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野生中药材遭遇生态红灯 野生变家种迫在眉睫

2014-03-28 09:53 作者: 庞小琼 2469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记者在对黑龙江伊春市野生中药材保护、利用、管理等方面历时几个月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不仅仅是我市,在全国范围内,野生中药材遭遇生态红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我国中药材资源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野生药材蕴藏总量为850万吨。但由于近年来对野生中药资源的无节制采挖,使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野生中药材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植物近3000种,其中用于中药或具有中药价值的约占60%—70%,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最近的一份资料显示,1992年有关部门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所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42%。

  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既保障野生中药材野生资源,又能永续利用,敢问路在何方?

  “变野生药材为家种(家养)已经迫在眉睫!”日前,记者在市北药开发办公室就此问题采访郑春江主任,这是他反复强调的一点。对于我市野生中药材未来的发展前景,郑主任介绍,传统中药的出路必须建立在保护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以确保野生资源不被毁灭,同时必须大力发展野生药材的栽培、养殖,以满足市场需要。

  我市地处中国北方小兴安岭腹地,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美誉。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孕育了种类繁多、分布相对集中、疗效显著、质量好、经济价值高和独具特色的多种野生药材。

  早在10年前,市政府就成立了北药开发办公室,“林都北药”成了黑龙江省北药生产的重要基地,就是依托小兴安岭区域优势和立足天然药材资源而形成的新兴产业。

  伊春特有的广袤的林地,大面积的森林覆盖,林地土壤、植被条件优良,非常适宜野生药材繁衍生息,这些天然的条件为发展人工种植野生药材生产提供了保障。在这片大山中,人工种植或改培的小兴安岭中药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把发展北药业作为林区经济转型的契机,也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到了2012年末,全市北药从业人员近6万人,占全市在职职工及农村劳力总数的22%,总产值达到14.7亿元,占全市GDP的5%以上。

  据市北药办统计:我市林区的野生药材资源分为4大类600多种,总蓄积量达200多万吨,进入国家药典的就有98种。但近些年来,因为采挖过量等原因,刺五加、刺嫩芽、黄芪、党参、沙参、三棵针、山核桃等这些小兴安岭特有的物种,其野生资源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有10多种植物命运受到了威胁,有的正遭受灭绝之灾。大力发展野生药材家种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被提上政府工作日程。目前,全市药材生产粗具规模。建有不同类型的药材种植、改培基地和药用动物养殖基地96个。其中省级基地6个,市级基地21个,县(区)级基地69个。药材种养大户193户。形成了以“平贝、五味子、刺五加、人参、水飞蓟以及蜂、鹿、林蛙”为主的骨干品种,各类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7万亩,林冠下野生药材改培面积30万亩以上。在种植品种上,已形成了北部区局刺五加、平贝、水飞蓟、苍术,中部以林下参、五味子、返魂草为发展重点。按照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建立十类基地,即“平贝基地、五味子基地、人参基地、刺五加基地、水飞蓟基地、串地龙基地、黄芪基地、满山红基地”等多种类型的药材种养基地。
$pager$

  记者在采访市北药办及相关单位了解到,虽然我市北药产业发展已经粗具规模,而且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药材生产种类多、散户多,规模不够,主打产品少,没有形成总量优势。二是医药工业虽然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但龙头企业不强。三是产业化水平低,一方面本地制药企业所需药材大量外购,另一方面我市地产药材资源急需利用开发,没有实现药材生产与就地加工的有效对接。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伊春的北药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其独特性。伊春在木材停伐、转型发展时期把北药作为替代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纳入日程全力推进,但是,从全省及国家来说,尚未形成上下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国家在林业上有营林政策,有资金扶持,农业有粮种补贴、耕地补贴、农机具补贴、合作社补贴等,而在北药方面,则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这些年北药开发完全在资金匮乏的基础上一边组织生产,挤出资金扶持企业,一边在招商引资,靠引进投资者来开发生产,而北药种植和加工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项目,因此造成发展缓慢的态势,当前我市北药产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节点上,急需争取到资金上的支持。

  郑主任说,野生药材人工种植是一个长效的发展产业,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我市现在种植比较成功的中药材平贝,想当年的发展也是历经波折,经过价格的大起大落,最后才形成了现在的产业化规模,药农也在稳定的价格里收获了丰厚的效益。

  安徽亳州是中国大型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那里的人们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中草药,把土地注入了高附加值的经济效益,为当地人带来了实惠。

  一位在伊春做中药材生意的安徽人陈贵风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亳州的农民在多年以前就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结构,人工培植、种植中草药,现在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亳州现已成为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中草药材生产基地和批发集散地。伊春有这样好的地理优势,发展野生中药材的种植前景非常好,现在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量非常大,光靠大自然赐予人们的那点野生的中草药材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只能走野生家种这条路。

  记者也上网查询了国内中草药材的价格情况,近年来是年年见涨,大有居高难下之势。就拿人参为例,今年红参(人参的初级形态)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翻倍,从350元/公斤飙升到700—800元/公斤,黄芪、平贝等中药材的收购价格也是年年在涨。野生中药材家种越来越成为一条福泽后代的长效之举。

  (记者诸琦金守城)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各地多举措助力中医药出海。作为我国道地中药材主产区,今年一季度,甘肃中药材出口值同比增长55.29%,出口市场拓展至11个国家和地区。在甘肃陇南市,今年已经有好...

基于380亿参数量,对中医药海量文本进行数据训练,实现方剂优化、机制阐释和新适应症的精准发现……日前在天津召开的数智赋能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暨第四届中医药国际发展大会上,由天士力医药集团与华为云...

初夏时节,走进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善福镇韩村中药材加工厂,一股浓浓的中药香味扑鼻而来。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忙着对中药材进行加工,捡拾、分级、装运、切片、晾晒、过筛,一派繁忙景象。机器轰鸣声中,工人...

近日,由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西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建设的西藏自治区首个藏医药产业专利数据库建成并上线运营,为藏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服务。该藏医药产业专利数据库通过对...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十大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强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中医药相关工作分别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