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阆中川明参购销两旺(图)

2014-04-01 09:45 作者: 庞小琼 2404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3月28日,由中共阆中市委、市政府主办,阆中市农牧业局承办的首届川明参采挖暨产品推介会在该市人民广场和天宫乡天宫院村隆重举行。

  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中国县域经济报、南充日报、中国网魅力阆中频道、四川新闻网等20多家媒体记者,四川省中药材科学院专家,广西、云南、成都、重庆、泸州、巴中、广安等地的47家中药材商家、经纪人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推介会介绍了阆中川明参产业发展情况,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药物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方清茂介绍了川明参的主要功效及养生原理,阆中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汉勇介绍了举办推介会的目的和意义,阆中市道地中药材企业还现场为环卫工人赠送了价值上万元的鲜沙参。天下轩等酒店的厨师们还向市民介绍川明参的菜系制作技巧。

  在天宫乡天宫院村的药材种植基地采挖现场,药农们挖出的川明参堆成一座座小山。10多家药商、经纪人现场与阆中市种植基地乡镇和专合组织签订了收购合同,收购数量达到5000多吨。

  川明参采挖现场

  农民苟长顺正在晾晒川明参

  “阆中的川明参质感很好,我们销售这个产品已经10多年了,今天的促销活动,为药农与专合组织、龙头企业搭建了购销平台,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展川明参产业,意义重大”。成都科创营销总监季红告诉记者。

  四川日报南充分社社长王青山采访药农

  四川卫视记者采访药农

$pager$

  近年来,阆中市通过打造川东北中药材产业第一市,川明参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全市种植川明参4.2万亩,总产量达4万余吨,总产值将突破4亿元,药农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面积、产量都居全国首位,川明参已撑起产地农村经济半边天。2009年7月“阆中川明参”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登记保护面积6700公顷,2012年5月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阆中市农牧业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阆中川明参埋在地里的金娃娃,举办这次品鉴、采挖推介活动,就是为提升阆中川明参的知名度,美誉度,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它,熟悉它,享受它,造福人类健康。也为药农和龙头企业、专合社药商搭建了对接平台,更加铆紧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

  药农正在采挖沙参

  药商采购川明参

  目前,阆中市通过做好推进基地规模化,种植科技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市场化,经营组织化五篇文章。在市内建成了五马至三庙4万亩川明参产业带、江南至天宫1万亩川明参产业带,巩固提升了五马东兴中药材示范园,形成了“两线一园”的川明参产业发展集聚区,实现川明参由零散种植向集中连片种植转变,由点状向带状和园区集聚发展格局。培育了27个专业村、50个业主大户、25个中药材专合社(其中:省级示范社会6个).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目前有两个新品种可望2014年通过鉴定,2015年通过审定;种植过程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覆盖、化学除草等核心技术;成功探索出了川明参粮药套作、果药套作、药药套作等新的栽培模式,解决了川明参的重茬换地问题,稳定了种植面积,实现了依靠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依靠科技促进农民增收。
$pager$

  鼓励市内重点药材企业建设川明参无硫加工生产线,开展川明参鲜品收购、无硫加工,提高初加工产品质量;并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川明参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了7条川明参无硫生产加工线,总加工贮藏能力达1万吨以上。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育统供、病虫统防统治、基地生产统一管理、农业机械统一作业、产品统一收储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采取合作、联合、委托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全国主要药材市场、干货市场、养生市场建立直销窗口,参与大型农产品展销活动,开发川明参系列养生食品,提高川明参产业附加值和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在实施品牌战略中,龙头企业、专合社先后登记注册了“木兰郡”、“绿阆”、“阆苑仙葩”、“西山”等川明参商标,成功开发出川明参茶、川明参粉丝、蜜饯、饮品等系列产品。在市场营销上,广辟销售渠道,依托建立的“阆中川明参直销处”、专卖店以及中药材天地网电子商务平台将产品远销到广州、玉林、亳州、昆明、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

  阆中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汉勇(前排一)致辞

  阆中市道地药材企业向环卫工人赠送鲜沙参

  “今后我们将致力于川明参的深度开发,一手抓市场,一手抓基地,加大力度深挖它的独特功效,加快产品的研发,把这一初级的农产品开发成上等保健品,绝好的地方旅游产品和地道的本土养生产品,让阆中川明参走进更多的家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阆中市委分管农业的常委杨汉勇说。

  新闻链接:

  川明参,俗名沙参,为伞形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四川省道地药材之一,在阆中市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全生育期21个月左右,一般8、9月播种,次年7、8月挖种苗排栽,第三年3、4月收获产品。据《四川省中药材标准》记载,川明参具有药食两用的特点。主要功能是滋阴润肺、镇咳、健脾。用于肺阴虚症、肺噪咳嗽、脾虚食少、病后体弱等症。尤其以治疗中老年人哮喘、冬咳和女士养颜、美容效果最明显,是当前雾霾天气的首选保健食品。(张晓东 记者 王 波)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29日电(戚嘉慧邓菲)洮河两岸,8月的阳光洒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绵延起伏的田野上,中药材的绿浪铺向远山。“这苗子精神着呢,现在能卖13至18块一斤,收购商直接到村口来拉。”田埂上...

早晨6点,天色初亮。记者随着人群涌入甘肃陇西县首阳镇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只见现场交易一片火热,占地180亩的市场被十里八乡药农的三轮车和全国各地客商的大货车塞得满满当当。步入4800平方米的交易大...

2025年8月27日至29日,由重庆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联合主办,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承办的“喜马拉雅药用芳香植物可持续利用管理国际...

8月26日,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中国(南宁)—东盟进出口中药材供应商大会在南宁市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中国—东盟中药材贸易高质量发展开展深入交流,为南宁中药...

8月24日下午,中医药政策解读与标准发布、新华指数工程建设论坛在陇西“丝绸之路”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园举办。甘肃省药监局局长吉永锋,新华社甘肃分社副社长宋常青,定西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