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门户
  • 广告服务
  •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

分享

阆中万亩川明参滞销 政府当起“促销员”

2014-04-02 10:26 作者: 庞小琼 2337浏览 0评论 0 0 举报

【天地网讯】

  3月28日,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村“阆中川明参”生产基地来了一批特殊客人,他们是来自省内外的50多家药材经销商。“今年的川明参质量很高,我打算采购1000吨。”来自金堂县康宏民生有限公司的药材经销商李伟当场表态。在田间地头,当场就有10多家药材经销商与阆中市政府签订了收购协议,总量超过3000吨。

  “今年川明参长势好,产量高,质量上乘,但价比去年降了一半,还是没有销路,幸亏有政府做后盾,做我们的‘促销员’,我再也不抠破脑壳找销路了。”天宫院村村民缪文树难掩激动心情。

  阆中川明参俗名沙参,在阆中市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阆中川明参”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阆中市川明参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超过4万吨,产值超过4亿元,直接从事川明参种植的农民有10万人。

  据阆中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杨汉勇介绍,去年新鲜川明参的收购价格是每公斤12元,种植户每亩产值过万元,纯收入在万元左右。由于种植川明参效益好,今年的种植面积新增了1万亩,新增产量也超过1万吨。缪文树就是在看到邻居种植川明参“赚了大钱”后,把原来种植水稻、玉米的田地改种为川明参的。“我们村今年新增川明参的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缪文树介绍,“没想到价格一下就垮得没得底底。”

  阆中市政府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一方面为本地川明参加工企业多方协调筹集收购资金5000多万元,以每公斤5元的最低保护价格敞开收购,一方面邀请50家经销商到阆中实地考察。同时,阆中市紧急筹集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种植户的存储、加工,以及经销商的储存和运输。

  “川明参是阆中农民的重要增收产业之一,如果政府不及时想办法,帮助种植户走出低谷,这个产业就会慢慢萎缩甚至垮掉,损失不可估量。”杨汉勇说,“今年底,市政府还将拿出300万元资金,对川明参种植大户进行奖励和补贴,扶持该产业健康发展。”

  据阆中市农牧业局经作科负责人介绍,每年4月10日左右,是川明参采挖高峰期。为了避免集中上市,市农牧业局动员全市25家川明参专业合作社,对种植户采挖、储存给予技术指导,错峰销售。同时,该市农牧业局派出技术人员,指导种植户把新鲜川明参加工制成干参,一年四季都可销售。

  “我今年每亩沙参产量1000公斤左右,按照目前每公斤5元的保护价收购,收入虽比去年差,但除去种子、人工等成本,每亩纯收入还是有3500—4000元!”缪文树算帐。(记者 张立东 王青山)

  相关文章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阆中川明参购销两旺(图)

  四川阆中市:为了上亿斤川明参不滥市伤农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发布评论

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29日电(戚嘉慧邓菲)洮河两岸,8月的阳光洒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绵延起伏的田野上,中药材的绿浪铺向远山。“这苗子精神着呢,现在能卖13至18块一斤,收购商直接到村口来拉。”田埂上...

早晨6点,天色初亮。记者随着人群涌入甘肃陇西县首阳镇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只见现场交易一片火热,占地180亩的市场被十里八乡药农的三轮车和全国各地客商的大货车塞得满满当当。步入4800平方米的交易大...

2025年8月27日至29日,由重庆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联合主办,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承办的“喜马拉雅药用芳香植物可持续利用管理国际...

8月26日,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中国(南宁)—东盟进出口中药材供应商大会在南宁市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中国—东盟中药材贸易高质量发展开展深入交流,为南宁中药...

8月24日下午,中医药政策解读与标准发布、新华指数工程建设论坛在陇西“丝绸之路”中国甘肃中医药博览园举办。甘肃省药监局局长吉永锋,新华社甘肃分社副社长宋常青,定西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进强...