本质:用户收割与商家内卷

 

  所谓“融合模式”,即平台一边开放入驻,让成百上千家药企、批发商、品牌方上架产品竞争,另一边则默默记录下所有用户行为、商品动销数据、价格敏感区间。等到市场教育成本由入驻商家承担完毕,平台便迅速切入推出“平台自营产品”,通过更低的价格、更高的流量倾斜,截胡用户、收割商家。

  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掠夺式生态”战略:

  用户是靠商家教育来的,

  订单是靠流量垄断转移的,

  利润是靠供应链压榨获得的。

  而这些“自营产品”,往往不是平台亲自生产,而是通过控股的小厂代工,或以压价方式从没有议价能力的中小企业采购。问题也就由此而来。

 

  02 劣币驱逐良币:药品行业面临的结构性风险

 

  药品不是日用品,它有明确的适应症、临床路径和质量底线。但平台并不具备判断药品质量的专业能力,其选品逻辑高度依赖价格导向和销售数据。在这种机制下,被平台选中的“自营产品”往往是价格最低、利润最大的那一批。

  于是,一大批原本已被淘汰的中小药品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这类企业的典型特征是:

  依靠存量批文生存,多年未有新药研发投入;

  多次因质量问题被处罚,但仍持有在有效期内的注册文号;

  通过低价吸引平台采购,以次充好,快速盈利。

  平台以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强大影响力,将这些产品快速推向市场,而基层采购者往往只看价格,不具备专业分辨能力,最终造成的后果是:

  患者使用了疗效无法保障的低质药品;

  品牌药企被劣质产品打压退出基层市场;

  原本正在改善的药品行业“重质量、重创新”趋势被逆转。

 

  03 平台模式悖论:谁来监管“看似中立”的自营行为?

 

  很多平台在法律定义中,仍然是“第三方平台”,其自营业务并未在《药品管理法》《电子商务法》中获得独立的监管定位。也就是说,它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这意味着:

  平台对其自营产品的责任边界模糊,出问题可以推给代工方;

  对同品类产品的流量倾斜没有透明机制,打压优质企业无从申诉;

  对基层采购者构成事实垄断,让其无法获得真实比较和判断。

 

  04 政策建议:守住药品安全的最后防线

 

  为了避免互联网平台对药品行业产生系统性破坏,我们呼吁相关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及立法部门,采取以下举措:

  明确平台自营产品的监管责任主体,尤其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类目;

  建立药品销售平台的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必须可核实真实生产企业和批文归属;

  限制平台对价格导向性过强的采购机制倾斜,引导回归疗效与质量的导向;

  推动药品销售平台分离“交易场所”与“商品运营者”身份,禁止混合模式下的不正当竞争。

 

  05 总结:流量时代,更需守住底线

 

  互联网平台本可以成为促进医药产业效率提升的工具,但若演化为打压创新、纵容劣质、误导基层采购的机制,其危害甚至可能超越传统“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成为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慢性毒药”。

  我们不反对平台商业创新,但绝不能放任其在药品领域玩“自营伪优”,割用户韭菜,收产业命根。

  如果您对上述情况有了解,或曾遇到类似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点,也请关注账号,参与更多关于医药行业真相与变革的讨论。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首席记者廖兴阳)日前,第9届南博会中药材产业馆重要配套活动传统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对接活动举行,就共同构建互认、互通、互用的中药材商品流通标准体系发出倡议。各方认为,中药材种类...

6月19日,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启幕。作为本届展会的重磅创新板块,全国首个南博会"中药材产业馆"同步亮相,以"滇南本草、世界共享"为核心理念,通过五大特色展区、系列赋能活...

6月17日-18日,国家药典委公示了11项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草案,分别对11种中药饮片在炮制、性状、贮藏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药饮片质量问题频出。多地药品抽检信息显...

编辑说:日前,新冠出现“抬头”迹象,咽喉中成药再成热销品类。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咽喉中成药销售额首破70亿元;公立医疗机构品牌TOP20中,16个独家品种(含剂型独家,...

6月19日,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9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启幕。由临沧市卫健委、临沧市科技局联合组织市内8家中医医院及8家医药企业共同组展的“岐黄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